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9924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摘摘 要要:产后抑郁症是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发育的疾患。其易患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心理素质和内分泌失调。对产妇可引起产后出血、泌乳减少和产后精神病,对婴儿可造成 出生后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延长及认知能力、情感发育障碍。药物和心理治疗可加快产后 抑郁的缓解。关键词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发病机制 治疗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是一种精神疾患,1968 年由 Pitt 首次提出。 80 年代以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由 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样本大小、抑郁诊断标准以及研究的时间不同,即缺乏概念上和 方法上的严

2、密性,从而造成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Pitt 最初的研究报道为 10.8%,目前认为在 3.5%33%之间。我国这方面资料尚不多见,发病率报道差异也 很大,为 3.8%18.48%。因纵向研究极少,对产后抑郁症的持续时间相对知之甚少。有 人提出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可在 35 个月恢复。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的预后较好,约 2/3 的患者可在一年内康复,如再次妊娠则有 20%30%的复发率。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 2 周发病,产后 46 周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一般抑郁症状相同,主要特征为: 1 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表现为 孤独、害羞、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

3、,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2 自我评 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 协调。3 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和处 理事物的能力下降。4 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 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灼烧、便秘、呼吸 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病因病因1.中医病因病机抑郁症与中医所说的脏躁相似,而脏躁发生于产后者称为产后脏躁。多为阴血亏耗, 五脏失养,五志之火内扰心神所致。产后多

4、虚多瘀,血虚则心失养,或过度忧虑,损伤心 脾;多瘀则淤血停滞,上攻于心;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使精血内亏,五脏失于濡养,五 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加之肝气郁结以致精神忧郁,哭笑失常,抑郁少欢。故本病多属虚证, 但气虚血瘀,郁怒化火,煎液成痰,则属虚实夹杂。临床上多从心脾两虚,淤血内阻,肝 郁气结三方面考虑。2.西医病因研究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早前的研究多把产后抑郁归于抑郁症中,现在虽有将产 后抑郁症独立出来的倾向,但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还是同抑郁症相似,一般认为是多方面 因素的相互作用。3.内分泌改变与产后抑郁1雌激素(E2)与产后抑郁症女性分娩前后体内内分泌发生急剧变化,产后体内 E2

5、迅速下降,致脑内和内分泌组 织的儿茶酚胺的作用减弱,从而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尤其是产后 24 小时内, 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只要雌激素水平降到脑所需要 的最低水平,就会出现脑功能障碍,此阶段女性精神疾患发病率明显提高,原有精神疾患 也极易复发或加重。有研究证实雌激素能上调单胺类递质在下丘脑的回收,降低大脑单胺 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释放和传递。等给切除卵巢的大鼠投予 雌激素和孕激素。结果发现 5-HT1 及 NE 受体数目减少,5-HT2 受体无变化。研究了体 外用生理浓度的雌二醇来培养的血小板,发现其 5 一 HT 回收功能提高约

6、 37 。他们认 为这与抑郁情绪产生有关。2孕酮(P) 与产后抑郁症正常妊娠孕晚期 P 值达高峰,分娩胎盘后 P 水平应迅速下降。一项研究中13产后抑 郁患者 P 下降缓慢,研究者提出产后 P 延迟下降是否与产后抑郁相关的疑问,但也从侧面 表明 P 与产后抑郁是有相关性的。3催乳素(PRL)、-HCG、皮质醇、甲状腺与产后抑郁症研究表明,产后催乳素水平急剧升高可能与抑郁症有关,但也有研究认为,抑郁患者 催乳素的水平较正常低。催乳素可抑制性腺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从而影响雌激素和孕酮 的分泌。还有研究认为抑郁与产后母血中 -HCG 下降速率过快有关,-HCG 在孕早期上 升很快,孕中、晚期仅维持高

7、峰值的 10直至分娩,产后进一步下降,于产后 4 天消失, 抑郁症产妇血清中 HCG 浓度在分娩后下降速率过快,使产妇难以适应,从而产生抑郁。 有研究表明产后 25 天发生情绪障碍的产妇在产后第 2 天出现非常高的皮质醇水平 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认 真、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心理分析学家认为妇女在怀孕 期和产后,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鈥溚嘶现象, 即她们的行为变得更原始或具孩子气,此改变 可引起心理冲突。由于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 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而产后

8、一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 出现抑郁焦虑情绪。4.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认 真、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心理分析学家认为妇女在怀孕 期和产后,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鈥溚嘶现象,即她们的行为变得更原始或具孩子气,此改变可 引起心理冲突。由于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 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而产后一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出 现抑郁焦虑情绪。5.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发现产后抑郁患者总分、三维分(主观支持、客 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分)均低于对照组(P0.

9、01),说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明显不足。 对产妇而言,最强大的社会支持来源于其丈夫。调查表明婚姻满意度低、缺乏丈夫支持的 产妇易患产后抑郁。分娩环境、医务人员的态度、家属的关心等也会影响孕妇情绪。6.其它因素既往的精神病史,生产中的严重压力等是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自我评价、婚姻中的 地位、社会经济地位、是否计划妊娠等对产后抑郁的发作也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内分泌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而要素 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 对产后抑郁症发生产生影响。孕期及产褥期内分泌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人格特征是产后抑郁症 发病的

10、基础,它们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心理退化现象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 心理学基础,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不可忽视,负性生活事件增加是产后抑郁症的 促发因素。所以抑郁症的预防病不能单从心理方面上,而且也要必要的实施一些药物治疗。诊诊 断断目前国内外对于产后抑郁症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 状自评量表,表格由患者自行填写,以相应的评分结果作出判定。 治疗治疗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显著有效,同时不会给母乳喂养的婴儿造成危险。应被视为产 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而不是药物疗法的辅助治疗。研究显示,有保健护士提供的非训戒 式咨询,对轻、中度抑郁症妇女是有效的。2.

11、中医治疗 医学研究证实,依据中医药理论,针对不同症候,运用复方中药及某些单味中药,可 使模型动物全脑或不同脑区 5-HT 、DA 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发生变化, 尽管这些变化在程度、性质和作用机理方面存在差异,但却说明中药对调节脑内单胺类神 经递质及其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表明中药对抑郁有治疗作用。3.中药治疗 用大定风珠加减方配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可明显改善症状,并有益于产妇、婴儿的 身心健康。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抑郁症,中轻度患者基本治愈,病情严重者症状有所好转。 用养血调肝汤治疗产后抑郁症也有好转。4.西医治疗临床上西医治疗产后抑郁症与治疗抑郁症采取的方法基本一致。现在治疗药物有

12、三环 抗抑郁药(TCA),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对 NE 能系统和 5-HT 能系统的非选择性共同作用 结果。然而,三环类药物对其它神经递质(如胆碱能、组胺能系统)的作用却引起了各种各样 临床相关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其次可能致畸和哺乳,可引起麻疹样皮疹、荨麻疹,光 敏性皮炎、多形性糜烂性红斑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单胺氧化酶类抗抑郁药(MAOI),具 有非选择性、非可逆性的特点,不仅抑制中枢神经的单胺氧化酶(MAO),而且影响其他部位 的 MAO,同时还抑制其他若干酶,如乙醛脱氢酶和二氨氧化酶等。但临床上可见肝脏毒性、 高血压危象等诸多不良反应。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氟

13、 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等。实验证实从阻断 5-作用强度看, 舍曲林、帕罗西汀最强,其次为氟西汀、氟伏沙明。此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已 逐步代替三环类抗抑郁剂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而舍曲林对婴儿无副作用,是 哺乳期妇女的首选药物。结结 语语国内外对产后抑郁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多认为产后抑郁与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细 胞因子,免疫及血脂水平有关,但因其影响因素过多,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 治疗方面,西医已出现多类抗抑郁药物,临床副作用也逐渐减少,疗效有所提高,但总的 说还是有不少副作用,且产后抑郁患者涉及到哺乳,为防止药物影响婴儿健康,故许多患者希望采用副作用较少的中医治疗。在前面涉及到的中医治疗方面,单用中医治疗和单用 西医治疗疗效之间无差异。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西医治疗,两者远期疗效亦无差异。 但诸多研究均显示中医或中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要小于单用西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