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461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煌籍帐文书释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敦煌籍帐文书释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敦煌籍帐文书释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敦煌籍帐文书释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敦煌籍帐文书释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敦煌籍帐文书释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籍帐文书释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敦煌籍帳文書釋詞1 1(首發)(首發)張小豔張小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敦煌文獻中保留了大量的籍帳文書,名目繁多。統而言之,大致有宴設帳、 食物帳、什物曆、施物疏、諸色入曆、破用曆以及各類入破曆的會計文書,2內 容非常豐富,幾乎涉及了當時府衙官员、寺院僧尼、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更爲可貴的是,文書所記多是一筆筆的流水帳,其中用語簡潔明了,直 白如話,没有任何藻飾,反映了唐五代時期民間語詞使用的真實面貌。然而, 這些曾經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文書,在藏經洞塵封千年以後,讀來却頗感生 疏和隔膜。加之,抄寫這些籍帳的又都是當時寺院的僧眾,文化水平都不

2、高, 文字書寫上往往訛俗滿目。時代的懸隔、文字的俗訛,使得原本通俗明白的籍 帳文書,而今變得越來越難以釋讀了。因此翻閲今人的校録整理本,其中不可 避免地存在著一些誤録或失校的地方。有鑒於此,筆者不揣譾陋,選取籍帳文 書中一些不易理解的詞語加以闡釋。文中所釋語詞皆以音序排列。不是之處, 敬請方家指正。【阿袋阿袋】三月九日,於前寺主海住手上領得阿袋壹口,典麥壹碩肆斗。 (P.4021bis庚子年某寺寺主善住領物曆 ) 按:“阿”爲名詞詞頭, “阿袋”即“口袋、袋子” ,故例中以量詞“口” 稱之。敦煌文獻中以“阿”加詞根構成的名物詞頗多,如“阿朵” 、 “阿卓” 。 S.2009沙州官衙什物點檢曆:

3、“鈿鍮石阿朵一柄,竹柄大阿朵一柄,小阿 朵三柄;胡桃根阿卓一个,在流住。 ”其中“阿”亦爲詞頭, “卓” 、 “朵” 爲同一語詞的不同語音記録形式。 “卓”有特立、突出的意思, “朵”亦有鼓起、 突出之義,民間語詞中帶有圓鼓、突露特點的事物大抵都以“朵”稱之,如 “耳朵” 、 “花朵” 、 “雲朵”等。故例中“阿朵” 、 “阿卓”都指一種兵器,即 “骨朵” ,其特點是有一大蒜或蒺藜形的頭綴於長棒的頂端,唐宋人以之爲刑杖 或儀仗,俗稱金瓜。3類似的構詞還有“阿果” ,S.3553V咨和尚啟:“今月 十三日於牧駝人手上赴(付)將(絳)丹貳斤半,馬牙珠兩阿果,金青壹阿果。 咨和尚:其窟乃繁好畫著,所

4、要色擇(澤)多少,在此覓者。其色擇(澤)阿 果在麪褐袋內。 ”句中“阿果”即“阿裹” ,謂包裹、包袱, “阿”也用爲詞頭。 此例言本月十三日曾經牧駝人的手付給和尚兩斤半絳丹、兩包馬牙珠、一包金 青,這些畫窟所需的顏料包都放在一個以往裝麪粉的褐製口袋裏。由此不難推 論:既然包裹可以叫“阿果(裹) ” ,那麽口袋稱“阿袋”也是很自然、合理的 了。【匠匠】2麪柒斗伍勝,油三勝,卧酒;粟柒斗,二月六日造局席,屈木匠、 匠及眾僧等用。 (P.2032V淨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 ) 按:句中“匠”與“木匠”並舉,顯然也指某種匠人,然而究竟是造作什 麽的匠人呢?竊以爲可能是專門製作事物“把柄”的工匠。 “把柄”

5、 ,指器物上 便於手拿的部分,常單稱“把” ,如“刀把、劍把、弓把”等。而“把”此義, 唐代文獻中常借“霸”來表示。P.2011刊謬補缺切韻祃韻:“(霸) , 博駕反,把。 ”4此以本字“把”釋借字“霸” 。具體的文獻用例如 P.2809酒泉 子:“三尺青蛇,斬(嶄)新注乾(鑄就)鋒刃剻(剛) ,沙魚果(裹)用 銀裝。 ”例中“” ,乃“霸”的俗寫,5此用作“把”的借音字,意謂新近鑄就 的青蛇劍,其劍把是用鯊魚皮裝裹而成的。正因爲“把”的“柄”義,文獻中 常借“霸”來表示,而“柄”往往又是木製的,因而爲凸顯其義,人们又在 “霸”的基礎上增加“木”旁,重新造一“欛”字來表示“把”的名詞義“柄”

6、。可洪音義卷一七根本薩婆多部律攝第十四卷音義:“紦:卜嫁反,刀柄也,正作弝、把、。 ” 廣韻祃韻:“欛,刀柄名。 ” “霸,把也” ,此 即“欛”表“刀柄”義的由來。幸虧敦煌文獻中如實地記録并保存了“霸”借 爲“把”的語言事實,人們才得以窺其本真:“欛”原來是在借字的基礎上增 加義符而構成的繁化俗字。6正字通木部 “杷”下云:“又祃韻,音霸, 柄也。俗作欛 ,見宋人語録,通作把 。 ”張自烈的解釋,不僅點明了“杷” 與“霸”的語音聯繫,而且還溝通了“杷、欛、把”三者間的俗、通關係,正 可謂“得其實矣” 。明此,則不難理解敦煌籍帳文書中“匠”一詞的語義内涵 了。 “匠” ,即“把(欛)匠” ,指

7、專門製作器物“把柄”的工匠。【比料帖下比料帖下】八日,迎伊州使酒貳斗;九日,比料帖下,供伊州使酒貳斗。 (P.2629歸義軍酒破曆 ) 于闐使,比料帖下,麪肆斗。 (P.2641丁未年六月都頭知宴設司使 呈設宴帳目 ) 看甘州使,付設司柴壹束;甘州使,比料帖下,柴三束。 (S.3728乙卯年押衙知柴場司安祐成牒五通并判 ) 按:例中“比料帖下”皆用於歸義軍使府衙門接待外來使客的開支帳目中, 似已習用成套,其內部結構及意義都很令人費解。檢尋與之内容相似的籍帳文 書,或作“比得官料” 。如 P.2049V淨土寺直歲願達牒:“油壹抄,比得官 料,两日供漢大德用。 ”又同卷:“麪壹斗肆勝,比得官料,两

8、日供漢大德用。 ”例謂依據所得官家(賜予的)食料,两日間接待漢大德花費了壹抄油和壹斗 肆勝麪。又如 P.3234V癸卯年正月一日已後直歲沙彌廣進麪破曆:“麪貳 斗伍勝,于闐客僧來,比得官料,供助用。 ”亦其例。不難看出, “比得官料” 、 “比料帖下”中的“比”意義相同,謂比照、依據;“料”指官料,即官家 (歸義軍府衙)賜予的各種物料。 “帖”指“文帖” ,即開列的接待使客所用物 料的憑據,故稱“料帖” 。而“下”有“頒發、賜予”的意思, “比料帖下”即 謂“依照官家頒賜的物料憑據(供給) ” 。由上揭用例看,歸義軍府衙給外來使 客提供的物料品種較爲豐富,有喝的酒(飲料) 、吃的麪(食料)以及

9、用於熟食 的柴(燃料) 。7由“比料帖下”這個習用套語的使用可以了解敦煌歸義軍時期 接待外來使客的大致情形,即往往先由節度使府衙開具一件物料單據(料帖) ,3頒賜給下屬專主其事的機構,如“宴設司” 、 “柴場司” 。所屬相關部門便根據府 衙下達的接待單據,爲外來使客提供各種物料。最後,這些部門再按日期先後 將每天開支的具體數目匯總計帳,上報府衙,由歸義軍最高長官批復押署,作 爲檔案保存下來。做帳時,每筆接待外來使客的費用,往往都注明“比料帖下” , 此即敦煌籍帳文書中這一套語的意义内涵及由來。【殍刺殍刺】麪貳斗伍升,窟上殍刺,僧食用。 (P.2032V淨土寺食物等品入破 曆 ) 麩四斗,窟上殍

10、刺時,餵馬用。 (同上) 按:“殍”在廣韻中有两個音切,一爲平表切,讀 pio,義爲“餓死” ; 一是符鄙切,讀 b,義爲“草木枯落” 。以後一音義釋讀上揭例中“殍刺”的 “殍” ,文意密合。 “殍” ,亦可寫作“” , 集韵旨韵部鄙切:“,艸木 枯落。 ”敦煌籍帳文書中, “刺”常用作名詞,指各種長滿針刺的柴草,如“白 刺” 、 “檉刺”等。 “殍刺”爲述賓結構,意謂使這些長有針刺的柴草枯萎、彫落, 即將其斬伐,以清理窟巖。衆所周知,莫高窟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巖上,雖 屬佛教聖地,但因遠離城區,人們只在舉行具體的活動(如“上水” 、 “開窟” 、 “造檐” 、 “上泥” 、 “上樑” 、 “

11、燃燈”等)時才到窟上去,平常則很少有人前往。 因此,在“人跡罕至”的窟巖上,難免會“荆棘叢生” 。這樣,每當人們到窟上 進行某種活動時,首先便得將那些遍佈窟巖的刺柴“殍”掉,将其斩伐清理乾 浄,所以籍帳文書中才會有“麪貳斗伍勝,窟上殍刺,僧食用”的食物帳出現。【伯毛伯毛】 【擘毛擘毛】六月一日,連麪三斗,伯毛人喫用。 (S.6452辛巳年十二月十三日 以後周僧正於常住庫借貸油麪物曆 ) 麪三斗,六月六日眾僧擘毛用。 (P.2032V淨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 )按:例中“伯毛” ,有學者疑當讀作“擘毛” ,并推測“擘毛”可能是一種 加工服務。8竊以爲這種理解未爲允當。其實,無論“伯毛” ,還是“擘毛

12、” ,皆 當讀作“拔毛” 。據乜小紅先生的研究,唐五代時期,敦煌畜牧業較爲發達,其 中尤以牧羊業最著稱。9這可從敦煌文獻中大量有關拔羊毛、剪羊毛、紡羊毛的 記載中得到明證。P.2040V淨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麪壹碩,拔毛時將羊 群上用。 ”P.2032V淨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麪六斗,油二升,粟七斗, 卧酒,造食飯,將拔毛用。 ”S.4704辛丑年三月廿日見納自死羊羔子抄: “辛丑年三月廿日徒眾因城北索將頭莊上拔毛日,見納自死白羊羔子玖口, 羊羔子陸口。 ”P.4906眾僧東窟等油麪抄:“白麪三斗,生成、上座、沈法 律寺(等)三人紫亭去剪羔子毛食用。 ”S.542V沙州寺户放毛女娘名簿: “

13、曹仙妻安,與教授放毛半斤。 ”句中“放毛”即“紡毛” ,指將羊毛撚成綫的 手工勞動。將這些記載結合敦煌文獻中製氈的相關資料來看,羊毛主要用作毛 紡織業的原料。如 P.2032V淨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麪三斗,擀氈僧食 用。 ”其中“擀氈” ,就是將羊毛擠壓成氈的一道工序。由上面的討論,可以知道:“拔毛”在敦煌籍帳文書中極爲常用,是紡毛、製氈等工藝中獲得原料的4主要手段。相反, “伯毛” 、 “擘毛”却僅此一見,故而懷疑其为爲“拔毛”的音 近借字。但在語音上, “伯”音博陌切,屬幫紐陌韻, “擘”爲博厄切,屬幫紐 麥韻,二者聲同韻近,可得相通;而“拔”音蒲八切或蒲撥切,屬並紐黠韻或 末韻,聲雖與

14、之相近,韻却相差較遠。不知是當時的西北方音使然,抑或是别 的原因?暫且存疑。【槽頭槽頭】 【後槽後槽】 【後曹後曹】符僧正鎖壹副,并鑰匙具全,在般若藏;又侯槽頭大鎖壹副,并鑰匙 具全,在雜藏。 (P.4908A某寺常住什物交割點檢曆 ) 按:例中“符僧正”是以姓(符)加官名(僧正)來指稱具體的某個人。 “侯槽頭”與之位置相應,構詞上亦當具有某種相似性,即也應是以姓(侯) 加官名(槽頭)構成的。但“槽頭”所指究竟是什麽官呢?這還得從“槽”本 身説起。 “槽”本是用來盛飼料餵牲口的器具, 説文解字木部:“槽,畜 獸之食器。 ” 龙龛手镜木部:“槽,马槽。 ” “槽頭”則指給牲畜餵料的地 方,如 P

15、.3808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玉蹄紅耳槽頭時,餧飼真 交(教)稱體肥。不望垂彊(韁)兼待(代)步,近來特地却難騎。 ”宋釋法泉 證道歌頌卷一:“譬如餧驢及餧馬,槽頭拾得鉢中盛。 ”皆其例。上举例 中“槽頭”所指雖不是處所,但却與之相關,即用來指代在“槽頭”喂飼牲口 的人員,主要指喂馬的馬夫。另如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引許亢宗 宣和乙巳奉使行程錄云:“隨行三節或自朝廷差,或由本所辟。除副外, 計八十人:都轄一、醫一、隨行指使一、譯語指例二、禮物祗應二、引接祗應 三、書表司二、習馭直二、職員二、小底二、親屬二、龍衛虞候六、宣撫司十 將一、察視二、節級二、翰林司二、儀鑾司一、太官局二、駞

16、務二、槽頭一、 教駿三、後苑作匠一、鞍轡庫子虎翼兵士五、宣武兵士三十”例中“槽頭” 分别與“駞務” 、 “教駿”前後並舉,顯然指餵養牲口的人員。又如封神演義 第九回:“商容大呼曰:殿下放心!我老臣本尚未完,若見天子,自有説話。 叫左右槽頭:收拾馬匹,打點行裝,我親自面君便了。 ”例中商容讓左右 槽頭收拾馬匹,其中“槽頭”亦指專門照看馬匹的飼養人員。 古代文獻中,這種由表示處所轉指相關的人的詞例頗多,與“槽頭”最接 近的莫過於“後槽” 。 “後槽”原本亦用來指喂飼牲口的地方,多指馬房。如宋 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卷四“安中令大度”條:“守忠在洛下,畜馬數十 疋。有時欲出,左右以後槽無馬對。守忠驚問之,對曰:早來被一隊措大亂 騎去也。 ” 水滸傳第二回:“王進自去備了馬,牽出後槽。 ”同樣, “後槽” 也可由表“飼養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