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22052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以凌云 县城为例 目录一城市旅游形象1.1 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设计1.2 凌云县城旅游形象的定位二凌云县城城市设计2.1 恢复水系2.2 水街设计三结语摘 要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在国内刚刚兴起,如何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 游地形象已 成为一个热点。作者试图以凌云县城为实例,通过对其水系和水街的规划设计, 从城市 设计方面探讨如何塑造城市旅游形象。 关键词城市旅游形象;城市设计;凌云;旅游形象定位划设计一城市旅游形象一城市旅游形象1.1 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设计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对城市的方方面面,在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城市旅游形象的确立应

2、该以城市性质为基础和依据,同时,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必须以优美宜人、风格独特的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为前提,而城市设计是一种观念和意识,它贯穿于从总体规划至单体建筑及环境小品设计的全过程,因此城市设计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确立和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塑造产生直接的影响。1.2 凌云县城旅游形象的定位城市旅游形象主要由一个地方的文脉和内外部公众对旅游地形象的看法确定。一个地方的文脉既包括该地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又包括长期历史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地方人文特征,因此,文脉是一个地区集自然、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人文传统等综合一体的四维时空结构。凌云县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南麓,体现出桂西北内陆

3、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它具有优美的自然山水、悠久的历史( 可追溯到秦朝) 、多元的民族文化( 以壮族、瑶族为主) 、独特的宗教文化( 土司文化、流官文化) 。在凌云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凌云县城确定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发展资源型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具有旅游职能的园林城市。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对外部公众进行旅游地形象看法方面的调查,而只是对内部公众(当地居民)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为 536 份。从问卷分析来看,当地居民认为凌云最大的优点是山水美。根据以上文脉分析和凌云县居民对本地旅游形象的认知分析结果,我们将凌云县城旅游形象定位为:“高山水乡” ,主要是包括

4、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风光,指凌云县城优美的自然山水;二是历史人文,指凌云县城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 壮族、瑶族)和宗教文化(土司文化和流官文化) ;三是城市物质载体,指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的外在表现。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城市独有的自然、人工环境及其活动支持。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是城市设计的软件,城市形体空间的设计为之提供硬件基础。二凌云县城城市设计二凌云县城城市设计为了营造“高山水乡”的凌云旅游形象,我们的城市设计融合凌云县城的历史人文,2.1 恢复水系211 规划特点凌云有“泗水城”之称,也就是说城内有四条河流:澄碧河(又称泗水河)、龙溪河、龙渊河和西溪水。现状县城四条河

5、流中,以由北至南贯穿城中的澄碧河为主干,龙渊河由北向南流经县政府,与龙溪河和西溪水由西向东在城南汇入澄碧河。2.1.2 规划构思恢复澄碧河、龙溪河、龙渊河和西溪水四条河道,使水系四季长流,结合流水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并在设计中融入凌云特有的历史人文,形成连贯流通的滨水景观和滨水开放空间体系,进而成为“高山水乡”的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2.1.3 规划原则规划要求严格控制水系周边建设,沿水岸线 10m 以内为建设限制区,区内仅作为设置滨水步行道、绿化带和景观建筑之用,严格限制其它性质建筑的建设;加强河流源头和两岸的绿化,扩大水面面积,增加河流水量;旧城区内绝对禁止填埋水体进行建设;加强排污系统的

6、建设,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污染。2.1.4 水系规划根据河道的尺度、所处的区位以及两岸用地性质,水系景观可分为:自然原生型。指水面开阔,河滩较多的水系,主要分布在流经现状城市边缘的大型河道两侧地段,以及河道交融会之处。环境观赏型。城区内一般性的河道滨水地区,如城市快速路侧的滨水用地、河道两侧用地面积比较局促的地段、人群不很密集的滨水地区等。生活游憩型。城市重要繁华地段的滨水地区(包括城市的滨水公园) 、居住区的滨水地段、历史街区的临水界面等。(1)澄碧河。规划中将澄碧河分成3 段滨水景观:回龙桥以南为环境观赏型,保持原有自然的河岸形态,种植桃树、柳树、李树,形成两岸花不断,四季花常开的景观

7、;并利用河湾的一块滩地,融入凌云特有的族、瑶族等民俗风情和文化,规划用地面3.8hm2 的民俗文化村,结合百色进入凌云的入口(城市标志性地段)规划用地面积2.87hm2的迎宾广场。回龙桥至中桥为生活游憩型,是凌云县城重要的繁华地段的滨水地区,是整个水系景观的精华所在,因此对该段专门进行了规划设计,详见水街规划。中桥以北为环境观赏型,东岸加强滨江游览旅游步道的规划,西岸加强绿化、护堤、护栏、开放空间和道路的规划。(2)龙渊河。在枯水期时节现有水源不能满足河流的需要,河道几乎干涸,因此规划首先必须保持河流的水源。一是要完成水源洞水源工程建设,修建一段长48m、宽5m、深1.5m1.8m 的人工水渠

8、引水,并在澄碧河东岸设水车群给水。二是分渠规划。在水厂洞口下游100m 左右设分渠,沿山脚风景旅游专用道西侧向南注入中山纪念堂东侧的河道,向西与龙渊河的老河道接通,向南继续延伸至龙渊河的转折处交汇。由于整条龙渊河都处于老城区内,而且河道不宽,因此全段都为生活游憩型。由于整条龙渊河都处于老城区内,而且河道不宽,因此全段都为生活游憩型。规划在龙渊河西岸原土司居住地,结合凌云悠久的土司文化,规划用地面积为1.7hm2 的土司府,并恢复古“二十八景”中的“静观听荷”、“龙渊听泉”和“天池玉液”三处景点。(3)龙溪河。规划将龙溪河分成两段滨水景观。规划府前路以北为自然原生型,保护原有的石滩,形成特有的城

9、市景观。规划府前路以南为标志节点型,用地性质规划为公园绿地、低密度高级住宅和商业娱乐用地。(4)西溪水。针对西溪水河道不宽,水源不足,涸水期断流现象严重,规划提出水源补水规划。一是在西溪水上游修建小型公园,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水面蓄水调流,而且蓄水植物能力强,可以起到护土的作用,以此可以保证西溪水的水量;二是从龙溪河沿城市干道开辟两段人工水渠,与政府水渠相接,形成沿街水系景观,水渠端头设置水利装置,进行补水。整条河流都处于旧城区内,因此全线都为生活游憩型。2.1.5 绿化系统规划结合改造的水系和周围的山体,规划形成“一圈二轴”绿化系统。“一圈”是指沿山脚、龙渊河、龙溪河的绿化圈;“二轴”是指沿西溪

10、水和澄碧河(包括前进街)形成的“十字形”的两条轴线。绿化轴线和圈由许多的绿化点、线和面组成。由于山体是规划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中应该强调对山体的绿化的保护,要求距离山脚线10m 范围内为建设严格控制区,不准进行一般建筑物的建设(图1)。2.2 水街设计2.2.1 现状特点水街南起回龙桥,北至中桥,西到前进街,东靠解放街。南北长606m,东西宽220m,地块用地总面积为13.2hm2,已有凌云古“二十八景”中的“泗堤映翠”、“镜湖秋月”、“文庙碑廊”和“古榕抱石”四个景点(图2)。澄碧河自北向南流,将地块分为三大块:东面5.4hm2,主要以商业、住宅、办公、工业用地为主;西面3hm2,

11、主要以商业、住宅、办公用地;南面2.4hm2,均为空地。其余2.4hm2 为澄碧河水面面积。锁龙桥下游200 多米东岸的夜市,是凌云品茶、烧烤小吃等最集中的地方。水街的建筑大部分建于20 世纪70、80 年代,多数建筑都是底层框架,二层以上砖混,不仅质量差,而且色调暗淡、杂乱,外墙材料过时,多为面砖、马赛克,建筑形式落后,外观与环境极不协调。总之,建筑没有形成一定的风格和特色。2.2.2 设计构思根据现状用地条件,结合澄碧河对两岸的滨水区展开景观设计,通过对滨水商业步行观光通道的规划设计,周边单位用地的再开发,文物古迹和景点的挖掘,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对小广场、小绿地等开放空间的设计,塑造

12、一个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以滨水空间景观与周围山水相交融的凌云水街,使之成为具有凌云特色的旅游街区。2.2.3 总平面布局根据不同的地段规划功能的不同,将地块分为3 段:镜澄桥至锁龙桥段、锁龙桥至伏龙桥段、伏龙桥至卧龙桥段( 图3)。(1)镜澄桥至锁龙桥段西岸:将供销社第二门市部改造成建筑面积为770m 2 的商场,调整国营旅社、镇汽运队为商业旅游居住用地,临街面建筑为底层商业。通过小型广场将商业活动导入水街。滨水空间以廊道、院落的形式形成有收有放的滨水空间。东岸:通过在入口建筑改造形成的小型广场处,设置一组水车群,引水入步行道,以小溪的形式流入文庙广场。临街面建筑为底层商业。

13、(2)锁龙桥至伏龙桥段西岸:将糖烟酒公司、物资公司和木材公司调整为商业旅游用地,临街面为建筑底层商业。东岸:拆除现状空间过于单调、规划布局不合理的商业铺面,新建1 层或2 层商业建筑,丰富滨水空间;另外将农机厂改建成临水商业建筑和低密度的住宅。(3)伏龙桥至卧龙桥段西岸:改造交通局、矿产公司和企业局三个单位的建筑立面。此段的滨水通道狭窄,因此规划临水廊道和滨水骑楼组织步行空间,并在两河交汇口规划小绿地、小亭子、小桥,使视线通畅,可将周围山体如贺龙山和五指山融入水街。东岸:是锁龙桥至伏龙桥段夜市的延伸。在解放街进入澄碧河的南面主入口处规划绿色广场,通透的风雨桥,使空间场景显得非常开阔。在前进街与

14、龙溪河交叉口的南岸,规划小型绿色广场,将水面更多地引入城市。2.2.4 绿化景观规划绿化系统主要由点、线、面组成:绿化面主要为由解放街进入澄碧河南端主入口处规划的绿化广场和在前进街与龙溪河交叉口南岸规划的小型绿化广场;绿化线是沿水街东西两岸的全线绿化,即“泗堤映翠”景点;绿化点由各单位和住宅院落绿化组成。绿化行道树主要以小叶榕和桂花为主;滨水区种植以展现水岸风情为主的植栽,如乔木中的垂柳、桃树、李树、红枫、水杉、水松、池杉、乌桕、枫香、桂花等;灌木中的夹竹桃、含笑、马鞭木、紫茉莉、迎春花、三角梅、杜鹃花等;竹子;地被中的马鞭草、马尼拉、喇叭花等;草花中的鸢尾、菊花、葱兰、三色堇等;水生植物中的

15、荷花、睡莲等;曼藤中的紫藤、九重葛、凌霄、爬山虎、喇叭花等;观叶植物中的变叶木、五色笕等。2.2.5“十大”景点规划凌云县古有“二十八景”之多,而且景景有诗为证,因此以古“二十八景”为依据,在此规划了水街“十景”;恢复原有的“四景”:“泗堤映翠”、“镜湖秋月”、“文庙碑廊”和“古榕抱石”,仿照凌云“二十八景”中的“江洲渔火”和“骤雨山潮”,规划“江洲渔火”和“骤雨山潮”两处景点,另外还新规划四景:“卧龙晚枫”、“流泉琴韵”、“澄碧夜饮”和“伏龙笙歌”。2.2.6 交通组织规划周边四条道路形成对外交通系统。整个规划区域均为步行区,步行系统由“两横三纵”构成。“两横”是指两条南北向平行地滨水步道,

16、串联起滨水广场、码头等;“三纵”是指由东向西通过桥梁联系两岸的3 条景观步道。另外,步行区内也考虑了3 处社会停车场的规划,以引导人流和适应汽车使用量增长的需要2.2.7 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考虑建筑的高度既不能成为澄碧河与周围山体之间的视线屏障,又要形成具有层次性的滨水空间,同时又能使整个区域景观融入原有的城市肌理,因此,采用具有小青瓦、坡屋面、青砖、粉墙、红漆木窗的岭南民居,总建筑高度控制在5 层以下,临水面建筑高度控制在3 层以下,从临水面往外侧高度递增。三条垂直于水面的空间景观轴线、两条平行于水面的街道景观轴线,联系十大景点形成景观系统。空间景观轴线具有空间通透性,形成与水域联系的良好视觉走廊。三结语三结语通过对水系和水街的规划设计,在城市设计方面已初步勾勒出凌云“高山水乡”的旅游形象,但要真正形成一个地方旅游形象,还需要进一步地对城市进行设计和多方面的营销策划。我们希望这一次的城市设计能为营造凌云县城的旅游形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是在凌云县旅游地形象策划和泗水凌云两份规划设计研究报告基础上修改而成,参考文献1范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