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524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对口支援为契机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提升质量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2 年度西北大学工作报告一年来,在两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沟通协调下,南京大学与西北大学本着“真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对口支援工作,有力的推动了西北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展。一、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年度对口支援工作一、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年度对口支援工作(一)继续选派教师到南京大学进修、访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2012 年,西北大学共有 37 位教师赴南京大学进修、学习,其中培训进修 26 人(上半年 15 人,下半年11 人)。定向委培博士研究生

2、11 人。1.管理与服务并举,随时掌握进修、学习情况。召开赴南京大学进修教师座谈会,让前期培训结束返校教师介绍在南京大学进修的收获、感受以及学习、生活经验。培训进修期间,西北大学组织院系负责人两次赴南京大学看望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进修期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严格执行培训要求,保证进修、学习效果。通过严格执行培训要求,本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修教师累计听取本科课程 700 学时、研究生课程 1187 学时,总课时 1887学时,参加学术交流 42 次,听讲座 114 次, 发表论文 9 篇(均未正式发表)。申请定

3、向委培攻读博士学位 39 人,实际参加考试 17 人,最终录取 12 人。(二)继续选派管理干部挂职锻炼,提高干部管理水平。西北大学党委一直把干部到南京大学挂职锻炼作为拓宽干部培训工作的一项有效途径,对每期选派的干部都要专门召开动员会,要求参加挂职锻炼的干部珍惜机会,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争取有所收获。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出台了西北大学管理干部赴南京大学学习锻炼实施细则西北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干部挂职锻炼实施方案等,从制度上保证挂职锻炼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2012 年,西北大学党委共选派 4 名副处级干部到南大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管理干部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学习了先进的经验和好的做法,管理水平

4、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加强沟通,积极谋划二、加强沟通,积极谋划 20132013 年对口支援工作年对口支援工作为做好“十二五”期间对口支援工作,两校制定了 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十二五”对口支援工作意向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 2013 年对口支援工作计划。主要情况如下:1.学科建设方面。南京大学对西北大学重点建设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给予重点帮助,对西北大学亟需发展的中国哲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给予重点援建;加强对西北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理科基础学科发展的指导,帮助西北大学提升上述学科的实力与水平。定期派遣主要学科带头人或学科建设管理人员到西北大学讲

5、学,邀请西北大学相关人员参加南京大学举办的学科建设会议。2.人才培养方面。南京大学选派 5 名左右在职或退休教师承担西北大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接收西北大学 30 名左右三年级本科生参加暑期学校学习;西北大学免试推荐20 名左右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南京大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南京大学接收西北大学 20 名左右重点学科的优秀研究生进行 6 个月左右的访学;协助西北大学与国外名校建成 1 个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南京大学协助西北大学通过网络技术共享精品课程、教学案例与课件、课堂教学直播、学术讲座、研究性教学资源、数字化博物馆、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南京大学从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创新

6、性实验和虚拟物理实验等方面,重点援建西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升西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整体水平。3.科学研究方面。南京大学帮助西北大学建设“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为西北大学建设“西北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研究院”提供学术指导。双方在地质勘探与石油开采、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开发研究、能源化工、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研究领域,加强协同攻关,创造条件,支持对方争取国家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双方在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策划举办重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双方加强重点科研基地的开放与合作,鼓励和选派研究人员申报、承担对方重点科研基地开放基金,或进行客座研究。

7、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南京大学接收西北大学 10 名左右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学习进修、10 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南京大学选派专家就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创新性实验的设计与管理等内容,对西北大学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南京大学接收西北大学 4 名管理干部骨干或后备青年干部学习锻炼。三、形成合力,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三、形成合力,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在教育部的亲切关怀和南京大学的有力支持下,一年来,西北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成效显著,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全校上下焕发出

8、积极昂扬的新风貌。主要是:(一)110 周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2012 年是西北大学建校 110 周年。学校坚持把校庆活动与改革发展、文化建设、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使 110 周年校庆成为凝聚力量、提振人气、鼓舞人心的一次盛会。校庆前夕,校友王岐山亲自打来电话向母校表示祝贺,李长春、刘延东、蒋树声、成思危、赵乐际、赵正永等题词或发来贺信,陈昌智、陈宗兴等中央和省市领导亲临大会,对学校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校庆前后,学校共举行“侯外庐学术讲座” 、 “杨钟健学术讲座”和“大学素质教育研究高层论坛”等学术活动 160 余场。两院院士秦大河、钱逸泰、谭天伟、周其林、涂永强、沈绪榜、徐宗本等,英国社会科

9、学院院士孙来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教育学家潘懋元、历史学家王子今、经济学家张曙光、张维迎等著名学者先后来校讲学。由我校发起,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高教学会及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与西北联大有渊源关系的高校,举办了“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并在光明日报开辟专栏,对西北联大的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进行了集中宣传。图说西北大学 110 年历史 西北大学英才谱(第四辑) 西北大学学人谱(第三集) 等正式出版。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西序春秋,弦歌百年校庆宣传片引起了较大反响。(二)侯伯宇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经中央批准,侯伯宇同志被确定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战线近十年来惟一一个全国重

10、大先进典型。2012 年 9 月,中央媒体采访团莅临我校集中采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联播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对侯先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和宣传。9 月27 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和陕西省委联合组织的侯伯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接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并发表重要讲话。侯伯宇先进事迹报告团所做的报告深深感动了首都干部师生。随后,报告团在全国巡回报告13 场,侯伯宇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提高了西北大学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成绩。今年,是学校确定的质

11、量建设年。西北大学党委和行政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从教学管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投入与服务等九个方面推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首次公布了西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主动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同时,还邀请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副司长刘贵芹等来校传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使全校上下关注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氛围更加浓郁。(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顺利通过国家“211 工程”三期验收评审,获得中央财政 1480 万元奖励,是西北地区仅有的 2 所获奖高校之一,也是全国获得奖励资金最多的高校

12、。地学学科在国际 ESI 数据库单引数位居国内高校第一。地质学、化学、工程学 3 个学科在相同领域研究机构的排名中进入了全球前 1%的行列。组织 29 个博、硕士一级学科参加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工作,目前已进入第二轮信息反馈阶段。继续推动省部共建工作,持续获得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经过全力争取,我校进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积极组织实施“2011 计划” 。由张国伟院士牵头,组织 20 余家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 70余位专家学者,组建了“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目前,正在争取中。出台了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

13、,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 。(五)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出台了西北大学“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发展的目标、思路、任务和主要措施。启动了“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 、 “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 范建平入选国家“” ,栾新军、吴奇石入选国家“青年” ,曲安京入选“” ,董云鹏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刘建妮、栾新军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刘建妮入选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马海霞、戴鹏高、刘建妮、韩志斌 4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耿国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六)开放发展取得新进展。与陕西省能源局共建支撑陕西能源

14、化工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与南京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与西南大学战略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渭南市政府、陕鼓集团、中交通力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天津市东丽区共建“西北大学天津研究院”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74 项。开展多种形式的委托培训项目,为政府、行业、企业等培训了一批应用人才。与韩国建国大学等 3 所院校续签校际合作协议,与法国波城大学等 17 所院校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接待美国、英国、日本等 17 个国家和港台地区的 39 个代表团 154 人次来校访问。美国西北拿撒勒孔子课堂正式招生。与巴勒斯坦驻华大使馆共建国内首个巴勒斯坦研究中心。开展与美国麻萨诸塞罗威尔大学 3+2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怀俄明大学 2+2 联合培养本科生及 3+2 本硕连读项目。接收留学生608 名。选派 123 名在校生赴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比去年增长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