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566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现代化战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 中国成中国成为为工工业业大国的国情分析大国的国情分析迄今迄今为为止的中国止的中国现现代化代化进进程和程和实实践表明,践表明,对对国情的科学国情的科学认识认识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础础与前提,与前提,这这是是“中中国国经验经验”的思想精髓所在。基于的思想精髓所在。基于对对国情重要性的国情重要性的认识认识, ,本文在本文在现现有文献基有文献基础础上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上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产业结产业结构构演演进进的的经济经济国情分国情分类类框架。框架。应应用用这这个框架,本文分析了个框架,本文分析了经过经过 20

2、 余年的快速工余年的快速工业业化化进进程后中国的程后中国的经济发经济发展状展状况况变变化,分析表明化,分析表明中国的基本中国的基本经济经济国情已国情已经经从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大国大国转为转为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大国,大国,这这意味着中国意味着中国经济现经济现代化代化进进程程进进入了以入了以实现实现由工由工业经济业经济大国向工大国向工业经济强业经济强国国转变转变、推、推进进工工业现业现代化代化进进程程为为核心任核心任务务的新的新阶阶段。段。现现代化代化进进程的新程的新阶阶段要求段要求选择选择新的新的战战略,略,在技在技术进术进步步战战略方面,要重略方面,要重视战视战略技略技术术的自主的自主创创新和加

3、大基新和加大基础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领领域域的投入;在的投入;在经济经济增增长战长战略方面,切略方面,切实实促促进经济进经济增增长长方式的方式的转变转变, ,发发展重化工展重化工业业也要也要坚坚持新型工持新型工业业化道路;在化道路;在产产业发业发展展战战略方面,三次略方面,三次产业产业有新的有新的战战略使命和略使命和发发展定位;在展定位;在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战战略方面,要略方面,要坚坚定不移地定不移地继续继续深化深化市市场场化改革。化改革。关关键词键词 基本基本经济经济国情国情 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大国大国 经济现经济现代化代化 新型工新型工业业化化作者作者陈陈佳佳贵贵, ,1944 年生,年

4、生,经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员(北京(北京 100732);黄群慧,);黄群慧,1966 年生,年生,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研究所研究员员(北京(北京 100836)。)。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持续成功地推进了市场化改革 和高速工业化进程,经济连续 20 余年保持高速增长,人均 GDP 从 1978 年不足 100 美元到 2004 年超过 1000 美元,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无疑这是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最 值得世界关注的现象。有关“中国经验” 、 “北京共

5、识” 、 “中国模式”和“和平崛起”等一系 列概念的提出,正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的描述和诠释。一些经济学者认识到,无论 通过怎样的概念体系和高深的经济理论模型来解释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和逻辑,但“中国经 验”的思想精髓一定是实践性,即按照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1而一些社会 学者则认为,要真正认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建立有关中国研究领域的独立理论,应该基于 中国形成的独特的以实践为根据的认识方法从实践的认识出发、提升到理论概念并再回 到实践中去检验来认识中国。2也就是说,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表明,对 国情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国情分析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

6、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基于对国情重要性的共识,本文在提出一个新经济国情分类框架基础上,试图分 析在经过 20 余年市场化改革与高速工业化进程后,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A 类项目中国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04 年按购买力平价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居世界第三。参见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仍属发展中国家 , 中华工 商时报 ,2004 年 07 月 30 日。 1 吕炜:基于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分析方法研究兼作对“北京共识”合理逻辑的一种解释 , 经济研究20

7、05 年第 2 期。 2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 中国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面对新的经济国情中国应该如何选择进一步的经济现代化战略。一、关于中国经济国情的多重理论视角一、关于中国经济国情的多重理论视角一般而言,国情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 况,包括国家内部的自然环境资源、人口、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 况和结构关系,以及国家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基本联系,反映了这个国家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 阶段。基本国情则是对国家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基本概 括。国情是一个复杂的系

8、统,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和标准来进行具体分类。一个重要的分类是 按照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层次进行划分,划分为经济国情、政治国情和文化国情等。1其中 经济国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和阶段,从国情变化角度看,经济国情的变 化往往是相对活跃的,对其它层次的国情变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情是一个国家构建现 代化科学理论指导现代化实践的基本依据,科学分析认识国情和国情的变化,是一个国家制 订正确的现代化战略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分“三步走”的 现代化战略就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和基本国情的概括基础上提出、并正确指导着我 国的现代化实践的。 进入 21 世纪以后,由于中

9、国 20 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推进,必然带来中国的 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的巨大变化。经济学者们应用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种变化,认 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转轨经济理论角度分析,由于渐进式改革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基本途径,经济学者 认为,中国前 20 多年的经济增长处于一种特殊环境之中:优势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制约因 素尚未充分显现,推进改革易于取得共识,开放带来的增长动力强劲。然而近一个时期中国 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转折性特征:一些重要资源国内不能自给;国内产业某些方面 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改革本身的难度和对改革形成共识的难度都在加大;开放带来的 增长动力有可能逐

10、渐减弱;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差距拉大导致保持稳定的压力加大;中国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利益关系发生重要变化。这表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在未 来增长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2 从工业化理论看,如果基于钱纳里等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 6 个变动时期(第一时期为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二、三、四时期为准工业化国家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初期、中期和高期 阶段,第五、六时期为工业化国家的发达经济初级和高级阶段)的划分,虽然由于研究人员 对诸如人均收入、GDP 结构、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等判断指标的 选择和具体计算方法上存在差异,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判断

11、,但大多数学者基本 认为到 20 世纪末期、21 世纪初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进入到经济发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工业 化中期阶段;3如果基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判断标准根据制造业增 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交通、通信、商业)增加值额的比重把一个 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划分为非工业国(20%以下) 、正在工业化国家(2040%) 、半工业化国 家(4060%)和工业国(60%以上) ,那么到 2001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商品生产增加值 比重已经达到 51.5%,进入了半工业化国家阶段;4从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看,虽然中国的1罗归国:中国现代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2、2004 年,第 13 页。关于国情另一个常用的分类是自然国情、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显然本文这里讨论的经济国情是指现实经济国情。 2江小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挑战与战略 , 经济研究2004 年第 10 期。3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 , 中国社会科学2000 年第 3 期;王岳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理论、实证与政策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年,第 234250 页;史清琪等:我国工业化 与现代化的关系 ,甘智和编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年,第 3575 页。3就业结构一直以第一产业为主,但从产值结构上看,按照所占比例大小排序,中国三次产

13、业 结构变化已经经历了从“一、二、三”到“二、一、三” ,再到“二、三、一”的转变,根 据配第克拉克定理,这与国外后工业化国的“三、二、一”的结构相差一个阶段。 从工业结构演进理论看,基于霍夫曼定理,一般工业结构存在由轻纺工业占优势向重 化工业占优势、由重化工占优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的演进规律,当一国重化工业成为经 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时,就称该国的经济发展进入重化工时代。在 2003 年以后,一些经济学 者们提出,无论是从中国工业结构变动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看,还是从国际经验的比较看, 我国经济实质上已经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 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较强的

14、新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1由于重化工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 投资需求大、能源消耗大等特征,一些经济学者虽然认为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出现了几乎全 国性的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但反对中国进入重化工阶段的提法,认为重型化经济增长实际 是旧式的工业化道路,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19 世纪所走的那种依靠大量资源和资本投入支 撑的外延增长(粗放增长) ,我国不能够走他们错误的道路。2 从经济现代化理论看,罗斯托( W.Rostow)在 1960 年提出一个较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 分成 6 个阶段,由先而后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 段、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因为中国的积

15、累率远高于 10(30左右) ,而且 从产值看,主导经济部门早已由食品、饮料、烟草和水泥工业等过渡到钢铁、机械、石化、 汽车、制药、家用电器等行业,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实现了起飞,正在进入向 成熟推进阶段。3 虽然从不同理论视角对中国经济总体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变化的具体描述和界定并不相 同,但是,所有各种理论视角分析都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确发生了质的变化,中 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如果说经济国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和阶段, 那么,这意味着 20 余年的市场化改革和高速工业化进程已经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国情,更进 一步说,如果我们用农业大国来概括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

16、经济国情,那么可以说,农业大国 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既然对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前 提和关键,那么科学分析和概括这种基本经济国情的变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一个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经济国情分类框架二、一个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经济国情分类框架显然,上述各个理论都是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共性所归纳出的阶段性规律, 对应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指标,从而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阶段。但这 些理论都并不是直接对一国经济国情的整体评价和描述,也就是说,不是根据经济国情应该 包括的各种要素,对这些要素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进而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国情。 而另一类研究文献,有关综合国力问题的研究,则恰恰是从这个角度对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 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 所谓国力或综合国力,一般认为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发 展潜力及其在国际影响力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它着重从国土和自然资源、 人口、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