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5310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2014 学年度新高三起点调研化 学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 l2 N 14 O 16 Na 23 CI

2、 355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力、蒸汽都属于二次能源B蔗糖、油脂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重水的分子式: BMg2+的结构示意图:18 2H OC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DHCIO 的电子式: 3下列有关粒子间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AHCI 溶于水时H Cl 键会断裂BH2O2分子中只有极性键CNH3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分子DMgCl2中既有离子键,

3、又有共价键 4下列变化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3252325HCH COOC HH OCH COOHC H OHB22233CHCHHCH CH 催化剂C 3HN V24浓H SO 22NOH O2D423111CHCCH CHC 光照5根据右图可以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As2O5(s) = As2O3 ( s) +O2( g) H = a kJ/mol。则 a 为 A+15338 B 15338 C+2954 D2954 6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滴人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NH4+、Ba2+、AlO2、CIBKw/c( H+) =0l mol/L 的溶液:Na+、K+、Si、

4、HC2 3O 3OC含有较多 S的溶液:H+、Ca2+、Fe3+、N2 3O 3OD澄清透明溶液中:K+、M、H3O+、SO4nO2 4O7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0 L 10 moI/L NaA1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B12 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 05 NA C25时 pH =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 OH的数目为 01 NA Dl mol 的羟基与 l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 9 NA 9现有如图转换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 为乙酸 B分子式为 C4H8O

5、2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5 种 C过程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停止反应,待冷却后补加 D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来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10右图装置可用来监测空气中 NO 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 Pt 电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 NiO 电极 3BPt 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NiO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O+O22e= NO2 D每流经 l m3空气(假设 NO 被完全吸收)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 l07mol,则该空气中 NO 的含量约为 3102mgm311 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 =83 的 NaHCO3溶液:c( Na+)c( HC)c(C

6、)c( H2CO3)3O2 3OB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不相同C用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滴定氢氟酸,当 pH =6 时,溶液中 c(F)c(Na+)=99l07 mol/LD用 NaOH 溶液滴定 HCI 与 CH3COOH 的混合溶液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被完全中和 12PX 是对二甲苯的化工简称,是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对二甲苯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二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对二甲苯是苯的衍生物,也是苯的同系物C对二甲苯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D对二甲苯可用作生产 PET(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的中间体 13下列各

7、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实验目的或结论A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B向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溶液由浅 绿色变成黄色。氧化性:Br2 Fe3+C在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 BaC12 溶液后红色褪去。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D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证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脱水性 14甲丁是含同一种元素的四种物质,甲和丁分别是该元素的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它 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甲不可能是 AS BSi CAl DFe第卷(非选择题,共 58 分)二、非选择

8、题 l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5 题一第 19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 20 题第 2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43 分)15 (8 分)右图为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 Q 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_族。 (2)将 X、Z、Q、R 四种元素的氢化物各 1mol 和水4混合后,分剜得到 l L 溶液,所得水溶液碱性最 强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3)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 W 的单质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水中锰含量超标,容易使洁具和衣物染色、使水产生异味。RY2可以用

9、来除去水中超标的 Mn2+,生成一种黑色沉淀,同时测得消耗 1350 g RY2时,共转移了 1 mol 电子。则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_。16 (9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原料和流程制备 CuSO4SH2O。已知:Cu+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 Cu 和 Cu2+。(1)操作的名称为_。 ,(2)若固体的成分为混合物,则其成分的化学式为_。(3)将 H2O2加入滤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调 pH 可选用的药品为_。ANaOH 溶液BCuO C氨水 DCuCO3 (5)获得的 CuSO4SH2O 晶体表面附着杂质离子,常用酒精洗涤的原因是 。 17 (9 分)(1)将一

10、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 略不计) ,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 2NH3(g) +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温度()15020.0250300350平衡气体总浓度(103 mol/L)2434486.894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 0(填“” 、 “NCB由于 C和 O互为等电子体,所以可以推断 O的电子式为2 22 22 2C根据岩浆晶出规则,Ca0 比 Mg0 更容易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先结晶D液态 HF 通常也可以写成(HF)n的形式,是因为液态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 21 (1)兰聚氰

11、胺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其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 ,l mol 三聚氰胺分子中含 mol键。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VIII 族,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碳原子的 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则其基态原子的 M 层电子排布式为_ 。(3)过渡金属配合物 Ni( CO)n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 18,则 n=_ 。(4)碳化硅的晶胞结构(如右图)与金刚石类似(其中“”为碳原子, “”为硅原子) 。 图中“”点构成的堆积方式与下列图式中 所表示的堆积方式相同。(5)碳化硅的结构中,与碳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碳原子有 个。设晶胞边长为 a cm,碳原子直径为 b cm,硅原子直

12、径为 c cm,则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 (用含 a、b、c 的式子表示) 。 22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22I尼泊金丙酯( )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 6 组峰B一定条件下,1 mol 该物质能与 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与 NaOH 溶液反应,1 mol 该物质最多消耗 1 mol NaOHD最多有 10 个碳原子共平面 22合成高分子树脂 F 的路线如下图所示:8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BC 的反应类型为 。 (3)C 的结构简式为 。 (4)写出 E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已知碳碳双键能被 O2氧化,则上述流程中“BC”和“DE”两步共同所起的作用是 。9参考答案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