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92076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和它的艺术价值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作 为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汉代画像石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汉代画像石体现了中 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但是汉画像石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在 现代城市雕塑中应用是凤毛菱角。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价值应该在现代城市雕塑中得到传 承和运用。然而,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在现代城市雕塑中的运用也不能是一成不变,按步 就搬的应用。要在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形式中寻找其精髓刨去其糟粕。让其艺术形式能够 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人的审美习惯和艺术要求。使汉画像石这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 宝得以在现代

2、社会中的到传承和发展。 关键字: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城市雕塑、传承与发展一、汉画像石艺术造型的基本形式。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的一种石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以石 为地以刀代笔的造型艺术。应此汉画像石的造型形式和艺术手法是多变和丰富 的。作为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要使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运用到当代城市雕塑 中不能不究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才能挖揪出汉画像石这种古老的造型艺术的特征。 下面是对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特征的基本概括。 1、 汉画像石的构图艺术形式丰富,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能很好的组织表 现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单幅画面构图和单块多幅构图。 画像石单幅画面构图又分为:重复排列式

3、构图、多元素组合构图、立体式构图。 单块多幅构图分为:重复叠加排列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框体式构图、电影 胶片式构图。 2、 汉画像石的造型具有其独特之处,与古埃及墓室壁画的造型形象有异曲 同工之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艺术形式。其造型形式对中国后代朝代 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影响和借鉴其艺术形式。其造型特征有形象的高 度概括,有书法式的象形造型。线条造型精炼,富有高超的线条表现语言。 3、 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传统雕塑艺术技法。其雕刻技 法大体分为: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凸面阴线刻、减地平雕、浅浮雕这几个雕 刻技法。中国最早的传统雕塑艺术汉画像石是一种用线条塑造形象、线面

4、结合、 有装饰意味的雕塑艺术形式。现代将其雕塑技法的形式归为线刻和浮雕形式两 大类。二、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城市雕塑中应用的策略。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现代丰富的雕塑艺术形式中的应用面和应用途径是广 阔的,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具有的独特的雕塑艺术具体可应用在装饰艺术、城市 雕塑、建筑外立面、公共设施表面等地方。从先前学术界对汉画像石艺术的研 究可以看出画像石艺术对随后的中国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在中国 的国画、年画、雕刻等方面。应此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可应用的 广阔性是有待开发的。在装饰艺术、城市雕塑、建筑外立面、公共设施表面的 设计应用中都可以从画像石艺术形式中得到借鉴。然而从具体的

5、应用方法上看。 对画像石艺术形式的应用途径可分为两种应用方法。1.直接表现应用 先前所说的汉画像石艺术形式是属于现今浮雕范畴。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汉 画像石艺术和浮雕艺术在哪些方面是可借鉴的?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 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 圆雕和绘画之间的 艺术表现形式, 把深度 空间进行压缩, 按照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的艺术手段进行表现。浮雕的特点是 从一个方向欣赏的雕塑,可以附属在建筑表面上。 浮雕分为浅浮雕、高浮雕, 适用于多种环境的美化装饰。而汉画像石在雕塑语言上所表现的形象内容是从 平面上凸出或隐现。 其凸出程度和凹进深度当以审美感觉而定。可以作为汉代 浮雕艺术形式的代表。在城市

6、雕塑的应用中, 汉画像石的浮雕形式处理手法、 图案装饰等都可以直接得到很好的应用。 汉代画像石的技法中“减地平雕”是其独特艺术,其艺术特性呈现清晰的 浮雕形式,是城市雕塑浮雕设计制作较好的一种方法。凸突形象部分、非形象 部分下凹。 是浮雕表现的另一种形式。但是这里所说的直接应用不是“拿来主 义”,是在汉画像是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是对这一艺术进行原封不动照抄或临摹。而是对两种事物间存在相同之处加 以分析并将事物之间的相同部分进行运用,不同部分进行适合不同情况的改变 运用,这才是对直接表现运用的正确理解。 山东曲阜孔庙的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浮雕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图

7、1我们可图 1 山东曲阜孔庙 以看出孔庙中的壁雕是严格按照汉画像石表现手法予以应用的。无论是从雕刻 技法和画面形象的构成语言上,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性。但是在画面形象中 可以清晰的发现孔庙中的表现孔子的构图和形象的具体造型上是有着与汉代画 像石中的构图和形象造型的法式不同的地方。汉代画像石的构图都是单一形象 组合,即使有多种形象的组合也不超过3中形象在画面中同时出现。而孔庙中的 壁雕画面中会同时出现3种以上的形象。这就为画面构图形式带来丰富性,不会 给人一种单一构图感。在形象的具体刻画上,由于汉代的画像造型造诣处于初 级阶段其画面形象只呈现单一“面向”的造型手法,形象雕刻不能满足人体艺 术学的

8、要求和透视的准确性。而孔庙的壁雕形象的面向出现四分之三的侧面形 象或更多,其形象的造型更加的复合透视和人体艺术学的要求。这一不同是要 比汉代画像石的造型形式在现代社会老说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 2.间接表现应用 所谓间接应用就是对画像石艺术形式的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和对其艺术形式 的领悟。拨开画像石艺术形式表面的“画布”,得拜见其内里的精华。汉画像 石是有着包含对现实意识超越的意义, 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是审美整体性认识 的重要特点。汉画像石充实的视觉形式、造型流畅的随意性、疏朗大方的简约 构图、雕刻的金石细线、行云流水的运动、团块厚重的体积, 形成别具一格的 独特性。而城市雕塑设计首先满

9、足的是视觉需要, 只有用系统论的方法着眼于 视觉艺术的研究, 才能排除很多假设和谬误; 因为视觉不是对整体中的元素进 行机械复制, 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在审美观点中, 城市雕塑设计 的整体性,造型形式的整体性应该进入一种境界领悟艺术人生的真谛, 体验最 大的愉悦,创造最美好的理想 。在城市雕塑设计中, 需要考虑到的恰恰是雕塑 与城市文化背景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通过汉画像石的视觉内容: 运动 形式、构成形式、肌理特征等造型元素, 广泛地应用于设计、制作城市雕塑艺 术, 把各处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之中, 可以使雕塑创作的理想化在城市文化上得以生动地体现。使我们看到城市的审美意

10、蕴, 形成城市的鲜明特色。三、汉画像石艺术形和灵宝市城市雕塑中的设计实践。在灵宝市城市雕塑函谷关道文化柱中的设计与应用中我们将会遇到的问题 和解决途径进行说明。下面对灵宝市函谷关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 15 公里处,地处 “长安古道”,因关在峡 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 国。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 “至函谷,皆败走 ”。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 年中国军队与 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 ”,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 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 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

11、、经济交流的 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 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 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 等历史故事和传说 。 在函谷关这一浓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要 运用什么样的雕塑语言来表现 老子这史悠久 、文化内涵浓重的题材时, 根据景观设计与城市雕塑设 计理论应从道文化柱浮雕应从其城市历史文化和 景观环 境来考虑。 从历史文化上 ,汉代画像石这一同样具有悠久的也 是最早的中国雕塑 艺术语言的艺术形式 来表现函谷关老子的思想与道教文化可达到雅俗共赏。从景观环境上,道文化 柱确定为十二根浮雕 柱左右果各六根平行排列。(图 2)在景观空间中形成长方形的闭合空间。 柱列形成景观中的虚实空 间, 以此在景

12、观空间中形成视觉通道并使观察者 对柱列形成 空间进行审美活动。同时道文化柱浮雕的空间表现上以平行左右六根排列,使得文化柱上的浮 雕以多角度空间展现 给观察者。观察者可以由远处对十二根文化 柱进行全 (图 2 道文化柱平面位置图) 景观察,也可以走到单根文化柱前进行详细的近景观察。这样一来也使得 观察者在十二根文 化柱雕之间来回的进行观察、 解读文化柱上浮雕的内容。 并使观察者在十二根文化 柱形成的虚实空间中所驻足停歇的时间延长 儿而 不是匆匆略过 。 道文化柱的浮雕内容是 围绕道家文化和他的创始者老子的一生历经来进 行描写。其基本内容定位 1.老子诞生。 2.孔子问理。 3.紫气东来。 4.

13、5. 函谷著书。6.7.函谷关活动。 8.民间传说。 9.老子出关。 10.怀念老子。 11.思想流传。12.世界影响。浮雕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画面构图 组织的设计,在将汉画像石的构图造型形象运用在现代浮雕艺术形式当中不 能原封不动的照抄, 因汉代的艺术造型的造诣不高,构图的组织和形象的造 型相对简朴、简明。这样 就留有可在原有汉画像石艺术形式上可改进和发展 的地方。如上述介绍的构 图和造型形式中可用元 素很多。在道 文化柱浮雕的构图可运用 重复排列式构图、多元素组合构图、立体式构图。 重复叠加排列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框体式构图、电影胶片式构图等。在道文化柱浮雕的形象造型上运用多透视

14、角度造型,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 求。 (图 3 道文化柱浮雕设计线稿之一 ) 在道文化柱浮雕的雕刻技法上可以运用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凸面阴线刻、 减地平调、浅浮雕等技法进行雕刻。但是,道文化柱身的形状给运用汉画像石 艺术形式上有几处需要改变的地方。 1.道文化柱身成圆柱形。应此,在图 3 的画面构图设计中浮雕的画面不是在平 面石料上进行雕刻的,画面的左、右在圆柱形石料上将会进行对接重和。这样 浮雕 画面的构图组织上便要考虑到画面的左右内容 能够对接上。如图 3 画稿所示。 2.道文化柱柱身成圆柱形,画面尺寸都要大于汉画像石的画面尺寸。因此,浮 雕 形象造型的雕刻技法又不能完全运用阴线刻、

15、凹面阴线刻、凸面阴线刻、减地 平 调、浅浮雕的雕刻技法。根据小样石料的雕刻效果对(图 3 图 4)。可以看出 图 3 的小样的形象雕刻在原尺寸上的雕塑效果尚且可以。但是把小样放大 到九米高的函谷关道文化柱的尺寸比例上可以想象图3 的形象放大后将是 许多疏而细的阴刻线在道文化柱上。 其画面形象必然是模糊的不清楚的。而图4 的石料小样雕刻的形象轮 廓清晰、具有清楚的高低起伏变化。虽然具有浮雕的高低起伏变化,但形象 表面依然是雕刻的很平整,使形象表面总体上呈现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特点, 具有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表现效果(图6、图 7)。这种雕刻技法和构图形 式在效果上远看是汉画像石的艺术效果,近看有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在对 其浮雕表面进行打磨加工使浮雕表面石料颜色加深与画面背景产 生色彩和机理上的差异,能更好的使的浮雕中的形象突出出来。图 4 石料小样 图 5 石料小样(图 6 全局图)(图 7 局部图)四、结论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 保护和传承发展是每代学者艺术家所共同致力的目标与责任。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先辈们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迷信、社 会礼制、绘画雕刻艺术水准等能够让我通过这些来了解古朝代的人文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