文化符码北京中轴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7991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符码北京中轴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化符码北京中轴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符码北京中轴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符码北京中轴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符码-北京中轴线 以上两张图片,左边一张摘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中华遗产里的一篇文章城 市轴线 ,文章阐述了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字;右图是我在实习那天在景山公园最高的一 座亭万春亭拍的,我想它体现了中轴线的另一个特点“黄” (意同“皇” ) 。不论是“中” 或“皇” ,我想它们都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中央集权” 、 “皇权至上”的思想。 “中”字的最初含义与远古农业社会,人们为了观测日照,从而报告时间、标定方位 所用的“圭表”有关。在远古的农业社会,太阳对人的生存极其重要,以观测日照为目的 的“立杆测影”活动被视为神圣之举;而观测太阳所立的“杆” ,因其具有报告时间、标定 方位的作用,也就

2、具有了神性。测影所立“中杆”被视作天地之中的象征,往往成为一个 聚落的中心图腾,由此又成为了政治意义上的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张法教授认为,当时 “中杆”的形态类似于旗杆,这就是甲骨文“中”字的最初象形含义。因此, “中”字在其 诞生伊始,便被赋予了天人合一、居天地之中的神圣意义。从“中杆”开始的“寻中”的 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向心力、大一统国家的愿望,从古至今都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 观念。1 “黄”字在中国的特殊意义,与黄土地有关。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他们比同时代 的一些部落氏族更早一些进入农耕社会。在农业生产和农耕生活中,经过长时间的与自然 灾害作斗争,特别是与洪水作斗争,对天地运转、节气

3、变化、植物生长有了比较领先的认 识。由此,黄河流域比较先进的农耕文明成为了周边部落氏族向往的中心。由此, “中”在 古代先民的心目中很早就形成一种观念,即: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种先 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此后,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演变成黄土地居 中的思想和意识。例如,在中国古代先民创立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就确定“土”的位 置在中央;同时,在各种颜色的土中,又认定“黄土”在中心或中央。2反思:反思:中国长期的“中央集权”的思想,一方面助长了统治阶级的“唯我独尊”的骄傲之气,另一方面也扼杀了普通民众的权利、思想等的自由发展。我想这也部分体现在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生活

4、、学习生活之中。比如,昨天(10 月 21 号)我在网上看到有关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报道,其中说到“高考语文分值由 150 分增为 180 分。英语考试将实 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 100 分,降低 50 分。 ”关于语文 学科,报道中还说道“据了解,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 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3 当然,这一方案仍在征求社会意见过程当中。不过,这项改革的目的之一,我想可能 是要强化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削弱英语

5、学科的重要性。背后的文化考虑,可能是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削弱西方文化的影响。 就我而言,这项改革不论是与当今世界语言的发展方向英语正在成为世界语言, 还是与改革本身的目的之一“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 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都是不甚相符的。 关于第一点,自然不必赘述。对于“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这个目的上,英语似乎 比汉语更能“胜任” 。语言是文化思维的载体,哲学观念(尤其是一个民族的哲学元典精神) 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中西方不同的哲学元典精神孕育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观, 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观又塑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塑造了不同

6、民族的 语言特点和动力机制,因而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中国人的 哲学元典精神是“道” ,由此产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提倡伦理道德文化,在思维模式上表 现为悟性思维,重归纳。而西方的哲学元典精神是“logos”,哲学观是二元对立,发展出科 技理性文化,在思维模式上表现为理性思维,重逻辑分析,演绎。4因此,学习英语对逻 辑思维的能力的提高应当是更有帮助的。 同时,中国文化强调伦理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然而,在现今物质条件发达,各面诱 惑极度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听从良心的感觉,或者凭着意志去遵守某种道德标准,因 此健全的法律体制对人类行为的约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点上,西方的

7、民主、法制对 中国应当是有借鉴价值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高举英语,或者推崇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只是说,一个民 族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中出于对于善和美的本质追求,而制定出的许许多 多道德标准(如礼、义、孝等) ,是人靠自身的努力(如教育、修行等)能达到的吗?更进 一步地说,人性中对于善和美的追求,源头是哪里?哦!我想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中轴线所代表的“中央集权” 、 “唯我独尊”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今的世界文化 正趋向于多元。 “人类文化更为重要的课题则是如何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智慧解决“地 球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5 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我们往往出于对本民族文化

8、的 “偏爱” ,而不愿对某些方面做出改变,害怕失去自身的文化地位,所采取的态度是“以我 为主, 为我所用” 。因此,那个“我”如果不放弃的话, “解决“地球村”所面临的共同问 题”只能是一个难以达成的目标。参考文献: 1杨煦. 城市轴线,中国国家地理网 http:/ 2010-04-072百度百科.北京中轴线。 http:/ EgAvINJ7zyVEkaWRWsXPnQsaCfkJbABqbAZMTqg5UxDGEyguqZvosX4y3樊未晨 堵力.北京中高考改革即将拉开大N.中国青年报,2013-10-22 4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438-439. 5李祥海.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2 年 6 期,58-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