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193883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人民群众拥有公平正义“获得感” 人民法院二 0 一五工作亮点综述之一2016-01-18 07:26: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罗书臻开栏的话新年伊始,回首全国法院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让那些闪光的足迹一一重现。人民法院 报今日起开辟“2015 法院工作亮点回眸”专栏,记录下过去的 2015 年,人民法院紧紧围 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 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回眸过往,开启未来,相信人民司法事业 必将取得更长足的进步。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 27 号的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办公大楼,大楼外电子显示 屏上

2、的一句话分外引人注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明确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盼, 也是人民法院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过去的 2015 年,各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司 法为民公正司法,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高司法公 信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司法公开永远在路上2015 年 12 月 15 日,在位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大楼 9 楼的信息集控中心,随着周强院 长启动按钮,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英文网站暨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作为对外发布的权威平台和面向世

3、界的重要窗口,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英文网站的开通, 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显示了最高人民法院“拥抱世界”的胸襟。“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好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法治建设 和司法工作的关注,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的认知需求。 ”周强院长的话落地有声,表明 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开始走向国际视野。而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最大的亮点,则是实现了少数民族语言裁判文书的公开,提供 了蒙、藏、维、朝鲜和哈萨克等语种文书的浏览和下载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和 专业用户对裁判文书的多样化需求。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不遗余力,动作频频22 月 27 日,中国法院手机电

4、视 APP 开通上线,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人民法院重点新闻 和重要案件庭审情况等司法信息,开通四个月用户就超过 50 万人。3 月 10 日, 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 (白皮书)公布,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历史上第一次 以白皮书的方式介绍司法公开工作。12 月 30 日,最高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司法公开又多了一个渠道,实现 了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出的“加快律师服务平台建设”庄严承诺。司法公开,人民法院永远在路上。“立案难”彻底成历史2015 年 5 月 4 日这一天,对全国法院来说,可能是全年最忙碌的一天。4 月 1 日, 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

5、导小组 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于 4 月 15 日印发了该意见,5 月 1 日起该意见正式施 行。这意味着,实行了多年的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中国的案件受理制度发生了彻 彻底底的变革,而 5 月 4 日,是立案登记制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一天,周强院长来到最高人民法院信息集控中心,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亲自检查 各地法院落实立案登记制的情况。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他强调, “要坚决做到有案 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权。 ”据统计,立案登记制实施一个月时,全国法院案件总量增幅已接近三成,但在全国各 级法院的努力下,登记立案秩序井然,案件入口更加畅通,当场立案率超

6、过九成。在多位对“立案难”有切身感受的律师眼里, “实行立案登记制,是人民法院有史以来 最彻底、最有效的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则表示, “我们已经把人民法院立案难这顶帽子,扔进 历史的垃圾堆。 ”勇纠错案让天下无冤2015 年 12 月 21 日,倍受社会关注的云南巧家投毒案再审宣判,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对钱仁风投放危险物质再审案件进行宣判,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钱仁风无罪。2015 年,人民法院继续纠正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 防范、依法复查、及时纠正机制。1 月 30 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主持召开专门座3谈会,就建立健全发现和纠正刑事冤

7、假错案机制听取著名法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纠正冤假错案不仅没有影响司法权威,还提升了老百姓对两高的评价。 ”2015 年 3 月 12 日,全国人大代表周俊军在审议“两高”报告时认为,司法机关坚决纠正冤假错案赢 得民心。2016 年 1 月 7 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5 年福建法院司 法为民公正司法十大举措” , “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是其中一项。据介绍,2015 年,福建 高院深入贯彻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程序法治、庭审中心等法律原则,完善防范冤假错案 机制,先后依法宣告 30 名被告人无罪,其中包括依法再审黄兴、林立峰、陈夏影绑架案。勇纠错案,努力让天下无冤,显

8、示了人民法院在保障程序和实体正义上的态度和决心, 赢得了媒体“勇于自纠”的舆论认可,也引发了社会公众“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却不会缺 席”的强烈共鸣。以人民群众需求为风向标 人民法院 2015 工作亮点综述之二2016-01-19 09:53:15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荆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次作出精辟论说。 大道至简,言简意赅,一句句朴实但含义隽永的话语引领着人民法院戮力前行。2015 年,全国各级法院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紧紧

9、围绕“公正司法、 司法为民”工作主线,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努力满足多元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 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工作中,全国法院积极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大力推进诉 讼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诉讼事务一站式办理;进一步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诉非衔 接,提供更多纠纷解决方式。从立案、诉讼到解纷,人民法院努力打造了一条司法为民的全程服务链。敞开大门 立案难成为历史4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有案不立、有诉不理,司法公正无从谈起。为了从制度 上彻底解决立案难题,最高人民法院于 2015 年先后出台了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登 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决定自 5 月 1 日

10、起实行立案登记制,要求各级法院敞开大门,实 行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诉权保障全面落实。对依法应该受理,如涉及到物业纠纷、村民自治组织成员权益纠 纷、拆迁纠纷、信息公开纠纷等案件,在实施立案登记制前一般不进入审判程序的,各级 法院做到一律予以登记立案。立案工作更加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对接受诉状、当场立案、告知补正、诉讼费收取等 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法院规范诉讼指引,细化登记立案流程,实行“一次性”告知,让当 事人明明白白、轻轻松松完成登记立案程序。诉讼服务同步跟进。各地法院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契机,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如 上海在律师服务平台上开通网上立案,福建泉州推行异地立案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诉讼服

11、务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姜启波表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人民法院兑现了对依法应 该受理的案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已经得 到了根本解决。建立平台 群众享有一站式司法服务“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 ”去年以来,各地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除 庭审外的诉讼服务事项整合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当事人在诉讼服务中心 就可办理申请立案、递交材料、申诉信访、判后答疑等事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称赞这一做法实现了诉讼服务“从后台 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优化,不仅服务了群众,也方便了法官。同时,各级法

12、院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形成包括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 务网、移动客户端、12368 热线在内的立体式服务网络,许多法院还建立了电子法院、网 上法庭等智能服务平台,让当事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一些法院运用网络和移动应用技术,将实体诉讼服务向移动终端拓展,促进诉讼服务 转型升级,为当事人提供智能服务,并开展视频接访、视频庭审、视频调解等,实现了 “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系统,破解送达 难问题。吉林法院开通了“微导诉平台” ,当事人可以通过关注法院官方微信,快速了解诉 讼指南、起诉须知、法律援助等诉讼信息。有些法院在诉

13、讼服务过程中引入自助服务,通过当事人自主完成相关诉讼事项,提高 诉讼事务办理质效,缓解法院“事多人少”压力。北京法院开通的 12368 诉讼服务热线可 提供自助语音服务,方便当事人随时查询案件进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河北省唐5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自助立案服务区,当事人可以按照提示独立完成立案工作。形成合力 打造多元解纷机制“升级版”随着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实施,大量纠纷涌入法院,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迫在眉睫。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到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面对案件 数量激增的现实,人民法院整合法院内外的解纷力量,优化法院内外的资源配置,在全社 会树立“国家主导

14、、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 努力打造多元解纷机制的“升级版” ,一年间实现了六个转变:将诉调对接平台从单一平面 的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的服务功能转变,将诉调对接机制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将 诉调衔接对象从重点突破向全面启动转变,将诉调对接操作规范从零散差异向系统整合转 变,将解决纠纷人才的培养从经验型向职业型转变,将法院内部调解机制从粗放型向精细 化转变。四川省眉山市创造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眉山经验” ,党政主导各方推进,眉山市委 在组织、力量、制度、经费保障方面,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形成市、县、乡、村、组五 级一万多个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网络覆盖全市各个

15、角落。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构建了“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多元解纷机制。 “走出去” , 与街道社区、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单位组织沟通合作;“请进来” ,在立案大厅 推出人民调解工作室、心理驿站、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法官解难窗口等十项便民服务 措施;“搭平台” ,与行政机关、人民团体、行业组织、专业调解组织、公益组织等几十家 单位合作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利用互联网电子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纠纷非诉解决机 制尤其是电子督促程序;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将湖湘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有机结 合,探索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 、 “微争议事实法官折中平衡机制”等

16、机 制一项项具有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已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正如全国人大代表、 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黄超所说,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导诉工作, 提高了效率,使法院在群众中的口碑树立起来。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司改红利 人民法院 2015 工作亮点综述之三2016-01-20 07:49:26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郭士辉6“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2015 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开局年,也是全面深 化改革关键年。一年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为司法体制改革导航定向,密集出台多项重 大改革举措,全国各级法院认真贯彻实施,使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司法体制改革呈现出蹄 疾步稳、上下联动、次第开花的态势。从北国到南疆,从都市到村庄,司法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蓬勃展 开、深入推进,改革共识不断凝聚,改革成效正在显现。见证改革力度:三个月诞生巡回法庭2015 年 1 月 28 日上午,深圳市罗湖区红岭中路 1036 号院,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 回法庭的诞生地,共和国司法史上也多了一个崭新的名字。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