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和素质培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226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和素质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物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和素质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和素质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和素质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物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和素质培养摘要:生物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 关键词:活动课 思维习惯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学生物教师,应着眼于生命科学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实际,脚踏实地进行教育改革,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以适应 21 世纪对人才的需要。生物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 一、生物活动课与学生良好思维

2、习惯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没有“疑”就没有思考,思维也就活跃不起来,创新的灵感就不会涌现;由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有些学生即使有了新的想法,也不敢提出,只是一味死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这一点与生物学科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别,学科教学中教与学是依附于教材,教学进程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师是显性的。而活动课的教与学是依附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进程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了,可见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显而易见两类课程坚持同样的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在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里,课程是服务于未来生活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2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实际产生隔膜,也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去甚远。要纠正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就应当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所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行为,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在生物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首先要打破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不要迷信书本和教师,敢于肯定自己的答案,敢于质疑。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精神的前提下,又要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其“疑”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阐明道理,实事求是,避免学生闯入误区,忽视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如

4、何将新的生物技术、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社会热点等知识让学生掌握,这就是生物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要上好活动课,关键是设计的活动方案要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要将生物园中的年桔上盆,需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成活,并在春节时多结果,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动脑去分析剪叶、保根、施肥等措施的学科理论依据,然后动手去操作、设计实验步骤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课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生物活动课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个兴趣广泛而思维处于发散状态的人,他的活动和行为有时和平常人不一样,往往难以被理解和接

5、受,甚至被认为是有悖常规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强行要求统一,那么创造性强的人的那种偏离常规的思想就会因被贬低而受到压抑,进而抑制了创造欲,埋没了创造性人才。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生物活动课程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活动课开展的效果如何,考查的重点就是学生在思维、综合能力方面是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传统的活动课程通常被窄化地理解为单纯的行为表现,是毫无教学价值和意义的,这就严重地曲解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活动3是一种由动机(其中体现着某种需要)所激励着和指引着的过程。换言之,在活动的相

6、互关系后面表现着动机的相互关系。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活动能力、感性与知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学生各种活动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活动课成员必须是自愿参加,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目标。因此,生物活动课为那些有特殊能力的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施展才能和没有发现自己特长的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促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这样有利于在活动中开展创造性活动,创造的志趣使他们团结一致,创造的结果将使他们欢欣鼓舞。 三、生物活动课程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生物活动课程具有其特有的目标、内容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形式、特点等。科学系统地挖掘各项活动中的创造成分,结合中

7、学生身心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学。这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因而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生物活动课作为正式课程出现,意味着它不是“第二课堂”,不是学生随意支配的课余生活,它有更强的综合性、活动性、创造性、广域性、趣味性、实效性特征。其层次高于课外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功能更加全面。因而,无论从实践上讲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华。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物活动课,教师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亲身体验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科学统一的4乐趣;不断树立生态学观点、进化论观点,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增强德育效应。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各种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使其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