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7000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氨(氨(NH3)理化特性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 1625(最易引燃浓度 17%),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 制品,橡胶和涂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 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储运须知 氨(液氨)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源和热源。 与其他化学物品,特别是氧化性气体、酸类、油脂等隔离。 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 侵入途径 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 MAC:30mg/m3主要中毒 表现 吸入:流泪、咽痛、声音

2、嘶哑、咳嗽,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 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眼睛: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 误食:灼伤消化道。 现场急救 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进行简单救助。 皮肤污染和灼伤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及时冲洗,再用 2%的稀硼 酸溶液洗涤。 眼污染灼伤时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 10 分钟。 误服者可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尽快就医,急救电话 2428120。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防护。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穿戴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抢险时戴面罩。事故应急 处理 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导

3、致氨泄漏,则抢救人员应戴正压式呼吸器,开启通风扇, 降低室内氨浓度,用水喷淋设备泄漏处,关闭钢瓶出口阀门,防止进一步大量泄 漏。 无法关闭阀门时,应将氨瓶浸入水中或用大量水喷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联胺(联胺(N2H4)理化特性 物理状态:无色、发烟、吸湿性液体,有刺鼻气味。超过 38时可形成爆炸气/ 空气混合物(按体积计联胺占 4.7%) 。 化学危险性:加热时发生分解。该物质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 应。 储运须知 必须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不准与人体直接接触。 严禁明火,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 MAC: 1g/m3 主要中毒 表现 吸入:鼻或

4、咽喉灼烧感、咳嗽、恶心、痉挛 皮肤:可被吸收,发红、皮肤烧伤、疼痛 眼睛:发红、疼痛,视力模糊,严重深度烧伤 误食:恶心、神志不清、呕吐、虚弱、痉挛 短期接触:对眼睛和皮肤有腐蚀性。蒸汽对呼吸道有腐蚀性。该物质可能对肝肾、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作用。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致敏反应。该物质可能对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发 生作用。该物质可能是人体致癌物。 现场急救 吸收新鲜空气,休息,半直立体位。 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或眼睛。 误食时立即漱口,禁用催吐,不饮用任何饮料。 尽快就医,急救电话 2428120。 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防护。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穿戴防护手套、防

5、护服、面罩。 事故应急 处理 着火时用灭火剂扑灭、大量喷水保持料桶冷却 泄漏到地面,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盐酸(盐酸(HCl)理化特性 常温下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工业用盐酸因常含有 FeCl3等杂质 略带黄色。 浓度约在 30-36%左右。 与强碱(如氢氧化钠)产生强烈反应。 储运须知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与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 侵入途径 呼吸道吸入、食入、皮肤接触主要中毒 表现 吸入:吸入酸蒸汽,轻者红肿,疼痛,重者引起皮肤组织坏死。如误食,则会引 起全身中毒。 皮肤:皮肤粘膜受酸侵害,皮肤灼伤、溃疡。 眼睛:出现

6、眼结膜炎。 误食: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可能引起胃穿孔。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鼻炎、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皮肤损害。 现场急救 当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立即脱去衣服,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 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务室急救。 当浓酸溅到衣服上时,应先用水冲洗然后用 2%的稀碱液中和,最后用 水冲洗。 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畅通。 误服者可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尽快就医,急救电话 2428120。 个人防护 穿耐酸碱服。 戴橡胶防护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 事故应急 处理 当酸倾撒在室内时,应先用碱中和,再用

7、水冲洗,或先用泥土吸收,扫除后再用 水冲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氢氧化钠(氢氧化钠(NaOH)理化特性 属于强碱,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与强酸(如硫酸)产生强烈放应。与水反应产生热。储运须知 放置于干净、阴凉的地方 储存地方应有单独的通风设备。 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长筒胶靴。 侵入途径 呼吸道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主要中毒 表现 吸入:由于腐蚀作用,会对鼻、喉和肺产生刺激。 皮肤:极严重的腐蚀作用,造成严重的灼伤和深度溃疡,灼伤可能不会立即产生 痛感,而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后产生。 眼睛:极严重的腐蚀作用,造成严重的灼伤,严重暴露会造成疼痛和永久失明。 误食:会产生严重疼痛,口、喉和食道灼伤、

8、呕吐、腹泻、虚脱,可能死亡。现场急救 脱离氢氧化钠产生源或搬移患者到新鲜空气处。 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 30 分钟,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 的衣服。再用 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 1%的醋酸清洗皮肤。 用水充分漱口,如需要用鸡蛋清灌胃(1015 个鸡蛋)或给患者饮水约 250ml。 如呕吐自然发生,使患者身体前倾并重复给水。 尽快就医,急救电话 2428120。个人防护 戴用面罩或化学防护眼镜。 如尘粒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应戴用合适的呼吸器 使用无渗透性的手套、工作服、工作鞋或其他防护服装,合适材料是氯丁橡胶。 在直接工作的才场所应备有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事故应

9、急 处理 应先用酸中和,再用黄沙或泥土吸除溅出的溶液,中和残余物并用水冲洗场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次氯酸钠(次氯酸钠(NaClO)理化特性 水溶液呈碱性反应,能逐渐分解为氯化钠、氯酸纳和氧,是强烈的氧化剂。储运须知 使用和装卸该药品时,应穿耐酸碱工作服,穿橡胶靴,戴口罩等。侵入途径 皮肤或粘膜主要中毒 表现 皮肤:皮肤或粘膜接触后局部变白,周围红肿,起水疱,严重者可引起糜烂,呈 化学性烧伤现象。现场急救 当次氯酸钠溶液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若灼伤皮肤比较厉害,则应立即到医务室处理。 尽快就医,急救电话 2428120。 个人防护 穿耐酸碱服。 戴橡胶防护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 事故应急 处理 当药品泄漏到地面上时,应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