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900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5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作业一 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 A 型题:阿弥陀佛 1. 下列哪一组药属于相恶的内容? E.人参与莱菔子 2. 淬法属于: D.水火共制 3. 下列哪种药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功效?B.甘味 4. 具有行气、行血作用的药味是: A.辛味 5. 下列何者不属中药性能的范畴? E.配伍禁忌 6. 归经学说的理论依据是: C.脏腑、经络学说 7. 叶类药材的常规采集时间是: A.花蕾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 8.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味是: C.酸味 9. 与贝母相反的药物是: A.乌头 10. 生姜和半夏配伍,生姜可以减低半夏的毒性,生姜对半夏而言是: C.相杀 11. 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

2、著作是: E.新修本草 12. 水飞法常用于: C.矿物、贝甲类药物的制粉 13. 切忌火煅,宜水飞入药的是:E.雄黄 14. 具有补益作用的药味是: B.甘味 15. 与瓜蒌相反的药物是: A.乌头 16. 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莱菔子可以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人参对莱菔子而言,这种配伍关系属: E.相恶 17. 淡味药多用治: E.水肿、小便不利 18. 宋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C.证类本草 19. 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 A.辛味 20. 沙参反: C.藜芦 21. 甘味药的作用是: B.补益、和中 22. 人参反: C.藜芦 23. 与白蔹相反的药物是: A.乌头 24. 与半夏相反的药物

3、是: A.乌头 25. 道地药材确定的关键因素是:D.疗效 26. 下列属“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药组是: D.附子与川贝母 27. 七情配伍中,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是: B.相杀、相畏 28. 全草类药材的常规采集时间是: A.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正在盛开的时候 29. 属升浮药性的性味是: A.辛、甘、温、热 30. 苦参反: C.藜芦 31. 水飞法属于: B.水制 32. 二种药物配伍能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E.相反 33. 下列哪一组药物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E.乌头与贝母 34.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4、,这种配伍关系称为:A.相须 35. 平性药是指: B.寒热偏胜之性不甚显著,药性比较平和的药物 36. 作为十八反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藜芦反半夏 37. “十九”畏属于下列“七情”中哪一方面?E.相反 38. 与白及相反的药物是: A.乌头 39.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 B.陶弘景 40. 黄芪配茯苓用治脾虚水肿,这种配伍关系属: E.相使 41. 阿胶主产于: B.山东 42. 甘味药多用治: B.虚证 43. 七情配伍中可以提高药效的是: C.相须、相使 44. 具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的药味是: E.咸味 45. 丹参反: C.藜芦 46. 新修本草载药: E.844 种 4

5、7. 下列哪项不属于苦味药的作用? D.收敛 48. 下列哪一组药属于“十九畏”的内容? E.犀角与川乌、草乌 49. 四气是如何确定的? C.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 50. 炙法属于: C.火制 51. 下列哪项不属于水火共制法:A.水飞 52. 细辛主产于: A.东北 53. 下列哪项不是河南的四大怀药之一? E.河南的三七 54. 酸味药多用治: E.久泻、久痢 55. 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延胡索醋制降低毒性 56. 唐慎微所著的本草著作是: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7. 二种药物配伍,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6、 D.相杀 58. 提出药物有寒热、温凉的实践依据是: ”C.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 59. 本草纲目载药: E.1892 种 60. 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 D.赵学敏 61. 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大多是何味药? B.甘味 62. 苦味药的作用是: D.燥湿、通泄 63. 药性升降浮沉的特点是 A.升浮药上行向外,沉降药下行向内 64. 涩味药的作用是: C.收敛、固涩 65. 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 66. 酸味药的作用是: C.收敛、固涩 67. 根据五味的作用,请判断下列药物中哪组完全属于辛味药? E.紫苏、木香、川芎 68. 巴豆的常规炮制方法是:C.制霜 69

7、. 咸味药多用治: C.瘰疬痰核 70.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C.相畏 71. 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种数是: C.716 种 72. 五味中具有渗湿利水作用的是: E.淡味药 73. 大黄配芒硝,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A.相须 74. 辛味药多用治: A.外感表证 75. 相恶的含义是指: B.两药合用,降低疗效 76. 七情配伍中,可以降低药物功效的是: E.相恶 77. 切忌火煅,宜水飞入药的是:D.朱砂 78. 药物的四气是指: B.寒、热、温、凉 79. 有关道地药材的产地,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云南的五味子 80. 首

8、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的书是: B.本草经集注 81. 作为十九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水银畏雄黄 82. 人参主产于: A.东北 83. 十九畏中,硫黄畏: A.朴硝 84. 咸味药的作用是: D.软坚、泻下 85. 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大多是: E.辛温 86. 清代本草的代表作是: D.本草纲目拾遗 87. 辛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行血 88. 二种药物配伍,一种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A.相恶 B 型题: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89.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9、 A.神农本草经 90. 保存宋以前本草资料的专书是:B.证类本草 91. 宋代本草代表作是: B.证类本草 92. 唐代本草代表作是: C.新修本草 93. 清代本草代表作是: E.本草纲目拾遗 A.广东 B.四川 C.江苏 D.山东 E.云南 94. 橘皮主产于: A.广东 95. 茯苓主产于:E.云南 96. 阿胶主产于:D.山东 97. 薄荷主产于:C.江苏 98. 附子主产于:B.四川 A.发散 B.补益 C.收敛 D.燥湿 E.软坚 99. 辛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 100. 苦味药的作用是: D.燥湿 101. 甘味药的作用是: B.补益 102. 酸味药的作用是:C.收敛 1

10、03. 咸味药的作用是: E.软坚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E.相反 104. 黄芪配茯苓属于:B.相使 105. 甘草配甘遂属于: E.相反 106. 石膏配知母属于: A.相须 107. 人参配莱菔子属于: D.相恶 108. 大黄配芒硝属于: A.相须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109. 李时珍所著的是:E.本草纲目 110. 陶弘景所著的是: A.本草经集注 111. 赵学敏所著的是: C.本草纲目拾遗 112. 唐慎微所著的是: D.证类本草 113. 苏敬所著的是: B.新修本草 A.修制 B.水制 C.火制 D.水

11、火共制 E.其它制法 114. 水飞属于: B.水制 115. 炙法属于: C.火制 116. 淬法属于: D.水火共制 117. 制霜属于: E.其它制法 118. 粉碎属于: A.修制 A.江苏 B.四川 C.广东 D.东北 E.河南 119. 细辛主产于: D.东北 120. 苍术主产于: A.江苏 121. 黄连主产于:B.四川 122. 地黄主产于: E.河南 123. 砂仁主产于:C.广东 A.甘遂 B.瓜蒌 C.人参 D.巴豆 E.郁金 124. 与甘草相反的药物是:A.甘遂 125. 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 B.瓜蒌 126. 与藜芦相反的药物是: C.人参 127. 不宜与牵牛

12、同用的药物是: D.巴豆 128. 不宜与丁香同用的药物是: E.郁金 A.增效 B.减毒 C.纯净药材 D.矫味矫臭 E.便于贮存 129. 延胡索醋制的目的是: A.增效 130. 桑螵蛸蒸后晒干的目的是:E.便于贮存 131. 巴豆制霜的目的是: B.减毒 132. 枇杷叶刷去毛的目的是:C.纯净药材 133. 肉苁蓉水漂的目的是: D.矫味矫臭 A.海藻 B.贝母 C.玄参 D.水银 E.朴硝 134. 与藜芦相反的药是:C.玄参 135. 与乌头相反的药是: B.贝母 136. 与甘草相反的药是: A.海藻 137. 不宜与砒石同用的药物是:D.水银 138. 不宜与硫黄同用的药物是

13、:E.朴硝 &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 中药学作业二 复习资料 作业 阿弥陀佛 A 型题: 1. 薄荷的透疹特点是: C.疏散风热透疹 2. 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宜选用: B.香薷 3. 善治阳明头面诸痛的药物是: B.白芷 4. 既能疏散风热,又能解毒、透疹的药物是: D.牛蒡子 5. 解表药中质轻气香,既可解表退热,又可疏肝解郁的药是: A.薄荷 6. 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 D.生姜 7. 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 D.白芍 8. 具有透疹作用的药组是: B.薄荷、葛根、升麻麻 9. 菊花具有的功效是: C.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10. 鹿角胶入汤剂应: E

14、.烊化 11. 治疗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宜首选: A.麻黄 12. 上能宣肺,下能利水的药物是: B.麻黄 13. 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B.蝉蜕 14. 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药物是: B.菊花 15. 功能止血的药物: A.荆芥 16. 蒲黄入汤剂应: C.包煎 17. 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宜选用: D.蝉蜕 18. 用治水肿兼表证的药物是: A.麻黄 19. 薄荷入汤剂应: B.后下 20. 蝉蜕具有的功效是: A.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烦止渴 21. 驱虫药的服药时间是: B.饭前 22.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解鱼蟹毒的药物是: E.生姜 23. 具有发

15、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作用的药物是: B.桂枝 24. 下列哪一组是辛凉解表药? C.蝉蜕、柴胡、菊花 25. 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E.柴胡 26. 柴胡、升麻都具有的功效是: E.升阳举陷 27. 功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A.薄荷 28. 既能解热生津,又能升阳透疹的药物是: B.葛根 29. 补益药一般宜: C.文火久煎 30. 柴胡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宜配伍: A.黄芩 31. 消食药的服药时间是: C.饭后 32. 功能行气宽中安胎的药物是: D.紫苏 33. 既能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又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B.蝉蜕 34. 入汤剂宜后下的药是: A.薄荷 35. 飞滑石入汤剂应: C.包煎 36. 治疗风寒表虚有汗者,常选用下列哪组药物? B.桂枝、白芍 37.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通胸阳的药物是: E.桂枝 38. 外感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 C.荆芥 39. 既能发表散寒,又能行气宽中的药是: D.紫苏 40. 补益药的服药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