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1126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语文教案合集(新教材)(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教案合集高一语文教案合集 华蓥一中华蓥一中 欧天章欧天章第 1 页 共 97 页1、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 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 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 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了解 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

2、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 弥坚)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主席的两首描写秋天的诗歌。 (板书)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舸、遒、遏、寥廓、峥嵘、稠、遒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 (我)独立橘子洲头, (看)湘江 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

3、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 多。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 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

4、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高一语文教案合集高一语文教案合集 华蓥一中华蓥一中 欧天章欧天章第 2 页 共 97 页四、结合沁园春雪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 ,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

5、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 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1、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 会有人来下池塘。 人静夜寂叫荷叶, 不是胆 小是谦让。 挺且直 2、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 敢作声? 七绝(1906 年秋) 3、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 独卧地上似虎形。 春来我不先张嘴, 哪个鱼 鳖敢吭声? 明朝薛瑄 六、小结、作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

6、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 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那将是一大幸事。请仔细诵读本 词,并能熟练背诵。 采桑子 重阳 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 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浓郁的诗情画意。2、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味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浓郁的诗情画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沁园春长沙的背诵,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 二、写作背景 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 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 ,未被选为前 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

7、,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 “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 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 在他们笔下, “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 把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 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 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三、诵读,理解文意 高一语文教案合集高一语文教案合集 华蓥一中华蓥一中 欧天章欧天章第 3

8、页 共 97 页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采桑子 44 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 4 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 霜。一韵 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 9 月 9 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 两阳相 重,故叫“重阳”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 重阳节习俗: 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 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 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

9、就防止米粉糕 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赏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 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黄花 菊花。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仗,黄花 笑逐臣” (见子九日龙山饮诗 ) 。李白的诗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但毛 泽东的一定是盛开的菊花,秋天花香浓郁。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 飞来飞去袭人裙。 ”咏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围绦绕的情景。 四、阅读鉴赏: 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它写了深秋的 战地风光,写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

10、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 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弘。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 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前句泛论人生 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 “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 说。首先, “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 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既对立又统一。其次, “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 切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 “人生易老”不是慨叹 人命朝露,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而恰恰相反,着重说的是

11、“天难老” , 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 ,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 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发些光和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 它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 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 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今又重阳”是“岁岁重 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 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 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

12、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 只有毛泽东此词,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 ”犹略似“日月依高一语文教案合集高一语文教案合集 华蓥一中华蓥一中 欧天章欧天章第 4 页 共 97 页辰至” ;而“战地黄花分外香” ,那就横扫千古了。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 ,重阳 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 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 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 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 旷放的

13、情怀。 2、分析下片 下片承“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 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 “一年一度秋风劲” ,这个“劲”字, 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此情豪迈异于桃红 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 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为什么“胜似春光”?这里可以使人想起刘 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为春风比秋风更强 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 ,秋天叶落以 后山

14、明天远大,就感“寥廓江天万里霜” ,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 “寥廓江天万 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 革命情怀。 五、小结,强调鉴赏本词要点: 1、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 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 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个“霜”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画景,它既指“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 霜天。这样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来,实 在是别有风致。这秋高气

15、爽、江净波平、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难道不 “胜似春光”么? 2、重叠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两句,词家常用叠句,如辛弃疾词:“少年不识 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又如吕本中词:“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用叠句的,则与第二句断读;不用叠句的,则通读下来。这里的“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 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风调韵致都极隽美,句法则为创格。于此等 处,似不着力,却见出含英

16、咀华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 不解之缘。试举例赏析。 A、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高一语文教案合集高一语文教案合集 华蓥一中华蓥一中 欧天章欧天章第 5 页 共 97 页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 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 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 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 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赏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