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142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0 年代以来女性电影回首新中国电影走过的坎坷历程,会发现追随着电影发展的脚步,一代代的女性导演以她们的大胆、执著、睿智,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电影和世界电影的接轨,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一批学院派女导演如旭日东升,生机勃勃地跳入了电影导演的行列,不仅壮大了电影导演的队伍,而且由于她们的性别身份,也的确给电影创作带来了新视角、新题材和新手法。再加上近年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中国女性执导的电影和相关的电影理论研究更加异彩纷呈。本文试图对 20 年来中国女性执导的电影及研究中的有关情况,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异彩纷呈:女性电影的界定与分类 到目前为止,女

2、性电影的概念如何界定,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电影理论学者朱蒂丝梅恩把女性电影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根据消费对象而言,针对女性观众的充满情绪的通俗剧电影,号称“泪水片”(WEEPIES)。其中尤以 20 世纪30 年代至 50 年代好莱坞的通俗剧最为常见,影片大多为男性导演所摄制。另一种是依据作者而言,就是女性导演拍摄的影片。(1)这两大类型的电影,前者侧重影片的议题,只强调影片的中心议题是否关心到女性生存状况,不太关注导演的性别,后者侧重导演的性别身份,把女性电影限定在女性导演的范围内。 国内多见的分类方式是把女性电影归为三类:女性题材或主体的电影、女性主义电影、女导演创作的电影。(

3、2)其实,对女性电影的界定,简单概括实为两大维度,即创作主体和创作题材。 从创作主体上讲,强调女性电影必须是由女性执导。这里又大致分为两种不同的看法。 其一,女性执导,影片要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这一认定对影片的外在元素和内在2的表现内容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女性作家撰写剧本、女性导演或编剧指导拍片、女性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和演绎主要情节,从女性角度探讨、见证和记录历史,更要揭示女性迷人生命的多种可能性和瑰丽莫测的女性感情世界。对女性电影的这种定位,主要是受到西方女权电影理论的影响。西方女权电影理论认为,目前在电影中存在的女性在创造力上的压抑和在形象上的剥削,根源于男权社会中男女性的不平等关系。 “这

4、种关系实际上已自然化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文化和其表意系统中。 ”因此,女权主义电影,就是要“让女性对其自身的不利情况产生觉醒,并作出反应的行为,合力创造出更多以女性为主的文化现象,令旧的男权文化开始产生一种断裂,并由此变化出更有利于男女平等的情况来。 ”(3) 很显然,中国 80 年代后的女性电影批评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很大。应宇力的女性电影史纲就是把女性电影限定在这一区域内。 “所谓女性电影,并非单纯指女性导演的或以女性为主角的影片,其准确的含义应该是由女性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的并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电影、录像、DV 和多媒体实验作品”。(4)与应宇力的理解比较接近的还有游

5、惠贞。游惠贞认为,“所谓的女性影像作品,并不是单纯指女性导演的作品,或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而是指女性执导的、以女性议题为素材,并带有明显女性意识的电影和录影带作品。 ”(5)文汇报在 1989 年 3 月 9 日的本报讯如何繁荣女性创作中也明确讲到,“只有专门诉说女性由性别特点所规定的对世界、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及其困惑,着力于女性生存处境和心理历程的影片才是女性影片”。而郭培筠对女性电影阐述更具体,明确。她认为:“女性导演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去观照女性题材,无疑应是最为规范的女性电影。女性意识很显然是三个重要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6)这一立场,可以看成是对克莱儿姜斯顿以及萝拉莫薇早先提出女性电

6、影必须是对抗电影(counter-cinema)的论点响应。这里不仅3强调了女性执导,而且要求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女导演要更多地描写一些桀傲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非常态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形成的是对性别刻板的强有力的颠覆。 其二,一些研究者认为,电影和文学创作不同,女性文学可以界定为女作家写的,以女性经验、言说为主体的文学。而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需要群体智慧,很难做到编、导、演等主创人员都是女性、且主题又是关涉女性生存体验的。所以,对电影而言,女性导演的、以表现女性为主的、显示女性的真实存在和觉醒的作品,都可以算作是女性电影。(

7、7)这一看法,对导演性别属性的要求和第一种看法没有冲突。不同的是,在作品的选材上及影片表现生活的范围上限制相对宽泛,只要是以女性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表达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掌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都可以划进女性电影。 女导演王君正认为,“女性电影就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感受诉诸于电影语言。生活中有些东西是男性感受不到的,这不仅是指温柔、细腻的一面,”女导演应该把这种差别表现出来。(8)石发明的观点是,“女性电影至少是以女性特有的意识去观照生活,展示女性喜怒哀乐的生活感觉的电影。 ”(9)包括女性融于其中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的情感生活方方面面。魏国枢的一代中国电影女导演的崛起(10),马建

8、光的“女性电影”在悄然崛起,(11)梁天明的女性形象的新超越(12)等文章收网的分析对象证明了他们倾向于这一观点。 依创作题材划分女性电影的观点认为,只要片子是以女性为主角,反映女性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均可以称为女性电影,导演性别身份不重要。像香港男导演关锦鹏,因为拍了一系列表现女性生存状况的影片(胭脂扣、 红玫瑰与白玫瑰、 人在纽约、 阮玲玉等),所以,他的作品,常常被一些评论家作为女性电影分析。陆绍阳的4评价是,虽然“关锦鹏的影片并不是每一部都是女性电影,但他却是中国男导演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导演之一,也是最具女性气质的导演,细腻、敏感、唯美、富有同情心,处处表现出聆听的意愿”(13)。陆春

9、艳针对管虎的西施眼说,尽管导演管虎反对“女性影片”的提法,认为一个大老爷们哪有什么资格说拍摄女性电影,但陆春艳还是认为管虎拍的西施眼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探求女性生存状态和心灵诉求的影片。陆春艳的观点是,“影片的导演是男性还是女性并不重要,许多女性导演的作品也都是从男性主导的角度看待女性,是男性权力的体现。对女性电影而言,最重要的是要面对社会各时期各层次的女性形象,将她们的痛苦、彷徨、觉醒、反抗等构成叙事核心,细腻地传达出来。 ”(14)很清楚,这一观点认为,并不是只有女性导演才能拍得出女性电影,有时男性所创作的女性世界同样能获得女观众的认同。 目前评论界对女性电影的不同理解,对这一概念热烈讨论本身

10、也恰恰验证了女性电影及其研究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五味人生:女性导演及其电影 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第一批走上导演位置的女性代表人物是王苹和董克娜。作为时代新女性,当她们获得了和男性导演一样的权利时,其自豪和骄傲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她们也像大多数的男性导演一样,带着对革命的一腔真诚,自觉地将自己的创作和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相融合,构建起的是一个个将个人精神体验和时代的政治意图、目标完全一致的主流意识形态文本。 昆仑山上的一棵草、 第二次握手(董克娜),柳堡的故事、 槐树庄、 霓虹灯下的哨兵(王苹),都是当时热映的影片,就电影的影响力而言,这些影片在当代电影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审

11、视,就会发现这些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对当时的政策和理念做诠释,作为女性导演独特的性别视角,被淹没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之中。 5在电影领域,女性稀缺、女性意识淡薄的状况在 80 年代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批批学院派女性导演产生,以及女演员改行加入导演队伍,极大地充实了女导演的阵容:王好为、张暖忻、王君正、凌子、秦志钰、刘国权、张圆、赵元、姜树森、肖桂云、胡玫、李少红、麦丽丝、广春兰、黄蜀芹、史蜀君、陆小雅、石晓华、鲍芝芳、德勒格尔玛、乌兰、葛根塔娜、彭小莲、武珍年、卢萍、袁牧女、陈力、胡连翠、刘苗苗、宁瀛、徐静蕾、马晓颍、李虹、蒋晓真、杨阳以及香港的许鞍华等都是成绩不菲的导演。 这些导演,以一个女

12、性的细腻眼光,确实给影坛带来了一大批有意义的影片:张暖忻的沙鸥、 青春祭,凌子的原野、王好为的瞧这一家子、 哦,香雪、 村路带我回家,陆小雅的红衣少女,王君正的苗苗、 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女人TAXI女人,秦志钰的独身女人、 银杏树之恋,黄蜀芹的青春万岁、 人鬼情、 画魂,石晓华的泉水叮咚,李少红的血色清晨、 四十不惑、 红粉,胡玫的女儿楼、芬妮的微笑,姜树森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史蜀君的女大学生之死,董克娜的谁是第三者、 女性世界,张圆与于彦夫合作导演的黄山来的姑娘,鲍芝芳的金色的指甲,广春兰的富有民族色彩的火焰山来的小鼓手,武珍年的假女真情,彭小莲的女人的故事、 假装没感觉,刘苗苗的马蹄声碎,

13、宁瀛的找乐、 无穷动,徐静蕾的我和爸爸、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马晓颍的处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许鞍华的客途秋恨、 女人四十等等。这些影片,从遥远的历史过去到现实的沸腾生活,从金戈铁马的战场到融融如春的和平环境,从热闹纷繁的城市风景到涌动求变的乡村世界,色彩斑斓,应有尽有。 就创作理念而言,“女导演群体固然有着非常接近的目标与志趣,然而在追求中却显现出不同的伦理倾向。那些表面上似乎含有同一理想的作品其实在观念上相距甚6远”。(15)在她们的作品里,既有属于社会主流意识的题材,也有突出女性意识的作品。 其中王好为的电影多是比较典型的主流电影范本,诸如她创作于 80 年代的迷人的乐队、 失信

14、的村庄、 哦,香雪的主题都是当时政治生活中极为敏感的话题。戴锦华对此的评价是:“王好为比同时代的男导演更为出色而娴熟地驾驭了社会主义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成功地在主流意识形态语境中结构出一部社会情节剧式的故事。流畅的线性叙事、经典的镜头语言,健康、乐观的喜剧感,使她的影片成了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范本之一”。(16)在这类影片中让人记住的还有,陆小雅参加导演的触及反特权重大社会问题的法庭内外,姜树森导演的表现新时代青年独有风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文彦导演的反映工业改革问题的血,总是热的。这些片子都体现了女性导演作为时代新人的开阔眼界,敏锐地观察力和高度提炼、表现生活的能力。 随着女导演女性意识的自觉,

15、一些女性导演突破了几十年来对男性创作的艺术模仿,大胆亮示出属于女性自己的独有情感、志趣、生活、追求。史蜀君的女学生三部曲女大学生宿舍、 失踪的女中学生、 夏日的期待展现的是青春期的女孩子的生活情态和困惑;王君正的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对比了今昔两代妇女命运的不同,表现了新社会的女人在掌控自己的命运后给自己、给山林生活带来的温馨与活力;凌子的原野从女人原始力量的角度来探索女性命运;彭小莲的女人的故事讲述了几个农村女性意识觉醒后的自主自立;张暖忻的沙鸥表现的是女性运动员永不言败的顽强精神,青春祭描写了女主人公险些滑过的青春之美和对这一美好经历的虔诚的怀念;李少红的红粉把妓女题材放在历史多元化中表现它的

16、独特性;黄蜀芹的人鬼情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深刻揭示了女性难以言说的人生苦痛。这里林林总总汇集的是女性独有的、隐秘的、多基调的五味人生。 女性导演风韵别致,色调斑斓的精彩影片,为 80 年代后的中国电影界绘出了一道亮7丽的风景。1986 年 5 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适时在京召开了“新时期女导演创作回顾研讨会”,陈荒煤对在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十多位女性导演拍摄了 100 多部电影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她们“在新时期的电影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17)。事实也是这样,在 80 年代中期女性导演的电影成绩卓然,频频得到各种奖项。1985 年在文化部颁奖的 15 部优秀电影中,就有 7 部是女性导演的电影。长影姜树森一人执导的 7 部影片中就有两部获得了文化部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