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5712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各位网友,大家好! 09:59熊秋红大家上午好! 09:59主持人决定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措施共计 180 多项,涉及到法治建设的各个 方面,姜老师您认为最引人关注的改革都有哪些? 10:09姜明安我认为,最引人关注的改革有五项。其一,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 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机制;其二,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 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其三,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 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其四,健全依法 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确定为 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其

2、五,坚持依法执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 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徇私枉 法。 10:09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如何理解这两个“三位一体”? 如何推进建设? 10:11姜明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对法治中国全方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法治中国、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 中国”是“法治国家” 、 “法治政府” 、 “法治社会”的上位概念。 “法治国家”

3、 、 “法治政府” 、 “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在基本要素。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 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 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 10:12姜明安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 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 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 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而建设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就是建设法治中国。在当前,贯彻落实 四中全会的决定就是推

4、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最首要的任务和最重 要的途径。 10:12主持人决定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措施,涉及到司法体制改革的多个方面,熊 老师您认为最引人关注的改革都有哪些? 10:13熊秋红决定文本里面的第四部分是关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有六个方面的改革举措。第一方面,完善确保依法独 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第二方面,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第三方 面,推进严格司法。第四方面,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第五方面,加强人权 的司法保障。第六方面,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10:14熊秋红这样一些内容,和以往的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相比,有一些新的提法和新的 内容。

5、比如说比较新的内容,也比较引人注目的,比如说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 动,插手具体的案件处理,要进行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这是排除司法权的 外部干预。另外,还要排除司法权的内部干预,司法机关内部的人员过问案件, 也要建立记录和责任追究的制度。要理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行 政机关应该是尊重司法。所以在发生行政诉讼案件的时候,要依法出庭应诉, 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的裁判。 10:14熊秋红决定提出,要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的体制改革。同时,统一 刑罚的执行体制。把握司法的入口,把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最高人民 法院还设立巡回法庭。另外,还要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

6、人民检察 院;建立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还有一个新的提法是要推进以审判 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样的一些举措对于达到公正司法、保障司法机关依 法行使独立司法权的目标,都是具有实质性的举措。这些举措都是针对我们目 前司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比如说行政权干预司法、领导干部干预司 法,破除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保障公民通过司法的途径获得权利的救济。 10:15主持人为什么要健全依法决策的机制?目前行政决策机制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 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10:15姜明安四中全会确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的 5 项基本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 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其宗旨

7、和目的在于确保决策制度科学、 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防止当下一些地方和部门“三拍式决策” (拍 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给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 成重大损害和损失。例如,前些时一些地方官员盲目决策建立各种开发区、科 技园等,征收农民大量良田,拆迁大量公民住宅,最后开发区、科技园无高新 科技企业进驻,园内多年空置。而园内土地已经硬化,恢复农用又不可能,农 民为此上访不止。对此,必须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否则,让这些为追求 “政绩”随意决策的官员在造成国家、社会和老百姓利益重大损失后就“拍屁 股走人” ,将其患无穷。 10:16主持人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

8、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 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有人觉得向宪法宣誓制度可能会 流于形式,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宣誓制度?它会起到什么作用? 10:18姜明安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讲得比较清楚。他 说,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 采取的一种制度。在 142 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 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 97 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 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 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 向宪

9、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 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10:18姜明安宪法宣誓制度虽然是一种形式,但是它是法治的一种必要形式。法治的很 多制度均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动作和实现,如立法的“三读”通过形式、政府官 员任职发任命状的形式、法院开庭法官入庭全体当事人,包括出庭公诉的检察 官、律师起立的形式。没有这些形式,法治的严肃性和权威就无法保障和维护。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但不反对有内容,体现内容和保证内容实现的形式。否则, 我们就会犯马克思讲的给小孩洗澡后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错误。 10:19主持人决定提出要推行政府权

10、力清单制度,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这项制 度的出台对于规范政府权力有什么作用? 10:20姜明安“政府权力清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明确和公示政府和各政府部门的 职权职责,防止其越权和不作为,保证其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得为; 二是为老百姓办事提供方便,知道办什么事应该找哪个衙门,防止一些衙门互 相推托、互相扯皮、踢皮球;三是防止利用权力不透明搞腐败,各部门权力明 确了,老百姓办事就不用到处请客送礼了。 10:20主持人决定提出要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 岗位上来,怎样评价一个干部是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如何把这个选拔标准落 到实处? 10:21姜明安所谓“法治思维

11、” ,是指公权力执掌者依其法治理念,运用法律规范、法律 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和所要处理的问题(包括涉及改革、发展、 解纷、维稳等各领域、各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形 成结论和作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首先,法治思维是建立在法治理念 的基础上的,一个平时没有法治理念的公权力执掌者遇到问题不可能突然形成 法治思维;其次,法治思维是指公权力执掌者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 精神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思考的过程。 10:22姜明安在这种过程中,公权力执掌者为认识和解决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首先 从脑海中“搜索”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法律规范;

12、如果“搜索”不到具体的 法律规范,则继而“搜索”相应的法律原则;如果他既“搜索”不到具体的法 律规范,也“搜索”不到相应的法律原则,则继而寻求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 法律精神。如果他“搜索”到了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法律规范和相应法 律原则,那么他还要运用脑海中既存的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检验相应法律规范 和法律原则,确定它们是否与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一致,从而决定是否应将之 作为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依据。如果确定了法律依据(包括法律规范、原则、 精神)然后通过判断、推理,形成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结论、决定。法治思 维就是依这样的逻辑思考和认识乃至解决问题的过程。 10:23姜明安所谓“法治方式”

13、,是指公权力执掌者在法治理念和法律精神的指导下,通 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创制的制度、机制、 设施、程序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争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方法、手段。广泛而言,法治方式包括立法(广义的立法包 括制定法律、法规、规章,甚至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和软法) 、执法(包括执行、 实施法律、法规、规章) 、司法(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司法执行) ,也 包括对法律所创制的制度(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许可制度、行政处罚和 行政强制制度、行政复议和仲裁制度) 、机制(如市场机制、监管机制、监督机 制、解纷机制) 、设施(如行政裁判所、人民调

14、解中心、法庭) 、程序(如公众 参与程序、协商程序、辩论程序、票决程序等)的运用、适用。 10:24姜明安为了推进依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我们必须改革领导干部选拔、 任用制度和法律监督、问责制度,并通过推广正反典型经验,不断引导和激励 公权力执掌者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榜样的力 量是无穷的。在我国这样一个长期缺少法治传统,习惯于实行人治的国度,要 推进法治,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必须注重树立典型,即以主动、自觉和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干部为 典型,推广这些典型治国理政的经验,以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法治。 10:25姜明

15、安同时,我们应特别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从组织路线上引导公权力执掌者依法 治国理政。此外,我们除了应重视正面典型的引导作用外,对反面典型的警示、 警戒作用亦不可忽视。对于那些坚持人治思维,在决策、执法和其他行使公权 力过程中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重 大损害、损失的公权力执掌者,要依法问责、追责。只有这样,在组织、人事 管理领域坚持给人治亮“红灯” ,给法治开“绿灯” ,才能促使我们所有的公权 力执掌者不断自觉培养和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 10:25主持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

16、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法治 中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这一重点改革如何破题?有何难点热点? 10:26熊秋红司法体制改革有一个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 司法制度。但是目前的司法现状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现行司 法体制还存在着司法的行政化、地方化、非职业化等问题。司法不公、司法腐 败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消除干扰司法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体制性、机制 性障碍。其中的突破口有两个,一个是司法机关,另外一个是司法人员。对于 前一方面,主要是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司法体系内部公检法司之间的关 系,上下级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对于后一方面,主要是在司法人员精英化的基础上,建立权、利、责相统一的保障机制。 10:27熊秋红今年以来,在上海等六个省市进行的四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均是围绕以上 两个方面展开的。由于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和重要关系变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