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导入 妙语生华──浅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398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导入 妙语生华──浅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心导入 妙语生华──浅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心导入 妙语生华──浅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导入 妙语生华──浅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心导入 妙语生华浅谈语文课堂导 语的设计导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可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怎样才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做到精心导、妙语生华,从而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摹拟实境、调动激情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讲狼一文,描摹了这样的场面:“暮色沉沉,一个人穿行森林之中,风声飒

2、飒,树叶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他加快了脚步。突然,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嗷叫,这是狼的叫声。那只狼已经出现在面前。 ”听到这里,有人发出了尖叫声。顺势引入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了情感体验,震撼心灵达到情感共鸣。 二、巧设疑问、引起悬念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论语时是这样导入的:“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年,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

3、中说到:“人类要在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2寻找智慧。孔子和论语为什么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去寻找答案。 ”三、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即引导学生揭示课题、作者概括情节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来领会题意和文意。如岳阳楼记,可简介岳阳楼,然后举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核舟记等,讲解“记”在古代是一种不定体,写法可分两类:一类是由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即属这类;一类是寓情理于景物中,如桃花源记、 核舟记。而核舟记的“记”相当于说明文体。对一些篇幅较长的

4、小说或叙事散文可采用概括情节形式导入。 四、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语文课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课的起始时,借助多媒体渲染课文的意境,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再因势利导,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兴趣浓,积极性高。如教春一文,课的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春的幻灯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入了一个色彩缤纷、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仿佛就在春天漫步。这样,学生受到感染,学起来一定会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播放流浪歌,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一个浪子的悲苦与辛酸,然后导入,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

5、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现在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我的叔叔于勒。 五、引经据典、激情引入 古诗文名句语言隽永,意蕴丰厚,千古传诵。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特点,恰当引用古诗文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这些名句的意蕴和写法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3想像,从而感受到课文的精妙之处。如学习爱莲说时,考虑到莲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这一特点,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自古以来,莲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搜索你记忆中有关莲花的名句,背给大家听。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6、雕饰。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些诗句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为什么文人都对莲花如此钟情呢?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这一导语,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莲花的美丽,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由“内在美外在美”的感受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主旨。 六、实验演示、动中激趣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而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或演示,由教师或学生以亲自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上课组织学生演示实验,强烈的好奇心为授新课创造了良好时机,而且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大胆尝

7、试有益的第一次的兴趣,也为学生谈第一次的感受积累了话题。 七、分析课题、语言感染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有时用凝炼而深情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感情,借此来导入新课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在山的那边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又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你的梦

8、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4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感情自由奔放的文学家?引亢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请同学们畅谈你的梦想。这段导语,不仅激起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且领略到语言的魅力,受到了语言美的感染与熏陶。 设计导语的方法,角度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和简洁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可忽视导语的设计,而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