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心理健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171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与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造与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造与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造与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造与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造与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与心理健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第七章 创造与心理健康创造与心理健康如果说“学会学习”是大学生进行创造的前提,那么创造则是大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而创造力的培养,依赖于创造心理的健康发展。其中,创造个性的形成和完善是创造心理发展的内在依据,社会创新环境的营造构成创造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操作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想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大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创造心理及创造个性一、创造心理及创造个性1 1、创造心理的生理基础、创造心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创造心理的发源地,人脑的功能及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恐怕是当今世上任何高级精密复杂的仪器都无法企及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许多科学事实证明,左半球指挥人体右半部

2、分,而右半球则支配人体的左半部分。大脑左右半球对各种刺激信号判断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是令人惊叹的。由于现实中惯用右手者占绝大多数,而神经心理学家又证实语言中枢的 90%以上在左半球,因而便产生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而右半球不过是辅助半球的概念,这更强化了人们使用右手的习惯。这种对大脑扬“左”抑“右”的偏见从而造成对身体左右器官使用上的不对称性,引起了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和研究。早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许多从事“裂脑”研究的科学家从解剖实验上证实,人脑的左右两半球的确存在功能的不对称性,但绝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作为正常人的大脑,其功能是互补的,所谓不对称,主要指在语言、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方面,其左半

3、球优于右半球,而在空间组织、图形识别、音乐和艺术、灵感和直觉等形象思维方面,右半球明显优于左半球。当代脑解剖学还揭示,人的大脑皮层按其结构可分为旧皮质和新皮质。旧皮质的功能是管理人的本能欲望和愉快、烦燥不安等情绪;新皮质的功能包括认识、判断和意志等高级精神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将本能欲望落实到满足的行动。大脑左右半球及新旧皮质功能的发现和定位为人脑的创造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不仅对于我们全面开发大脑潜能,尤其对于开发大脑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学会知识”对智力的开发,显然侧重于大脑左半球功能,即以逻辑思维、闭合思考为重点,从而忽视了对右半球创造性功能的开发。因为人脑两半球既存在功能差异,又具

4、有统一的意识,两半球相互联结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还包含防止重复和冲突,当一个半球处在某种特定功能区域的活动时,它会相应抑制另一半球相应区域的活动。因此,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如果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总是运用一种思维方式,如对逻辑思维的过分强调和大量运用,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必然对非逻辑思维形式产生排斥和压抑,造成相应大脑功能区域的弱化或退化。其结果不仅不能培养创造力,甚至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或创造过程是一个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共同参与交织进行的过程。不少事实表明,在成功的创造活动中,右脑所具有的灵感、直觉、想象功能常常成为成功者的重要特征。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般过程常常是先通过长期思考使

5、左半球发挥作用,再通过抑制促使右半球起作用,然后在身心放松,通过大脑新皮质功能及其所辖的大脑两半球功能区域的暂时抑制,使大脑旧皮质功能活跃,从而促进新旧大脑皮层的平衡和交流,也加强了大脑两半球的统一,使大脑功能达到动态平衡和高度激活状态。这一状态的颠峰表现则2是灵感、顿悟的出现。由上可见,教学中的语言和形象是与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相对应的,而学习中的动脑与动手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尤其是习惯于用右手的同学,要意识地开发左手,因为它同人的创造力相关。进一步看,文科大学生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而理科大学生也要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如音乐、艺术,不仅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完善了大脑的功

6、能。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是非常有道理的。福楼拜也说道:“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更是形象地道出了创造性人才的特质。2 2、创造、创造力及创造心理、创造、创造力及创造心理创造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指的是直接或间接给人以物质或精神享受,具有新颖性、突破性、社会性的智力劳动过程及其成果。从过程看,它是一种特殊种类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其特点是在问题的系统阐述方面具有新异性、独特性、持续性和一定难度,任务带有启发性而非刻板性。从成果看,它具有适当性和实用性、正确性和价值性。它可以是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等方面的精神成果,也可以是新工艺、

7、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物质成果。因此,创造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发明,文学创作、宗教艺术、美术作品、科学管理方法、新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的诞生都属于创造的范畴。从穴居野人的图腾,古罗马人的雕塑、蚀刻,到圣经中的传说,但丁的神曲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从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电灯泡、第一个热小瓶,到曾获得我国“挑战杯”大学生课余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奖、为我国石油工业带来 10 亿元效益的孙宝江同学的“高效自激振荡射流”成果,都是创造的产物。简单地说,创造并不神秘,从提出问题到产生有效的结果,这都是创造。任何创造均是人的创造力的表现。所谓创造力亦可称为创造能力,指的是人们运用已知的信息、条件和手段

8、,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作为个人产生新设想或新组合的创造力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创造力不是单纯、单向度的能力,而是复杂的能力组合;其二是创造力大多和新的观念联结有关系,这些联结是以前别人没有想到的。作为复杂的能力组合,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可以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维度构成。第一个维度是创造力的智力维度;第二个维度是创造力的智力方式维度,它决定智力维度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和标志;第三个维度是创造力的人格维度,指的是创造者本质的、稳定的、独具特色的创造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品质、能力等)的总和,它既决定智力维度的倾向和风格,又制约着

9、智力方式维度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创造个性对发展创造力起着十分重要的动力和定向作用。此外,不少心理学家还从影响创造力发挥的角度,概括出六种因素:一是智力;二是知识;三是认识风格,主要指思维方式;四是人格特征,即个性;五是动机;六是环境。无论是三维模型还是六种因素,都包含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在创造力的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所谓创造心理的发展,既指的影响创造力的智力心理因素的发展,更主要指的是影响甚至决定创造力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发展。当然,知识和智力3是任何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因为从来也没有超越知识和智力的创造。美国创造学家吉尔福特曾对一些智商在 70140 之间的学生进行创造力

10、测评,结果表明:高创造者的智商都在中等水平以上;智商低的人创造力也低;但智商高的人,有的创造力高,有的创造力也很低。可见,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高创造力必须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处于 21 世纪之初的我国大学生,面临知识经济强有力的冲击,科学技术所表现出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化、生态化等深刻变化,使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和结构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知识生长点和创新突破口,迫使大学生的创新探索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但长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使得部分学生重照文理解,轻怀疑创新;重逻辑推演,轻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这些无疑都给大学生的创造心理及其行为的

11、形成带来障碍。不仅如此,即使在对待创造的问题上,由于传统观念和错误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大学生中也存在许多错误看法,较典型有如下三种:一是“只有天才才能创造,我们平凡人不能创造。 ”正如前面所讲。创造力所依赖的许多因素中。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并非完全是个人的才能。许多学生时代的学生尖子没有成为科学家,相反,许多“普通”学生后来却作出杰出的贡献。著名数学家高斯两次考大学都名落孙山,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在学生时代都不突出,后来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师,这是由于他们具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毅力和恒心。正如古语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 ”创造并非少数天才的特权,它是有强烈愿望和充分自主性的任何人的顺乎自

12、然的行动。二是“我懂得少,基础差,不能创造,只有懂得多的人才能进行创造。 ”其实并非如此。巴金的代表作家 、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和日出都是青年时代写成的,尽管后来他们的知识比青年时代更渊博、更丰富,却不能认为他们后期的作品一定比早期更成功。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是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既不懂黎曼几何也不懂张量分析,这些知识都是后来学习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进行创造,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才有真正的学习。三是“简单的问题都搞完了,剩下的问题都是困难的问题。 ”实际并非如此。详细剖析近年来科学的一些重大发展,它们的基本思路都是很简单的,往往可以追溯到大学和中学的课程,从大学教材和中

13、学教材中找到线索。如著名的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而这一简单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孙子兵法中已有表述。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由繁到简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的过程。比如这个定理、公式是怎样想出来的,我能否独立地想出来?它有什么用处,能否找到新的应用?它有什么缺点,应该如何改进?这个习题有几种解法?没有伟大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而学习发现和发现学习才使问题由难而易,由繁而简。当今科技发展,种类繁多,知识爆炸,而其核心内容是简单的。创造过程就是要以我之约,御彼之繁,正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总之,创造、创造力、创造心理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造是创造力的对象化或客体化,创造心

14、理构成创造力的主体心理结构;前者是创造力的外显,后者是创造力的内潜。发展创造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心理发展的内容。3 3、创造个性的品质特征、创造个性的品质特征4个性是一个人与其它人相区别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创造个性即创造者区别于它人的个性总和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重在其个性的独特性。如有人描绘科学家的个性特征:坚决果断地一往直前;勇敢自信地构建新思想;义无反顾的挑战偶像。还有人从爱迪生、巴甫洛夫、施特劳施、爱因斯坦等人的创造过程中归纳出一些令人惊诧的特征:高度关注一些似乎毫无意义的客体并保持长久兴趣,在很多方面有近似孩子般的天真,难以驾驶的倔强。对简单事实的穷根究底,为自己不断提出杰

15、出的谬论和杰出的玩笑而欢欣鼓舞。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那些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进取心强,有奉献精神,有恒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冒险性和挑战性倾向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创造力。综合起来,创造个性的品质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兴趣广泛,目标专一。广博是精深的基础,创造者大都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决不朝三暮四,而是将精力聚集于选定的目标,将志向和实干结合起来。二是想象丰富,洞察深刻。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想象越多、越奇特,可创造的空间越大、越广,而创造性想像离不开对对象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它如一双锐利的鹰眼,将想像导航到创造的目的地。三是敢于独创,善于变通。创造者作事既不

16、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勇于独创,标新立异。同时,他们又善于变通,乐于反思,思想流畅,方法独特。四是坚持独立、乐于奉献。创造者能自立、自尊、自主、自强、不为一时困境所动摇,也不为虚幻的名利所困惑。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但并不孤高自傲,乐于同强者竞争,也善于同旁人沟通,在交往和奉献中迸发出创造力。五是意志坚强,情感丰富。创造者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对于选定的目标,他们持之心恒,百折不挠。但他们决不是不懂生活的工作狂,其情感细腻而丰富,情操高尚而执着,将对工作和生活的创造并行不悖、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应当看到,上述的品质特征只是对创造型人才品质特征的一般概括。事实上,人无完人。现实中的每个创造者都有他的性格、兴趣、爱好、品质和能力的独特性,不会是平衡发展,尽善尽美,而常常是强弱互补,单项突出。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独特性中,展现创造个性的光辉。对于大学生而言,所谓创造个性的培养,主要指针对自身个性特点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它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是深刻体验自我,准确评价自我个性。作为准社会成员的大学生,首先要做到自知,而后才能自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