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785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科综合试卷 第 1 页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 20142014 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 文科综合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 24.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宜侯矢簋内底所铸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封矢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 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等信息。铭文中所述周王的行为 A.密切了神权与王权的关系 B.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25.宋代瓷器创作多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原型,尽量避

2、免过多的人工装饰,把“窑变” 作为一种追求。当时瓷艺创作体现出的特点是 A.创作随心 B.无为而治 C.崇尚自然 D.知行合一 26.从法律渊源角度分析,罗马法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平民大会等会 议的立法以及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等,法学家相关法律问题 的解答也可马为罗马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渊源。材料信息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开放性 B.缺乏公正性 C.缺乏严肃性 D.具有国际性 27.宗教改革使“人作为主体的自觉意识逐渐增强,神性作为人与上帝沟通的纽带功能被削 弱” 。这表明宗教改革 A.反映了人最初“人性”的觉醒 B.继承并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C.确立

3、了人们行为的“理性”准则 D.否定了西方的宗教神学理论 28.马克思说:“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 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下列现象可以证明这一观 点的是 A.英国经济的繁荣 B.世界工厂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工厂制度的发展 29.19 世纪末,在中国土丝败退的局面下,有外国报纸报道:“自从 1884 年以来,广东的 厂丝已经逐渐排除困难,打开销路,目前在他们的出口中,已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这一 现象说明广东相应行业 A.市场开放时间较早 B.生产方式变革先行 C.传统技术得以发扬 D.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4、 30.右图是某同学在探究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时收集到的一张宣传画。此宣传画A.反映了武昌起义的斗争目标 B.表明了北伐战争的革命任务 C.是红军长征政治宣传的见证 D.表明民众对不抵抗政策的愤怒 31.“19 世纪末,许多科学家宣称物理的大厦已基本建成,留给后人的只是补充与完善。 然而,20 世纪初,这座经典物理学大厦轰然倒塌。 ”导致经典物理学大厦“倒塌”的原因 是文科综合试卷 第 2 页A.普朗克创立了量子理论 B.伽利略创立了实验科学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D.达尔文发现了人类起源 32.1960 年 5 月,英国、瑞士、挪威、丹麦、葡萄牙和奥地利 7 国组成了欧洲自由贸易联 盟,联盟

5、内的成员国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即仅是个自 由贸易区而已。与之相比,欧共体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A.由发达国家组成 B.属于区域经济集团 C.体现超国家性 D.反对贸易保护 33.下面是我国 1953-1962 年期间资金流向情况表。这一情形 1953-1957 年1958-1962 年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 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 A.意味着我国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B.折射出中国经济探索出现波折 C.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趋缓 D.说明政治动乱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 34.1955 年初,美国加紧在国际

6、舆论上攻击中国,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 , 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 ,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其直接用意在于 A.离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 B.阻止万隆会议的召开 C.加强对另的包围、封锁 D.将“冷战”思维引向远东 35.右图是 1979 年 10 月为纪念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而发行的纪念邮票。整 个邮票画面是一个大舞台,两旁挂着绿色帷幕。此邮票的主题是A.“百家争鸣” B.“欢度国庆” C.“文艺春天” D.“市场经济” 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从现存文献记载看, (宋代)少数城市可能已经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北宋沈 括戏作

7、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 阳宝。 ”此诗所说,指延州人用石油,烟火, “墨人表” ,就像洛阳城中多风沙污人表一样, 说明了两地都存在空气污染的情况。司马光也有都门路诗,记述开封城风沙蔽日的情 形:“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独怜道傍柳,惨淡少颜色。 ” 包伟民试论宋代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 材料二材料二 上海的粉尘、废气污染于 19 世纪末在租界出现,如吴蕴初味精厂初创时,设 在上海的一条弄堂内,由于工业的废水、废气扰民,曾引起附近居民与吴蕴初的矛盾。 人口过于集在及布局不合理产生大量生活污物,污水容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1940 年汽车排放污染空气的情况

8、在一些大城市普遍存在。上海公共租界 1940 年不仅 出现了公共汽车的拥堵,还带来烟尘污染。为此工部局多次警告公共汽车公司,要求其投 入更多资金引进新式不冒烟的公共汽车。 胡勇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 近代以来英国颁布的控制空气污染的主要法案 1863 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碱业法控制路布兰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 1874 年,议会颁布碱业法及化学工厂法第一次制定了氯化氢的最高排放量 1906 年,英国颁布制碱法制定了会产生并散发有毒气体行业的清单 1956 年,英国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对煤烟等排放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文科综合试卷 第 3 页1967 年,英国发布有关提高烟囱高度的通告规定工

9、厂烟囱高度须为建筑物的 2.5 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宋代空气污染的原因。 (8 分)(2)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城市污染与古代开封的空气污染有何异同。 (8 分)(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特点和给我们的启示。 (9 分)必考题:必考题: 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 1 1965 年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图 2 1995 年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 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比较图 1、图 2,提取两项有关 1965-1995 年期间在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 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选考题: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 45、46、47、48 四道历史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作答时,请用 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材料 戊戌年后,大清这艘破船摇摇晃晃又走了 3 年,到了 1901 年,眼看着又要“沉 船” 。于是,体制内外的开明派如张之洞、袁世凯、梁启超、杨度、张謇等强力推动,慈禧 又同意改革了,这便是“清末新政” 。这一时期的改革力度空前绝后,不少成果足以彪炳史 册,比如废科举、兴新学、办实业、民间办报、派留学生、五大臣出洋考察等等,可谓 “无边光景一时新” 。然而,

11、在公权来源这个核心问题上慈禧及其顽固派,仍恋恋不舍 手中的权力,还甜蜜而又愚蠢地做着“家天下”的美梦。“皇族内阁”的成立,无疑 是把即将落幕的清国朝墓底又狠狠踹了一脚。大厦即将倾倒,但“肉食者”满脑子还是 “家天下”思想,最后的机会失去了,9 个多月后大清国寿终正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不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6 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9 分)46.(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材料 今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会,而闾阎无安民矣;解散

12、国会,而国家无 正论矣;滥用公款,谋杀人才,而陷国家于危险之地位矣;假民党狱,而良懦多为无辜矣。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 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1)材料“袁背弃前盟”中的“前盟”指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袁世凯就任临时 大总统后釜底抽薪,致使代议共和制破坏殆尽的行为。 (8 分) (2) “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号召产生的影响及其说明的道理。 (7 分)文科综合试卷 第 4 页47.(15 分)2020 世纪战争与和平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材料 希特勒曾提出如下谎言:在国外他可以取消

13、不公正的凡尔赛条约,在国内他可以 消灭失业现象和取消不必要的党争。这也正是每一个德国善良人民所具有的共同希望。当 然不会有一个人反对他。在希特勒以前,那些政客们的确是太无能,他们的行动是一点作 用也没有,所以更驱使许多人都投到卐字旗帜之下。 (1)据材料,概括说明“驱使许多人都投到卐字旗帜之下”的重要因素。 (9 分) (2)纳粹德国“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分裂的国家而终结”的历史证明了一个什 么真理?(6 分)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材料 如胡绳指出,李鸿章把面对外国侵略者势力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说得如此 地软弱无能,把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吹嘘得如此地不可

14、抵御。他的这种害怕外国侵略者的心 理,可以代表在慈禧太后统治时期的整个官僚集团中的主导思想。所谓“中兴” 、 “自强” , 都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陈旭麓认为,李鸿章是洋务运动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 后期那个特定时期的开拓性人物。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还是属于封建“体”里面的人, 他本身并没有超过这个“体” ,只是从封建的“体”里绽开一个缺口,这是评论李鸿章与近 代化关系的一个基点,如果越出了这个基点,就同当时的历史不相符合。(陈旭麓李鸿章: 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 ,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学术界评价走向共和重要人物之李鸿章 (1)根据

15、材料,概括胡绳和陈旭麓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绳和陈旭麓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9 分)文科综合试卷 第 5 页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江西省百所重点中学 20142014 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 文科综合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4.C 25.C 26.A 27.B 28.D 29.B 30.B 31.C 32.C 33.B 34.B 35.C40.(1)手工业发展推动了石油的开采量和使用量的大幅增长;中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导致了地表植被的大量破坏。(8 分) (2)同同:都体现了空气污染严重;

16、都与石油产品的使用有关。(4 分) 异异:中国古代只以空气污染为主,而近代城市污染遍及空气、水源等;中国古代的 空气污染主要是自然环境破坏后形成的风沙,而近代空气污染则是工业化导致的废气。 (4 分) (3)特点特点:以国家立法为主;由局部行业防止到全面防止;重点是防止化学工业的污染。 (6 分) 启示启示:治理空气污染应由国家主导;通过立法加强对污染的防止;要以防为主;要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3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1. 信息一信息一:“俄罗斯”取代“苏联东欧”,且所占份额减少;日本份额增大,包括中国 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份额增大。(4 分) 说明说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2 分) 信息二信息二:“亚洲发展中国家”及“日本”的份额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