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23837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和与日剧增的疲惫感开始取代旺盛的精力,教师们就开始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徘徊,随即而来的职业幸福感也开始慢慢流失。文章调查了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分析了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对教师幸福感的重建提出了一些看法。关键词:幸福感;缺失;重建这是 2007 年一篇报道: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在每次课上本沙哈尔并没有讲述如何成功,而是教学生如何更幸福、更充实、更快乐地生活。 幸福感

2、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关于幸福感研究有两大哲学传统:快乐主义和幸福主义。约三分之二的国内教师幸福感采用美国学者 diener 的“主观幸福感”概念。主观幸福感是建立在快乐主义哲学基础上,指个体根据自身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以及情绪体验。从内容上讲,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的,非常满意的状态。 一、教师幸福感的现状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经济在增长,幸福在增长吗?首都经贸大学 2010 年发布的 2009北京市社会生活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

3、中度过的 2009 年,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安全感指数、社会诚信指数等 8 方面指数都有所增长。城区居民幸福感略高于郊区,公务员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而高校教师幸福感却显著低于全市居民平均水平;另一则调查数据:2006 年北京市教育部门对该市 15 所小学 554 名教师的调查发现,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患慢性病;甚至有 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这些数据都呈上升趋势。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开心?”这是一个让很多人都困惑的问题。幸福作为人生的主题,人们不分贵贱、种族、地域、职业都把这一追求作为人生的

4、目标。教师同样对这一目标怀着虔诚的期待,当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和与日剧增的疲惫感开始取代旺盛的精力,教师们就开始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徘徊了,随即而来的职业幸福感也开始慢慢流失。二、 教师幸福感流失的原因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如人格特征、价值观念,社会定位、升学压力、收入与回报的矛盾等,以下就几点最主要的原因做些分析。 1社会定位 我们的社会给老师带了太多的高帽。老师凡事要以身作则,然而老师也是人,是人免不了犯错,但是教师犯错跟别人犯错不同,媒体论坛就会大批特批,穷追猛打,而且言语相当的犀利讽刺,作为教师凡事就得小心翼翼,甚至要压抑自己与教师形象不符的个性。长期的压抑加上一直以来

5、教师都扮演一些悲情的角色,如“蜡烛”“园丁”等,社会对老师的定位似乎都应该在背后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种认知的偏差导致教师们开始漠视“楷模”这个身份,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也因此大大降低。 2升学压力 有教就有考,有考就有比,不仅学生之间要互相竞争,教师们的教学成绩也会进行比较,即使你是无意识的,很多学校,特别是在期中期末大考后都会列出一张成绩表,清楚地记录每科,每班的平均分。教学成绩一直落后的教师,如果态度还不认真,就有被流通的可能。升学压力这一点在高中教师身上演绎的更是淋漓尽致。高考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一项大考,每次高考成绩一揭晓,旁人开后闭口就问“你们学校今年几个重点?”,同事间也问“你班里这次考

6、了几个重点”。重点人数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老师们也慢慢把提高重点数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完成任务,没有乐趣可言。在一天天繁重的课务压力及升学压力中,教师们感到身心俱疲。 3付出与回报的矛盾 教师的收入在全社会中属于中等水平,但是付出却是别人的几倍。社会所提供的待遇远远抵不上教师的辛勤付出。很多人都认为老师是双休的,有暑假寒假,是份很轻松的工作。事实上除了小学之外,初中高中周末都有补课,教高三的老师甚至连单休都没有。寒暑假的确是有比较宽裕的时间,除了自我学习、培训之外,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休整,这也是教师最放松,可以享受天伦的时刻。但是除此之外,有多少人看

7、到教师们每天早上 7 点多出门,晚上 10 点回家的状态?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天的工作时间是这样的:勤快点的早上 6 点 30 前赶到校督促学生早锻炼,7 点多正式开始工作,备课上课,改作业。中午检查纪律,找学生交谈,下午还是备课上课,晚自习管纪律,个别辅导,了解班级一天扣分情况,晚自习结束看寝室。这些结束基本上在晚上 10 点左右,如果课还没备好,回家还得继续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自己还要培训学习,写论文做课题。一天天下来,身心是异常的疲惫。这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所提供的待遇的矛盾,使广大教师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期望。 4高投入低回报

8、的情感状态 新课改强调三维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还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因此我们会发现,现在学生的一个通病就是自我中心,缺少感恩之心,父母老师为他们的付出,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善意批评常常会换来学生们的敌对反感。这种情感投入与回报的矛盾也大大打击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加上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亲师信道的课堂风气开始慢慢离我们远去,精神追求和文化享受似乎成了某些人眼中的

9、奢侈品。教师不再备受推崇,社会给予教师的压力远远大于支持,这些都大大打击了教师们的士气,也抹杀了潜在的幸福感。三、教师幸福感的重建教师们处于教学第一线,是教育的关键,而职业幸福感是教师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提高自身对幸福感的认知 教师的使命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迷失的学生走向正途,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是一门幸福的艺术,同时也是培养人感受幸福的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事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体验这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

10、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无法回避教师这一职业简单重复的特点,作为教师不要只像“春蚕”“蜡炬”一样来毁灭自己,获取畸形的心理满足;也不能只靠升学率等教育的 GDP 来显耀自己的职业成就,而应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2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 本沙哈尔用汉堡把人的生活模式形容为 4 种状态:分别是 “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还有一种是理想的“幸福型”。很遗憾的是我们当前很多人过的都是“忙碌奔波型”的生活,简言之,就是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我们总是习惯去关注下

11、一个目标,把眼前的事情忽略,最终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我们总觉得目标达成后的那种状态就是幸福,事实上这只是对之前追求目标的艰辛过程的一种放松。幸福应该是平常的,可以处处体验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活在当下。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每天几乎都为明日的事情烦恼,却忽略了明日是由今日堆积而成的,假如今天都不快乐,何来明天?所以认真过好每一天,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3给予社会支持 有人曾经说只有教师才能理解教师,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很难理解教师。身边有个同事,教数学,又是班主任。妻子一直抱怨他从没在晚上 9:30 之前回过家,孩子基本上都是妻子一人照料,妻子终于忍受不了,一气之下,把孩子交给婆婆,自己住

12、在单位。面对妻子无声的抗议,丈夫心里既愧疚又无奈,但是依旧很晚回家。旁人很难理解,但是同样作为教师,我们就很能理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会进班转转,一天没去就会别扭,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习惯,不管有没有晚坐班,时间一到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到班里看看。而且高三对学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除了学习,心态也非常重要,班主任如果不每天关注,很难发现学生的异常。其实老师也会累,也会很想休息,只是有这一份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关爱,让他们不愿休息。倘若这时家人、社会对他们多些支持和肯定,教师们定会信心倍增,更有动力。否则真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感慨。因此,从社会层面而言,整个社会应形成合理的社

13、会期望,尊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4提高教师的待遇 教师首先是一种从事教育活动的职业人,必然也有的一定的物质需要,只有在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或精神幸福。Bradburn(1969)研究证明,高收入者有较多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这与当前的很多研究结论一致,即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SWB0 呈正相关。主要原因在于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社会地位,会有更高的自尊心自信心,因而幸福感也会增强。当然经济收入只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依赖于跟各行业的比较以及自身的心态。基于各种原因,目前教师的收入待遇不尽如人意,有些偏

14、远地区甚至时常发生拖欠工资事件。因此各级政府应重视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收入,帮助教师摆脱草根定位,增强幸福感。5学校为教师创建和谐人本的幸福氛围教师是一份忙碌的职业,每天早出晚归,基本没有时间休整娱乐。作为教师精神压力都很大,特别是中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不仅要养家糊口,而且又是事业压力最大的时期,他们不像年轻教师那样有旺盛的精力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也不像老教师那样具备丰富的经验,早已得到认可,他们需要更努力地拼搏。而学校里人数最多的往往就是这类中年教师。所以学校应为教师创建和谐人本的幸福氛围,一份免费早餐,一句贴心问候都会让教师们得到安慰。学校工会还可以利用特

15、殊节日组织活动,比如利用教师节搞次聚会,或者搞些团体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同事间的沟通交流,发展和谐关系,同时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宣泄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让教师们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友爱,增加幸福感。此外,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现还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师的成就感主要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当自己的工作被肯定,自己的学生被表扬,都能使教师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目标,教师职业幸福同样也是教师们的事业追求,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对幸福的感知体验能力,让我们学会用心审视教育事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认真体验每一天,在教书育人的细节中体味平常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