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9694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考试——企业内部控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在近三年考题中每年都有两题,共 30 分。考点涉及内部控制的目标 和原则、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形式、内部控制五要素、具体企业层面控制(比如汇率风险、研发控 制、业务外包以及投资决策等)、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内部控制审计。 本章新增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风险管理” 两部分内容,对此需特别关注。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内部控制目标 5 个:包括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促进维护资产安全、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 量;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原则

2、5 个: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 则。內部控制要素 5 个: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二是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控制。企业层面控制 5 项内容,包括组织架构控制、发展战略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社会责任控制 和企业文化控制。 业务层面控制 13 项内容,包括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销售业务控 制、研究与开发控制、工程项目控制、担保业务控制、业务外包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全面预算控 制、合同管理控制、内部信息传递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三是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系统。(本部分为 2013 年

3、新增内容)四是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 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五是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 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六是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 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包括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应对。(本部分为 2013 年新增内容)考点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考点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555555)一、内部控制定义一、内部控制定义

4、內部控制的定义:內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 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董事会:董事会是內部控制实施的主体之一,此外,董事会、董事长也应受内部控制制约。实施主体:董事会是决策者,经理层是执行者,监事会是监督者,他们都是內部控制实施的 主体;此外,內部控制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实施。过程:內部控制不能凌驾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上,它必须嵌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过程 是动态的,适合企业的才是最好的。二、内部控制目标二、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 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促进遵循

5、国家法律法规(合规目标)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发展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内部控制要求企 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二)促进维护资产安全(资产目标)资产安全完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三)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报告目标)可靠的信息报告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 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同时,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 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

6、好的声誉和形象。(四)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经营目标)该目标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 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战略目标)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它要求企业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 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注意:上述目标之间有交叉。三、内部控制原则三、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 遵循 5 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

7、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 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 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行业环境 和经营特点,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实行重点控制。(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

8、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 加以调整。 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 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 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 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四、内部控制要素四、内部控制要素 (一)内部

9、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多体现的是约束和规范,但不能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组 成部分。 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 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1.治理结构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 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2.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 (

10、日常管理机构)这四个法定刚性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 框架,但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 下设立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职能机构。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应当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并保证信息通畅流动。3.内部审计机制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4.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它所包括的聘用、培训、评价、考核、晋升、 奖惩等业务,向员工传达着有关诚信、道德行为和胜任能力的期望水平方面的信息,这些业务都与 公司员工密切相关,而员工正是公司中执行内部控制的主

11、体。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 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 作用。(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 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1.目标设定风险是指一个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控制目标相关联。 企业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

12、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 以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 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 险水平。2.风险识别企业不仅要识别内部风险,还要识别与控制目标相关的各类外部风险。3.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进行描述、分析、判断,并 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的过程。 对固有风险,即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分析剩余风险, 即采取了相应应对措施之后仍可能造成

13、的损失程度。 企业应当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 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4.风险应对企业应当在分析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基础上,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 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 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本部分内容结合本章 第四节相关内容进行学习)风险应对策略往往是结合运用的。同时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 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

14、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 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 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 和舞弊行为的职务。 2.授权审批控制:常规授权和特殊授权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对于重大的业务和 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

15、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 分类、编报等进行的控制。 4.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限制接近。5.预算控制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 各责任企业的约束条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6.运营分析控制运营分析是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各类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独立分析或综合分析,进而掌握企 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为持续的优化调整奠定基础。7.绩效考评控制绩效考评是对所属单位及个人占有、使用、管理与配置企业经济资源的效果进行的评价。 企业董事会及经理层可以根

16、据绩效考评的结果进行有效决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促进实现 发展战略和提高经营效率效果。另:除上述常见控制措施外,企业还需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 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信息与沟通的要件主要包括: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1.信息质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收集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 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 道,获取内部信息; 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企业、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 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2.沟通制度: 重要信息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企业、业务环 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