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58260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下面是研究生考试网为考生证的考研政治复习资料之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 理第四章测试题 含解析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第四章测试题 含解析一、单选题1.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2、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平均周转 D.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平均周转5.目的在于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及对剩余价值产生影响的是A.资本循环 B.资本周转C.资本流通 D.资本增殖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D.部分预付流动的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7.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C

3、.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8.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9.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C.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替换问题10.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v+m=cB.c+v+m=c+cC.c+v+m=v+m+v+mD.v+v+m/x=c+c1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 .Iv+m=cB. Iv+mcC.v+v+m/x

4、=c+cD.c+v+m=c+c+c+c12.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4000c+1000v+1000m=60001500c+750v+650m=2900又假定资本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 500 来作为个人消费, 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A.1600 B.2000C.1500 D.300013.再生产需要两大部类之间、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这是: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B.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C.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D.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

5、.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生产的相对过剩 B.生产的绝对过剩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无限制的自由竞争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7. 资本主义国有制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性质的B.资本主义性质的C.既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D.半社会主义性质,半资本主义性质1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调节的实质是A.实现充分就业B.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C.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D.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

6、利益19.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B.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C.争夺国外市场 D.生产国际化发展的要求20.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国际分工的发展C.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21.二次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A.继续推行老殖民主义政策B.不再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殖民主义的政策C.转而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D. 依据世界形式的变化和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殖民主义 政策22.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主要根源是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

7、继续扩大D.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2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关系A.资本家用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购买生产资料B.资本家用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购买劳动力C.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完全用于消费D.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完全用于积累二、不定项选择题1.货币资本是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的资本2.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A.商品的需求状况B.交通和信息条件C.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D.生产性库存数量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周转速度不同C.价值补偿方式不同

8、D.物质更新的方式不同4.为了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往往采取的办法有A. 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B.延长劳动时间C. 提高劳动强度D.提高对机器的利用率5.资本周转速度与A.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B.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C.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有的量成反比D.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占有的量成正比6.加速流动资本的周转,可以A.节约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延长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或在一定时期内不增加预付资本量的条件下,增加实际 使用的可变资本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A.不变资本数量 B

9、.可变资本数量C.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8.研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基本理论前提是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C.社会生产分为第 I 部类和第 II 部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 c、v、m 三部分构成9.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在于A.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B.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C.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D.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10.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有A.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B.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C.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D.外延的扩大再生产11.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

10、.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12.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A.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B.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C.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D.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 一13.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A.追加的生产资料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C.追加的消费资料D.追加的折旧基金14.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主要表现在A.贸易领域 B.投资领域C.货币金融领域 D.生产领域1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

11、节经济运用的经济杠杆有A.货币 B.财政C.利息 D.汇率16.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 的手段有A.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B.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C.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D.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B.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投资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18.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B.借贷资本的国际化C.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银行资本的国际化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12、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D.垄断取代了竞争20.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特点有A.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格局相对削弱,按产业标准划分的分工格 局突现出来C.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日益细化D.分工性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合理的分工,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是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辨析题1.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2.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同的。3.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资本主义整个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

13、过程的统一。5.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可以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 的出售一次性收回,因此属于流动资本。6.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7.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四、分析题1.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 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2.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用的意义。3.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技术进步加速,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速度越来 越快。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这一现象,并指出这一趋势 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4.马克思的资本

14、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单个资本运动 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因此, 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 的。请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分析论述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企 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5.江泽民同志“513”讲话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 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 经济结构不

15、合理。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请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论述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 两种方式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6.下列是关于经济危机的材料:当代资本主义从一次又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切身感受到 “不使全部社会关系经常发生变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以 1825 年的工业危 机为开端并反复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作为“社会生产过程 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所固有的社会矛盾的尖锐性。正是这种尖锐和深刻的矛 盾引发了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而本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资本主义世

16、界大危机,使其经济跌入崩溃的边缘。这次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起点的危机, 使国际交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一些国家的失业率高达劳动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工资水平下降到危机前三分之一,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 慌和社会震荡。可以说,恰恰是作为资本主义孪生物的周期性危机本身,迫切 要求改变经济运作方式,建立反危机和预防危机的机制。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2)怎样认识经济危机的作用?7.试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及其矛盾的加深。8. 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 用?第五章红宝书配套习题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B.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生产关系不同 B.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C.共同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