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6643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8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家寨煤矿2014年度防治水计划(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水城水城县杨县杨家寨煤家寨煤矿矿2014 年度防治水年度防治水计计划划编编 制制 人:人: 编编制制时间时间: : 水城水城县杨县杨家寨煤家寨煤矿矿2014 年年 1 月月- 2 - 3 -杨家寨煤矿杨家寨煤矿一一、说说明明水灾事故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之一,轻则淹没井巷,影响安全生产,重则酿成重大透水伤亡事故,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及经济损失。为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特制订年度防治水计划。二二、矿矿井井基基本本情情况况杨家寨煤矿位于水城县城南东 220,直距约 25km。行政区划属水城县阿戛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 10454181045442,北纬 263005263029

2、。矿山有乡村公路接 S314 省道与水城县城相通。水城县城有贵(阳)昆(明)铁路通过,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行政区划隶属贵州省水城县阿戛乡。- 4 -三三、 矿矿井井开开拓拓开开采采系系统统及及煤煤层层赋赋存存特特征征(一) 、矿井开拓开采系统杨家寨煤矿采用斜井开拓,共设主斜井、副斜井和一号风井三个井筒,均采用砌碹或锚喷网联合支护。主斜井主要担负矿井煤炭、进风任务;副斜井主要是运矸、设备、材料及辅助进风、人员提升和下放及排水;一号风井为一、二采区专用回风任务。采区内双翼布置回采工作面,采面走向长 300400m,垂高 60m。预计矿井采掘布置最困难的情况下将有 1 个 1#煤层采煤工作面和

3、 4 个掘进工作面,2 条瓦斯抽采专用巷。井田内煤层倾角 79-85。首采的 C1 煤层顶板岩性细砂岩、粉砂岩,灰色,含砂质条带,含黄铁矿晶粒,底板岩性以砂质泥岩,含灰色,含黄铁矿晶粒及少量结核。根据煤层的倾角和顶底板岩性,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工作面采用炮掘,锚网喷支护。(二) 、煤层赋存特征上统龙潭组(P3l)为区内含煤岩系,属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 2030 层,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 13 层。厚度 320370m,一般 352m。据岩性组合特征和煤层赋存情况分为四段:第一段

4、(P3l1):岩性以细砂、粘土岩为主,粘土岩中含大量蠕虫状、鲕状菱铁质结核,煤层富集于中、下部,稳定性较差,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2 层,即 C66、C67-69 煤层。平均厚度 86m。- 5 -第二段(P3l2):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为主。煤层多为薄煤层,局部可采。平均厚度 90m。第三段(P3l3):岩性以粉砂岩为主。煤层富集于上、中部,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4 层(C12、C13、C18a、C18b 煤层) 。平均厚度 86m。第四段(P3l4):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煤层、粘土岩组成。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7 层(C1、C2、C5、C6、C8、C9、C10 煤层)。平均厚度

5、90m。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11。6可采煤层特征表可采煤层特征表 11煤厚(m)层间距 (m)采用厚度 (m)顶底板岩性最小最 大最小最 大最小最大煤层编号平均平均平均煤层倾角 ()可采率(见可采煤层工 程)%煤 层稳定性夹矸(层)煤层结 构可采性顶板底板距顶界 3 米C100. 221. 41.29 00. 202. 298. 17985100较稳定 04 较简单 全区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352C20.110.9 060. 090. 046. 0798563较稳定简单局部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10128C50.401.5 015. 149. 177. 0798589较稳定 02简单全区可采

6、粉砂岩生物碎屑 灰岩5 . 8 106C670. 031. 112. 0 90. 031. 156. 0798550较稳定简单局部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C8 70. 091. 049. 0912670. 091. 056. 0798583较稳定简单全区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7煤层编号煤厚(m)层间距 (m)采用厚度 (m)煤层倾角 ()可采率(见可采煤层工 程)%煤 层稳定性夹矸(层)煤层结 构可采性顶底板岩性最小最 大最小最 大最小最大顶板底板 平均平均平均452C926. 119. 261. 0 03. 119. 261. 07985100较稳定分岔合并较复杂 全区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4

7、73C1021. 116. 226. 0 44. 100. 226. 0798528较稳定 01 较简单 局部可采 细砂岩 砂质泥岩253020C1201. 250. 954. 1 00. 267. 254. 18085100较稳定 02 较复杂 全区可采 粉砂岩细砂岩342C1330. 183. 158. 0 70. 183. 170. 17985100较稳定 12 较简单 全区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132010C18a0.422.1 0 23150. 110. 289. 08283较稳定简单大部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8煤层编号煤厚(m)层间距 (m)采用厚度 (m)煤层倾角 ()可采率(见

8、可采煤层工 程)%煤 层稳定性夹矸(层)煤层结 构可采性顶底板岩性最小最 大最小最 大最小最大顶板底板 平均平均平均14244 C18b0.351.8 400. 144. 135. 08283较稳定简单局部可采粉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砂质泥岩354520C660.345.0 138. 201. 585. 0838583稳定复杂大部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C67- 6970. 133. 469. 037269. 233. 405. 17985100稳定16复杂全区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9四四、矿矿井井水水文文地地质质(一)水文地质情况1、地貌井田属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地形是以仲河为界,南北两侧高,并由

9、北西向南东 倾斜,最高点位于南西部的飞仙关地层山脊,标高 1875.5m,最低点在仲河河谷,标 高 1570m 左右,相对高差 305.5m。区内地形起伏大,多呈斜坡,坡度 1065,一般坡度在 2035左右,少部呈 缓坡,坡度一般小于 20,斜坡以脊状山形态展布,冲沟较发育。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断层带地表无泉水出露,但断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及导水性。2、地层含水性井田内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依次为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层(Qdl+el) ,三叠系下统飞仙 关组(T1f)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全为相对隔水层,仅所夹砂岩、粉砂岩可视 为层间含水层,均属孔隙裂隙含水小的含水层。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第

10、四系残坡积松散层(Qdl+el)主要为碎石土、砂土及粘土,厚度 0.012m,广泛分布,陡坡地带较薄,缓坡及 冲沟地带较厚。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为浅灰色,灰兰色泥质粉砂岩、紫色页岩、砂质页岩,内有明显的滨海型的交错 层理,上部为薄层泥质粉砂岩与砂质页岩组成,厚度 435505m,平均 470m,沿北 西、南东向呈带状分布于井田南侧,约占井田面积的 1/2。该岩组风化裂隙较发育,透水性、富水性较好,含大量基岩裂隙水,具有较好的 含水性能,泉流量为 0.0221.908LS,为富水性中等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为主,含煤数层,可采煤层一般

11、 13 层,该组岩层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厚度 320370m,一般 352m,沿 北西、南东向呈带状分布于井田南西及北东侧,约占井田面积的 1/4。该岩组风化裂隙较发育,含少量裂隙水,泉流量为 0.0050.755LS,为富水性 弱含水岩组。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由深灰色及灰绿色拉斑玄武岩、紫色凝灰岩、灰色致密的凝灰质角砾岩等组成。10厚度 180250m,平均 215m。沿北西、南东向呈带状分布于井田北侧。该岩组富水性弱,本次测得其泉流量为 0.0140.114LS,最高达 4.459 LS(F28 上盘的 Gw84 的断层导水带) ,为富水性极弱含水岩组,为相对隔水层

12、。3、断裂破碎带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原地质勘探报告,地表见到的断层破碎带,一般胶结良好。但在断层带或附 近发现有泉水出露,且流量较大,如 Gw84,Q=4.459 Ls,据附近井田 7 层次的断 层带抽水试验结果:S=31.6865.28m,q=0.00080.1096 Ls.m,K=0.0.00115m/t,均小于煤系正常值。说明区内断层的导水性很弱或者基 本不导水。4、老窑积水根据调查,煤层露头线附近有老窑存在,采深不大,现已发现的有 7 个小窑。根 据现场踏勘调查访问,小窑分布于矿区煤层露头及煤层浅部,开采深度一般为 3060m,小窑编号为 LY7 的小窑采用斜井开拓,下山开采,其余全部为平

13、硐开拓。 故开采过程中,在 LY7 小窑附近可能遇老窑积水,对开采造成一定影响,对矿井的安 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其他小窑为平硐开拓,其内积水的可能性不大。由于矿井可能 存在未被发现的老窑,故必须高度重视老窑水、老空水的防治工作。在建设和生产过 程中要加强探放水工作,必须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探放水原则,防止采空区积水和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5、充水因素分析充水水源:地下水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为浅灰色,灰兰色泥质粉砂岩、紫色页岩、砂质页 岩,内有明显的滨海型的交错层理,上部为薄层泥质粉砂岩与砂质页岩组成,厚度 435505m,平均 470m,沿北西、南东向

14、呈带状分布于井田南侧,约占井田面积的 1/2。该岩组风化裂隙较发育,透水性、富水性较好,含大量基岩裂隙水,具有较好的 含水性能,泉流量为 0.0221.908LS,为富水性中等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对矿井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老窑积水矿井范围内无生产小井,有 7 个小窑,开采标高在 1590m 以上,除 LY72 为下山开采, 积存有老窑水外,其于均为平硐开采,且基本上均无积水,原苏田煤矿、关门山煤矿、 杨家寨煤矿采空区积水对现有矿井开采充水影响较大。11地表水井田内发育数条季节性溪沟,受大气降水控制,降水量大,流量就大,反之亦然,溪 沟流量 0.38m3/h5.80m3/h;地表发育泉井 42

15、个,水量 0.05m3/h0.56m3/h。在自然 状态下对矿床充水影响小,但在开采条件下可通过塌陷裂隙渗入矿坑而成为充水水源, 对中下部煤层的开采构成威胁。大气降水勘查区含煤地层出露地表面积大,直接接受降雨补给,且井田内煤层埋藏较浅,基岩风 氧化裂隙极为发育,矿坑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随着开采的深入,采空区面积 扩大,大气降水通过地面塌陷、地裂缝、裂隙进入矿井,使矿井的涌水量增大。充水方式矿井开采龙潭组中的煤层,其上为平均厚 470m 的飞仙关组含水层,该岩组风化裂隙 较发育,透水性、富水性较好,含大量基岩裂隙水,具有较好的含水性能。其下为平 均厚 215m 的峨眉山玄武岩组(P3)隔水

16、层,富水性弱。矿井揭露的断层目前只有少 量淋水,断层导水性不强。矿井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沿风化和采动裂隙进入矿井,对 采掘的影响较大。充水矿床勘探复杂类型该区属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地形是以仲河为界,南北两侧高,并由北西向南东 倾斜,最高点位于井田南西部的飞仙关地层山脊,标高 1875.5m,最低点在井田东部 仲河河谷(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标高 1570m 左右。相对高差 305.5m,区内各煤层 资源/储量大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下。区内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中的砂质泥岩、粉砂岩、粉 砂质泥岩、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风化作用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含裂隙水,构造裂 隙发育地段则为构造裂隙水,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