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与德育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6819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与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与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与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与德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与德育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教材德育 论文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引发了中国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层面。语文学科教学要求文道统一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美感因素的挖掘深化和促进德育作用。 大力提倡和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引发了中国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变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已成为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基的教育的主旋律。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在其基本素质构成中,虽然科学文化素质占据主要位置,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

2、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作用、动力作用、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是人的素质的“灵魂”。因而,在教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德育仍是学科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语文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文道统一的特性,己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当然,这已不是新话题了,但如何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让“老生常谈”出新、出效果,这才更是每个语文教育者工作中应该深人思考和大胆探索的问题。 美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最有效途径。语文美育以追求充实的内容和和谐完美的形式为指归。从客观上,语文美育为语文教育学改革提供了基础和动力,还直接促进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从

3、美育人手。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包括政治品质教、思想品质教育、理想品质教育、道德教育、意2志品质教育,它必须渗透于语文教育的全过程,必须以教材为基础。而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比比皆是,而挖掘其中的美感因素,从中人手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更对德育有深化和促进作用。文学作品的功能是通过审美手段即通过对人的感染来实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帮助人们区别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使人向美、向善、向上,从而达到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语文课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欣赏文章中体现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4、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因而也就培养了憎恨丑恶事物的感情。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一个充满情趣、感人至深的语文课堂,其德育功能渗透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审美教育人手,根据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加强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可不可以看成是一个更恰当的切人点?这样做,是不是可以突出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性、恰当性、情理性的特点,避免生拉硬套,适得其反呢? 从这个角度进行语文教学,要求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美的语言如同流淌过学生心田的音乐,因此,教师利用美语贯穿全文,鼓舞、感动学生,达到“导”的作用。 (二)重视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运用,以情动情,教师用心体会教材,把语文知识和情绪体验结合起来,使

5、两者共鸣,可以让学生把智慧、情感、性格都充分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深人开掘文章的“灵魂”,使课堂教学中时时闪烁思想的光彩,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照亮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精神振作,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突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因此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教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让3学生主动去感受,而后被感染。 一、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材中思想内容明显外露的文章,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以唤起学生对文中人物、情景的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受到作品表达思想的感染,加强积极的情绪 体验,会收到比讲

6、授强百倍的效果。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等文情并茂的文章,扣人心弦、回肠荡气的朗读,常常很是激动人心,让人感悟其中蕴含的道德美。 二、点拨法。语文课加强德育,贵在巧为点拨,不露痕迹:贵在尊重学生,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如教学沁园春雪中问学生“多娇的江山为什么会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故郁的秋中“作者为什么不道内心之痛而以一句天可真凉了表达无尽的感慨?”等等,点拨学生深人领会文章内含的思想美。 三、阐发法。有些文章,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距离很远。复杂的时代背景,含蓄的象征手法,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对这样的文章进行阐发是必不可少的。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对文题的理解必须结合写作背景

7、,结合文章的写作目的,从“忘却”与“记念”似乎对立的角度人手加以深刻阐发,使学生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认识到多少爱国志士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四、讨论法。教师紧扣课文重点提出一两个问题,经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在不知不觉中,教师引导他们步步逼近问题中心,找出问题的答案,使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处于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祝福中对祥林嫂死因的质疑探讨;项链中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认识和讨论等等,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 五、以读带写法。语文教学要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

8、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而且巩固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4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如学习谈享乐主义价值观时,抓住不放,组织学生写联系社会实际的思想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错误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态度,以深化对人生的认识。这样就起到了加强德育的效果。 教有法,而无定法,只有在不断实践中继续开拓创新,才有可能进步,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中专生正是处在一个思想形成期。而现在的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但看问题易片面,偏激。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同学校教育相抵触,产生诸如不解、痛苦、迷茫,甚至失望的情绪,学习起来无精打采,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盲目模仿、追求,甚至失去自我,这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痛心疾首。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尽其所能强化德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是每个职教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一场人的素质的竞争。作为人的素质的“灵魂”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德育,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