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选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277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经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经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经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选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称为诗或诗三百 ,自从汉儒尊诗为经,后人递相沿袭,遂以诗经称之。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 大部分是闾巷歌谣,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士大夫之手。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精选首诗,逐一进行了注释、今译。该选本选目得当,注释简洁,训诂 信实,译诗畅达而富于诗味。馆藏信息: A区社科旧,索书号:44.31 J52等. Last edited by 轻蓝 on 2003-7-11 at 14:03 入库时间: 2003-7-10 11:31 选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隹隹)之借字, (隹隹) ,双鸟之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水草名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睡醒,寐:睡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 :毛加草头,音帽,有选择之意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楚:荆也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蒌:蒌蒿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卷耳:

3、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 嗟我怀人,彼周行。 :真加宝盖,同置陟彼崔嵬,我马虺。 陟:登高。:阝贵。虺阝贵:音灰颓,疲惫 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儡去亻加木,酒尊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兕觥:音四公,犀牛角制的大酒杯陟彼矣,我马矣。 :石且,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 我仆矣,云何吁矣! :者加病头,音途,疲病。:甫加病头,音扑,义同4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木少盛貌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归:指姑娘出嫁桃之夭夭,有其实。 :贲加草头,音坟,果实将熟的样子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5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

4、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黾:勉强为之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畿:指门槛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其。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氵是,音时,水清见底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氵止,音止,水洲梁:捕鱼水坝。笱:捕鱼竹笼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求之。不我能,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忄畜,音序,爱悦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 :氵光,音光

5、,动武打人:上既下土,音系,怒也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式:发语词。微:黄昏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入库时间: 2003-7-10 11:37 余冠英简介1906年5月16日,余冠英出生在江苏省松江县。父亲是清季武职人员,母亲虽没学过太多的文化,但会读书 绘画。冠英之上的两个姐姐都过早夭折,所以这个男儿的出生对家庭来说就尤为金贵。小名“松寿”是望他 健康长寿,大名“冠英”就是切盼他日后成为“群英之冠”。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冠英身上,所以从3岁 起,就用方块卡片教他识字。6岁时全家迁至扬,并在此生活了20年,少小的事物件件都给他留下了难以磨 灭的

6、印象。扬州旖旎的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气息,陶冶了他的性情,滋养了他的文学素养,就是弥留 之际,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扬州那让人眷恋的绿杨情。冠英11岁那年,父亲辞世,家道中落,但母亲仍十分 重视冠英的学习,凡是冠英想买的书,母亲尽量满足他。扬州有两家冠英常去的书店,母亲给了他一个折 子,可先取书记帐,年底一并付钱。冠英13岁考入高等小学,15岁考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后改为扬州中 学) 。20年代是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冠英也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触革命思想,交结进步的同学朋友。 到“五卅”运动爆发时,扬州爱国学生也奋起支援,余冠英便成了新成立的扬州学生联合会的第一任会长。 他组织学生游行,邀请进步

7、人士到学校讲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共产党员恽代英。1926年,余冠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转入中国文学系。他主修中国古典诗歌,同时喜欢创作新诗。四年级时,冠英在同学中组织了“唧唧诗社”,每作一诗,社友们都要评头品足,在相互切磋之 中体味诗之欢乐。除诗之外,冠英的小品、散文、小说也很出色。他用汉朝大将“灌婴”之谐音为笔名,大 多发表在清华周刊及中国文学会刊上。这些文章有的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的当代散文精华收 入,有的被朱自清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收入。同时代的吴组湘教授在1931年写的清华的文风一文 中,曾高度评价了余冠英当时的作品,称余冠英是清华的代表作家,代表了清华的文风。在抗战的艰

8、苦岁月中,冠英编辑影响很大的国文月刊到40期。1938年5月,由清华、北大、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 学改名西南联合大学,暑假后,又从蒙自迁往昆明,由朱自清主持中文系。冠英得知后,带家小由上海坐 船到越南,再由滇越铁路赶往昆明,出任联大师范学院讲师,后又擢升副教授、教授。1945年后,震惊全 国的“一二一”惨案,李公朴、闻一多教授被害案相继发生,法西斯的独裁行径使冠英思想受到很大震动。 清华等校广大师生多次开展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斗争,在激烈的历史命运的抉择中,余冠英坚决地站 在了人民一边。1948年6月18日,他与朱自清、金岳霖、吴晗、陈梦家、钱伟长、朱德熙等毅然在著名的百 十师长严正声明,即

9、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1952年院系调整后,余冠英为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兼古代文学研究组的组长。1955年文研所划归 中国科学院,余冠英成为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会员。 “文化 大革命”结束后,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余冠英改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兼文学遗产杂志主编。 1985年,79岁的余冠英退居二线,但仍任文学所顾问和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及博士生导师。1995年9月2日, 余冠英先生因病去世。著作书目: 汉魏六朝诗论丛上海 棠棣出版社 1952 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祖国十二诗人浦江清、余冠英、王瑶等著,中华书

10、局 1954 汉魏六朝诗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错误倾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诗经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1978重印,作家出版社 1956 七发 (汉)枚乘著,余冠英译,萧平注,中华书局 1959 古代文学研究集余冠英等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古代文学杂论中华书局 1987 古诗精选余冠英、韦凤娟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唐宋八大家全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入库时间: 2003-7-10 11:38 诗经相关介绍诗经共收诗歌篇。按音乐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郑

11、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 雅,宗庙之音曰颂。 ”通志序此亦为今日学界之共识。 风指十五国风 ,它们是周南、召南、邶、 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囱、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首。在这些诗篇 中,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情感: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觉醒与抗争; 有的反映出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的描摹了社会的动乱和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更多的是“男 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之作,为我们展现出先民丰富的情爱世界。 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周人称这一地 区为夏,夏雅通用,故称。 雅共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分为大小雅。大雅篇,小雅 篇。大雅多

12、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雅诗的内容主要有政治讽谕诗、周族史 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贵族怨愤诗、反映民生疾苦诗等。与国风相比较, 雅 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 颂诗共有篇,包括周颂篇, 鲁颂篇, 商颂篇。 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一 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 之分;兴即

13、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 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 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 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 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经中的一 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用美的民俗生活画。诗经是中国诗史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开创了中国诗歌关 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诗歌之路;它的赋

14、比兴手法更是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 本法则。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后独毛诗集得以流行于世。历代注释诗经者甚多,影 响最巨者有:汉末郑玄的毛诗郑笺 、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 、清马瑞辰的毛 诗传笺通释 、陈奂的诗毛氏传疏等。 Last edited by 轻蓝 on 2003-7-10 at 20:46 原作者: 章培恒 骆玉明 入库时间: 2003-7-10 20:50 中国文学史中评论1诗经概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 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 ,最初称诗

15、 ,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 诗经分为风 、 雅 、 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 、 召南 、 邶风 、 鄘风 、 卫风 、 王风 、 郑风 、 齐风 、 魏风 、 唐风 、 秦风 、 陈风 、 桧风 、 曹风 、 豳风 ,共十五国风 ,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 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 商 颂五篇, 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 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 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风 、 雅 、 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是相对于“王畿”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其地域,除周南 、 召南产生于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