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21167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1 / 19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各位代表:我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上海市 200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2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2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市八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应对我国“入世”的新形势,经济和社会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40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9%,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

2、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71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尤其令人鼓舞的是,上海获得了 2010 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这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结果,也是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体现。(一)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抓住“入世”机遇,金融、电信、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完善发展环境,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促进了上海服务业能级提升。加快商业布局调整,新型商业业态较快发展。大力发展-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2 / 19旅游会展经济,全年接待由上海入境的境外旅游者 272.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3.4%。

3、房地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6.9%。第三产业诸多行业的共同发展,有效弥补了股票市场交易下降的影响,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0%。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加快建设工业新高地,微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精品钢等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集成电路企业落户和投产,汽车产量全年达 39 万辆,化工区主体项目开工建设,宝钢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发挥作用。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入世”后的第一轮挑战,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效益逐步回升。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2.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 54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8.5%。张江高科技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发挥,紫竹科学园区等启动建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23.4%。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成效。推进郊区林业建设,全年新建林地 20 万亩,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46。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3%。研究出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富裕农民不断转化为城镇居民、郊区城市化率提高 2 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6.2%,推动了郊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范文最新推荐范

5、文最新推荐-3 / 19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面启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和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等一批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重大项目,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238 公里。加强项目储备,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工程良性发展机制。继续启动和推进试点城镇建设,加快新一轮旧区改造。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取得新突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158.4 亿元,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达 486.7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65.1%,社会投资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

6、形成。居民消费升级态势延续。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积极推动消费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035.2 亿元,比上年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0.5。住房消费持续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1960.6 万平方米,市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 18.1平方米。汽车消费明显增加,在机动车牌照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施结构调整,私车牌照投放量比上年增长 1 倍。服务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已上升到 29%。(三)内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扩大开放的综合效应进一步显现外贸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加快推进“大通关”工程,货物通关时间进一步缩短;成立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引进一批跨国

7、采购机-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4 / 19构;着力提高区县出口积极性;降低内资企业申请外贸经营权“门槛” ,全年新增外贸企业 2310 家。全年实现外贸出口 320.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6%,其中外商投资和私营企业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 7 倍。利用外资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制定并出台了降低商务成本和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强化特色招商,提高服务水平,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 105.8 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 50.3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3.4%和14.5%。特别是有利于提升上海城市功能的外资项目明显增多,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经认定已达 16 家

8、,全年第三产业合同外资金额比上年增长 93.7%。对内经济合作深入开展。修订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政策的实施细则,为国内企业来沪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全年新增各地来沪投资企业 6427 家。进一步密切与江浙等省市的合作,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大力推动与中西部地区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加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力度,全年与西部省市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达 237 个。(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体制创新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机制,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推动政企分开。推进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市场化重组,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小企业改制步伐,积极培

9、育和引进民营企业,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5 / 19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31.9%。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新进展。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等方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个人和企业信用采集与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成立上海市检测中心,推动质检、药检等多检合一。初步建立食用农产品流通和安全监控网络,重点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等八项专项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开展就业援助行动,继续推进“4050”工程,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全年净增 11.8 万个就业岗位。制定并试点推行小城镇社会保险办法,建立

10、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综合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完成医保卡和社保卡的“两卡并轨” ,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按照国家规定调整本市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提高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困力度,基本实现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应保尽保”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巩固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手清理 424 项地方审批事项,制定相关监督制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按照“看清楚、想明白、有准备”的要求,组织开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四个专题调研。改革发展行业协会,基本完成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

11、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五)经济和社会保持协调发展,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6 / 19略进一步落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科技原创能力,完成水稻基因组第 4 号染色体精确测序等一批优秀成果,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128 家。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率先实现数字电视运营性试播。松江大学园区初步建成,杨浦大学城等高校园区启动建设,初中和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双语教学和教育领域信息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1%。继续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成功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编制并实施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积极推进市级

12、卫生事业投融资改革试点,启动建设一批现代化医院和临床医学中心。成功举办世界网球大师杯赛和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经过努力获得了 2004-2010 年世界一级方程式汽车锦标赛中国站举办权。制定出台人才居住证制度,人口综合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完成“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建成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全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气质量继续改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以及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大规模推进,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 7.6 平方米。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

13、了好于预期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面对我国入世第一年的冲击和挑战,全市上下积极应对、抢抓机遇,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面对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始-范文最新推荐范文最新推荐-7 / 19终坚持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多项发展指标实现了新突破;面对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新矛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形成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不仅圆满完成了市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也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兄弟省市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和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二、2003 年上海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200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实施世博推进与带动战略的起步之年。要积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当前世界经济在曲折中缓慢复苏,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趋势增强,这有助于上海加快吸引外资,促进外贸出口。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为上海服务全国、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将为上海增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空间提供新的契机。从上海经济自身发展看,也具备持续稳定增长的条件。第一,工业新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