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790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汇总有效课堂教学之一: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 作者:闻平 (一)讲清概念 任何学科,都会涉及到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没有概念,也就没有思路。概念的掌握 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讲清概念”呢?首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是讲清概念的关键。对于一个概念来讲, 一般总是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定义。话中不可能每个字都需要仔细分析,都需要学生理解。 有些词是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需要教师在讲解时突出;有些词是描述性语句,不是本质 属性,可能只需要教师一带而过。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这样学 生才能迅速把握概念的实质,理解

2、速度也会加快。其次,在教学中要思路清晰。定义一个概念的词语不止一个,这些词语有一个先后顺序, 或是逻辑顺序,或是重要性不同概念的定义,都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反复研究,用 简洁的语言描述的。任何一个字的采用,任何一个词的描述都是经过慎重推敲的。教师在 教学中,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呈现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能够帮助他们理 解的思路,以求得最大的效率。最后,在教学中语言要到位。语言到位,可概括为“准”、 “精”、 “慢”三个字。准,就是语言 要准确。通俗地讲,概念就是对事物的定义,有时一点点细微差别,就会形成两个不同的 概念,定义的也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教师在讲概念时,务必斟字酌句,来不得

3、一丝误导。 精,就是语言要精炼。我们一直提倡“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语 言要精炼,用最少的话追求最高的听课效率。如果话多了,也就意味着给学生的干扰信息 会增多,这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慢,就是讲话速度稍慢,注意节奏。课堂教学中,老师讲 话速度不应该是同一个频率,而应该有快有慢。在讲解概念时,语速应该是整堂课中最慢 的。通过不同的声调、速度、节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讲概念时,应该尽量吸引全班 学生的注意力。(二)讲清联系教学要讲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 性联系。每一环节的教学不可能单独进行,而是作为一个知识整体呈现的。作为教师,千 万

4、不能离开知识系统进行“真空而孤立”的教学,而应该结合以往的学习,结合学生的经验, 紧密围绕知识线索讲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清楚把握完整性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学 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清楚了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进行完整而系统的学 习。反之,学生的学习将是支离破碎的,没有系统性的,无益于学生发展。(三)讲清作用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好动、好玩、自我约束力差这些特点 使得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往往不具有主动性,没有内在的学习需求,而需要老师或家长督促。 这种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孩子们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从学习中得不到快乐,于是会 产生思想上的惰性,放松了自己的学习行为

5、。从某种意义上说,失去了学习的价值。从知识本身来说,如果在呈现过程中让孩子们意识到其中的价值,意识到对他们今后发展 的作用,那么部分孩子会产生自我学习需求,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得学习的价 值得到真正体现。这对他们长大后进行“自我学习”也是有一定作用的。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孩子看作知识的容器,单纯为了知识传授而进行教学,忽略孩 子的心理感受。孩子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当他们明白了某项知识的作用后,大部 分孩子会产生学习需求,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课堂教学之二:着眼基础,着眼当堂吸收,着眼中后 (一)着眼于基础 重视“双基”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和优点,在实施新

6、课程的过程中,着眼于“双基”更应有全新 的视角和切人点。有些人对基础的理解过于狭窄,将基础扎实仅仅理解为知识数量的堆积。其实,新课程从 一开始就没有淡化或忽视“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那么究竟什么是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仅仅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包括浓 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培养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 为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还应当明确的是,基础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学生 终身发展必备的基本素养,不单

7、纯是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 创业意识等也是基础,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尽管这些“基础”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如何打好基础呢?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另一种是只重过程,忽 视结论。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果;不追求结果的过程也是缺乏 价值和意义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双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 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且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双基”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 “学会学习”、 “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实际上,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视“双基”比打好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更为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8、。(二)着眼于当堂吸收教学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课的成败与质量的高低。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 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促进与 保证。在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的一环,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 学质量的关键。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好,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学会,做到当堂理解吸收, 就必然要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而且此后其他环节都难以弥补,即使课后再去加班加点,搞 “课内损失课外补”,也是舍本逐末、收效甚微。因此,应坚决反对那种忽视课堂四十分钟质量和效益,加重学生课后负担的做法。教师应集中主要精力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四十分

9、钟要质量、求效益,力争每一位学生能当堂消 化,当堂理解。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不需要课后再通过各种练习题来掌握,能有 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使他们学得轻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也使教师减轻 负担,不需要课后花大量的个人时间在学生身上,而可以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自我发展上。 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三)着眼于中后等生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 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要真正 实施公平教育,就不能忽视这个群体的教育。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着眼于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教学呢?第一,课堂里给

10、予关注。优生得到关注或得到认可的机会是公认的,相比而言,中等生和 后进生往往容易被忽视,许多老师采取“自生自灭”的教育方法,导致他们提高不快。如果 老师心中能有这部分学生,哪怕是一个眼神,让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有他们,他们会更自信, 更自觉。第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动手动脑习惯。要注意培养中等生和后进生自己解决学习 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失败与成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 头,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艰辛过程和喜悦成果。第三,课堂教学中,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做“老师的小助手”。这种方式可以培 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

11、来。在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环节让 他们参与,比如在数学课中让他们帮老师板书一些定义,在英语课中协助老师表演节 目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改变他们在同学当中的形 象,这无疑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成绩。有效课堂教学之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做主 教学过程是改革的原点,也是教育价值和人文情愫的演示场。新课改带来新理念,新理念 催生新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封闭的、消极的接受过程,而 是一个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发展过程。它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生活能力 的发展;它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更关心他们怎样学和怎样想;它关心学生目前的学

12、 习成绩和发展水平,更重视他们未来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可能性。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把握“四让”,在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 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究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全面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一)让学生观察观察力是人们正确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的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促 进其观察力的发展。这里有一个案例,读了或许有点启发。以前的小学课本里,在描写蝌 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明确地写道:小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候就会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 蛙。学了这节课后,许多学生

13、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尤其想看看它的尾巴到底是怎样脱落的。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同学们并没有见到小蝌蚪尾巴脱落的过程, 但是尾巴确实不见了。学生们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 学生的发现,而是要求他们更加仔细地观察,并做出详细的记录。于是,许多学生同时进 行了观察,结果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 慢慢地缩回去的。在老师的支持下,学生们将观察的结果寄给编写教科书的有关单位,最 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课本中的错误得到了纠正。这个案例说明,学生与成年人在观察事物方面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而引导学生自主 地观察生活,让他们自主地去

14、发现问题,要比老师的“告诉”强百倍。因为听过的印象不深, 读到的容易忘记,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的才刻骨铭心。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小发现”,精心呵护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让他们知道;真理不一定在老师的嘴里, 也不一定在正式出版的书籍里,真理是需要探索的。(二)让学生思考有些老师认为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 但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会”和“能”的基础上,学生的心智得到了发展才是真正的 目的所在。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求真,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空,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拓展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

15、真会”和“真能”。学生是有差异的,也一定有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但教师的点拨必须把握好“火候”,讲 究艺术。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 。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 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 思路,这就是“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 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 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加以引领,这就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虽然只有八个字, 但它论述精辟、耐人寻味、值得借鉴。(三)让学生表达判断学生智力的水平如何,言语表达能

16、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言语表达的流畅、敏捷、 精确,一方面是学生现有思维能力的反映,同时对学生大脑发育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 很好的促进作用。言语表达能力从何而来呢?显然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重 要渠道。这就要求老师的讲解必须精当,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交流,让他们揭示所发现的 问题,让他们来叙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让他们来表达成功之后的感悟和喜悦。 老师则耐心地倾听、适时地点拨和恰当地评价,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在畅所 欲言的民主氛围里,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努力达成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四)让学生作结论高明的老师不是拉着学生走,更不是背着学生走,而是在下一个路口呼唤着学生耐心 地等待着学生的到来。一首乐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奏呢?一般来说对学生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有位聪明的青年教师,竟然教会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老师要演奏猎人追兔子的乐曲,征求同学 们的意见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奏,结果学生都说用中速就合适。当老师按照他们的意见以 中速演奏了这首曲子之后,大家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接着老师就邀请同学们来扮演曲中 的角色,有的扮演兔子,有的扮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