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语文评课 19七颗钻石doc (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15991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语文评课 19七颗钻石doc (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年(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语文评课 19七颗钻石doc (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年(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语文评课 19七颗钻石doc (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语文评课 19七颗钻石doc (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语文评课 19七颗钻石doc (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语文评课-19 七颗钻石人教新课标 七课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本文以神奇的想象力编织的童话中包含着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阅读中既体会童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力,又懂得学会关心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次,听了校本研修七课钻石的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参与了互动评课活动,聆听了专家的精彩引领,受到了很大的感触和启发。“使我们的课堂扎实有效”,一

2、直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但要怎么做?却是说的简单,做起来难。诸多因素,诸多困惑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我就“提高语言实践的增量,促进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这观点结合两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所谓“实”就是“扎实有效”,即:将学生带入情境后,还应努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利用文本创设的语境理解词语,结合感悟的过程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主旨,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增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现以我以两位老师七课钻石为课例,做具体说明。 1、抓重点词语进行语言实践: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词语是有效阅读的前提。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查

3、字典、语素分析、交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会发现和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涵义,能正确体会词语的作用,而理解了词语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应用词语来表情答意。七课钻石教学中,两位老师的实践是:“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找水找得辛苦,她们都抓住了重点词“哪儿”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徐老师问“找水容易吗?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说“不容易,她哪儿都去过了,还是没有找到水。”徐老师又

4、问:“哪儿?都去过哪里呢”学生:小河、村庄郑老师说:“哪句话说明了她对母亲的孝顺?”学生找出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说明她一直找,说明了对母亲的孝顺。郑老师:“都到过哪里?”学生:“到过树林,找露水;到过小溪”郑老师:“还可能倒过哪里找?”学生说齐读。两位老师都抓住了重点词“哪儿”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去的地方多来理解小女孩对母亲的孝顺和爱,学生说的有增量,在说的基础上读,自然有增量了。2、抓语文技能进行语言实践:语文技能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强调对课文内容(人文精神、语感经验)的整体感知

5、、熏陶、积淀,将语文技能训练一并抛弃。长此以往,只能实现语文素养“三个维度”中的第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第二、第三个维度“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就必然无法进行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其实,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本的语言文字都承载一定的内容。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七课钻石教学中,两位老师的实践是:徐老师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突然从门外来了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徐老师在这里用了一个换位思考的角度,如果你是那个小姑娘,你当时

6、想喝吗?请你读读。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极想喝这水时,老师出示了“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可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里的语言实践点非常好。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后,深切体会到小女孩的爱心,对陌生人也很有爱心。郑老师在学完课文以后,出示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齐读。再出示句子:“有了这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草木丛林也都( ),许多人和动物都( )。”郑老师的这个对比说话的实践点也设计得很好,不仅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要领,还能起到概括全文,总结全文的作用。这两位老师都能在文本创设的语境

7、中训练语文技能,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力度,也解决了学生在言语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思维展开的问题,使学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让语言实践有了一定的增量。有位语文大师说过:“语文课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具有如此多样的功能,所以在阅读课上理应把读作为重要的操作要义:自由读、默读、指名读、比赛读、范读。春色满园,“读”领风骚。但我们在感叹读给语文教学带来无限春色的时候。一个越来越凸显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读的“时效性”的问题。所谓“时效性”,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有效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讲求读的时效性,简而言之,就是应该看到课堂上读的“增量”。在这两节课上,读的“增量”我认为还是不够的,两位老师都能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了,那该如何才能深入下去呢?只有抓住重点句还不够,还要到句子的字里行间去,品品重点词,咬咬重点字,不句子理解透彻了,再来朗读,就能水道渠成,就会有朗读的“增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