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1700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现“中国梦” ,基础在“三农”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做一次交流,农谚讲 7 月 15 定旱涝,8 月 15 定收成。今天是农历的 8 月初 8,再过 6 天就是中秋节,再过 10 天就是秋分。秋分就是秋收的季节,现在到农村看一看,可以说是遍地金黄、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秋收时节更话农桑,此气时也,何乐不为。今天主要讲抓好“三农”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基础的问题。题目叫做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2、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还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推进四化的同步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历史过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所以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历史经验证明,农业稳,百业兴;农业衰,百业冷。我党始终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发布了 5 个关于三农的 1 号文件,新世纪以来又连续出台了 10个指导农业工作的 1 号文件,应该说政策的推动与科技的进步极大的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极大

3、的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应该说和新中国成立以前,甚至和改革开放以前都不能同日而语了。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数字是现在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 54.5%,这说明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的推动力是科技;第二个数字,现在农业的田间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 57%,简而言之 57%的农活是靠机械了。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以人力、锄力为主的耕农方式已经转入到以机械化为主的阶段。尽管农业的进步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但是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相比,农业的现代化还是短版,还是弱项。如果把这四化比作一匹骏马,那么这匹骏马有一条腿是短的。所以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现“中国梦”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四化协调发展,实现四轮驱动。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大问题是让几十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第二个大问题是让亿万农民同步进入小康过上富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第三个大问题是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幸福美好家园。这三个方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也可以说是推进三农发展的梦想。一、 农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国家,任何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只有农业稳定、衣食无忧,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农业丰收,粮食九连增的时

5、候比喻农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比喻的非常形象,也非常深刻。只有人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这个社会才能安定,才能发展,政府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干别的事情。稳定农业首先是稳定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建设宏观经济要保证三个安全,第一个是粮食安全;第二个是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第三个是金融安全。这三个安全都非常重要,但是排在第一位的还是粮食安全。打个比方不一定准确,但是能说明问题,比如油料紧缺了,政府可以提出一条规定,让小汽车单双号上路,但是哪个政府能决定吃饭单双号?再比如,军事上有需要,政府可以做条规定,首先保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凡是与保卫国家和军事要求没有关系的车都可

6、以停掉,但哪个政府能规定凡是与保卫国家和军事打仗没有关系的人都不要吃饭?老话讲:“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的自主权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有 13 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谈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包括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有点大家要知道四点。(一) 我国成功解决了 13 亿人的吃饭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当前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还有水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从 2006 年起,我国不再接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食援助了。现在我国正逐步的成为重要的粮食的捐赠国,我们用不到世界

7、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0%的人口,可以说我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我国粮食产量由 1949 年的 2000 多亿斤不断的迈上新台阶,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到 2012 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 11791 亿斤,比建国初增加了近 5 倍。建国 60 多年来我国的人口由 5 亿多增长到 13 亿多,同时我国的粮食人均占有量由当时的 200 公斤增加到了 400 公斤,2012 年更是达到了人均 435 公斤。要强调的是建国初期吃的粮食主要是粗粮,但现在我们的肉、蛋、奶等副食品可以说非常的丰富,大米、小麦、玉米这三大谷

8、物的自给率在 98%以上,其他重要的农产品,如:面油糖、肉蛋奶、果菜鱼也在全面的发展。走遍全世界,中国菜市场中的农产品种类真是琳琅满目。从人均占量来说,我们确实有了质的进步,比如肉类 1949 年是人均 4.1 公斤,现在是人均 62.1 公斤,人均占有量是 1949 年的 15.1 倍;棉花在 1949 年是人均 0.8公斤,现在是 5.1 公斤,人均占有量是 1949 年的 6.2 倍;油料在 1949 年为人均4.7 公斤,现在是 25.6 公斤,是 1949 年的 5.4 倍;糖料在 1949 年是人均 5.2 公斤,现在是 99.8 公斤,是当年的 19.1 倍。这些鲜活的数字充分说

9、明了我们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并且这些成就是在我国人口大幅增加,耕地大量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产品是长期短缺的,都要凭票定量供应,比如,粮票、布票、肉票、油票。那时候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饭,于是“吃”成了那时人们最深刻的记忆。现在看我们的餐桌,食物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花色品种之多世界首屈一指。当然我们还要倡导节约,做“光盘族”,要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条件大步奔小康,去实现更多的梦想。当前农产品的生产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

10、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的需求。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00 多万人进城,为了支撑工业化、城镇化没有稳定的农业是不行的。我国的农业成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突出亮点,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前任联合国粮食总干事叫做迪乌夫,他说中国在解决温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少解决了世界 20%的问题。现任总干事达席尔瓦也说中国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和消除极端贫困方面的努力具有全球重要意义。(二) 农业的成就与压力并存。第一,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硬性约束之间存在矛盾。我国每年人口净增加约为 700 万,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我国每年的粮食消费需求

11、要增加 200 亿斤,肉类要增加 80 万吨。有一些观点认为城市的人增加了,吃的东西会少,因为城市人吃饭少。表面看是这样的,实际上城里人的消费并不少,因为直接吃的粮食虽然少了,但是肉、蛋、奶吃的却多了,并且肉蛋奶都要靠粮食转化。比如,一斤猪肉大约需要三斤粮食,一斤鸡蛋两斤半粮食。还有城里人吃水果多,城里人吃水果是扎果汁的,三个苹果才能扎一杯果汁。城里人穿的衣服也比农村人多。综合来看,城市人消费的农业资源比农村人要多,城市化率越高对农产品需求的总量就越高。另外现在农产品的用途也扩展了,包括工业用途、医药用途。还有资源环境对农业的约束也在持续的加剧,我国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12、的 40%和 25%,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每年还要减少耕地 600 多万亩。第二,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存在矛盾。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与结构紧缺转变,并且部分品种需要进口来弥补缺口。2004 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并且不断扩大。到 2010 年逆差达到了 492 亿美元,其中谷物净进口接近 1400 万吨。大豆进口了 5839 万吨,以前我国是大豆出口国。同时食用植物油还进口了 960 万吨。虽然我国粮食实现了九连增,但是粮食还是需要进口。主要原因就是消费在持续的刚性增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

13、肉蛋奶与食用油的消费大幅度增长。比如牛羊肉的问题,牛羊肉的价格连续 11 年上涨,每年涨 20%30%,究其原因,一是以前是少数民族消费,现在是全民消费;以前是季节消费,现在是一年四季都消费;以前是家里消费,现在是饭店消费。据统计新疆一年有游客 3000 万人次,那么这 3000 万人次到新疆就都要消费牛羊肉。还有肉蛋奶的增长直接导致了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食用油的消费增长也带动了大豆的大量进口。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有 8 亿人,当时人均是 2 公斤食用油消费,平均一个月二两油,现在我国有 13.5 亿人,人均食用油消费达到 19 公斤,人比那时候多了一倍多,但是消费达到了改革初期的8 倍。人均消费

14、提高,首先是因为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其次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浪费习惯也是一个因素。消费的拉动力量是巨大的,当然农产品需要进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价格。国际市场的生产成本低,所以价格就比我们低。目前进口一吨棉花和国内的差价大概在三、四千元。当然我国自产的棉花够用,进口的棉花主要是进行加工,做成纺织品再卖出去,这是好事。第一,安排了相应的劳动岗位,增加了就业。第二,增加了我们的 GDP 与税收。还有我们进口越南的大米是用来做米粉的。第三,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目前判断中国农业开始进入了高成本的阶段,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上涨,土地流转费用租金在上

15、涨,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涨。有数据显示2006 年到 2011 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每亩的平均总成本由 445 元上升到791 元,6 年增长了 77.8%。还有一个情况,农业逐渐实行优势区域化布局,就是一个地方种哪种产品有优势,就发挥这个优势。但是这又带来运输成本上升的问题,比如海南的反季节蔬菜,拿青椒为例,在海南收青椒时是 5、6 毛钱一斤,然后经过分解、预冷、装箱等一系列处理,运到北京后就变成了一斤青椒卖到 2 块6 到 2 块 8,大体上要翻 4 倍到 5 倍。还有 2012 年夏季小麦、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亩分别只有 152 块钱,321 块钱和 55 块钱,所以农民说:“辛辛苦苦

16、种一亩田,不如出去打三天工”。第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目前我国有 2 亿多农民进城务工,同时还有 3 亿人在农村里劳动,虽然总量富裕,但是素质却明显下降。农民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的严重,留乡务农的大多是妇女与五、六十岁的老人。80 后、90 后农民不愿务农的问题很普遍,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是城镇社会结构变化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必须去解决的问题。(三)自己的饭碗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有些观点认为我国农业资源要素比较紧缺,所以不必坚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方针,也不必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需要进口,需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调节我们的品种,弥补我们的短缺。但是坚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方针和坚守十八亿亩的红线是绝对不能动摇的。第一,大规模进口农产品不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完全依赖进口并不可靠。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对一个国家内部而言,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它还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中国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