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433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三步法”【现状分析】多年来高考现代文大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不少考生平时没有遵循 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在解答时,读一遍文本就匆匆答题, 还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三是没有真正掌握解答现代文大阅读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复习迎考要特别注重训练答题方法和技巧。下面试以徐州市 2008 届高三摸 底卷现代文大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三步法” 。【试题示例】徐州摸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2 分)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 美妙遐

2、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 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 。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 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 跑步呼吸。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 想。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 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

3、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 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 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 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 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 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 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 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

4、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我合上瓦尔 登湖 ,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 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 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 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 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 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

5、 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 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 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 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 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 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

6、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 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1. 文章第二段“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 和“远”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为 什么?(4 分)2. 文章第七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 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3. 结合全文,针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1) “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 分)(2) “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

7、的人们心 灵与心灵相遇?(3 分)4. 作者捧读瓦尔登湖 “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 吸” 。请参照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 品)的愉悦感。(6 分)【题目解析】1.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筛选、整 合与归纳能力。理解第二段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主要结合第一、二两段解答;而理解 题目中的“近”和“远”的含义,则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把握。所以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 文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着重筛选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然后 加以分析归纳陈述。参考答案:不同。因为第二段中

8、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 物理(外部)距离接近;“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绝加大。(2 分 )题目中的“近” ,指作 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 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 “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2 分)2. 本题第一问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分析 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第二问必须紧扣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考虑, 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内容和表达技巧。但落脚点还要落到表现内容、主题的作用上。参考答案: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

9、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 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2 分)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 为映衬;(1 分)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 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1 分)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 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2 分)3. (1)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一要结合上下文来 理解,二要理解本句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2)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筛 选出原文直接表露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然后加以归纳概括。参考

10、答案:(1)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文学)对陶冶心灵的 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2) 消除生存的紧迫与焦虑,抛弃 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东西,通过阅读进行情感交流。4.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这是今后高考的趋向, 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的基本要求,要“参照原文” , “举两例” ,谈 谈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愉悦感” 。答题时,可先按照先总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 “愉悦感”再“举例解析”的思路展开。参考答案:本道探究题较开放,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感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 每例解析给

11、3 分。比如: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神的一滴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 青涩气” 、 “潮湿的新鲜的水汽” ,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 ,我感受 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如我读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如我读【方法归纳】解答此大题,实际上要经历“三步走” ,现归纳如下:第一步,总揽全篇,把握要旨。首先要强化整体把握的意识,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 章的主旨内涵。如果没有整体意识,就很难把第 1 题和第 2 题答得全面、正确。在快速阅 读并整体感知全文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拎出关键词句” 。 “关

12、键词句”一般指:在篇章结构上,起总领作用的起始句, 起收束、总结作用的收束句,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句;在句子内容上,能概括段落大意的 中心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论点的主旨句、中心论点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寓意句, 以及关联词、指代词等。对这些词句作圈画勾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 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如:通观上题中的文本, 我们不难发现,文章是围绕着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这一思想感情来串起全文 的。开头部分是指现实中的人们之间“近”和“远” ,后文主要指“我”和瓦尔登湖的 作者梭罗以及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之间的“远”和“近” ,作者借此

13、表达了瓦尔登湖 等作品可以净化现代人的灵魂,带给冷漠、匆忙、焦躁、麻木的现代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 这一主题。把握了这些,第 1 题就迎刃而解了。二要“辨明文体特征” 。辨清文本是叙事写人、写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还是抒写人 生哲理;然后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去把握思想内容。如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较为平凡,讲 究“以小见大” ,形与神的关系尤其值得注意。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 ,最重要的是把 握融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所托之物大都 被赋予象征意义,要体味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议论抒情散文在叙 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

14、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三要“把握行文结构” 。文章的起承转合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语 句,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借助这些从而逐段概括内容大意,辨清段 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把 握。如第一段“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第五段“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 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第十段“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 , 第十二段“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 ,第十三段“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文章结尾:“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

15、 魂里相望。永远。 ”这里的议论抒情句一脉相承。据此我们把握:开头的“梦境”就是相对 于“现实”的理想境界,这正是瓦尔登湖等作品带来的美好想象,下文以具体的描写 诠释这一可以得到“永恒的慰藉”的“梦境” 。第二步,细读全文,深入理解。在前面理顺行文思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 、 “形散而神不散” 的原则,一要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浓缩每段内容),连点成线(串起各段 内容)。如果是记叙性作品,就看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 价这些人(事)等。二要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注意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如上题文本中 第七段的描写似乎游离文

16、章的主体内容,那么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文章在主体材料之外,会 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等等; 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 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正是因其显而易见的 作用,散文的穿插性材料近年来也备受高考的青睐。所以第 2 题就是就此设计。本题所说 材料,在文章中间,从位置而言,势必与上下文结构作用;从内容而言,势必与文章主旨密 切关联。结合这两点考虑,答案的指向就非常明确了。三要注意思想内容及对作者观点态 度的评价。这一过程为后面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第三步,审读题目,整合答题。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即了解从哪个角度设问,考查哪个考点,应该如何回 答,从而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角度,确定表述的范围和答题的表达方式。现代文大阅读 主观题的答案,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内容观点, 情感态度, 结构位置, 方 法技巧, 语言表达。为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答案指向是从哪个方面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