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镜下提高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探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44558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镜下提高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镜下提高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镜下提高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镜下提高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镜下提高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探讨摘 要目的:提高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通过 2001 年元月至 2008 年 2 月,21例胃内肿物患者取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方法。结果:经活检查组织学诊断,并发现低分化腺癌 5 例,低分化鳞癌 3 例印戒细胞癌 1 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 3 例,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3 例,慢性活动性胃溃疡 5 例,胃癌未知浸润程度 1 例,占 4.76%。胃癌确诊阳性率 9 例,占 42.86%。结论:正确的活检钳型号的选择、活检钳操作的技巧、活检部位的选定以及标本固定的方法,可明显提高胃癌活检确诊阳性率。 关键词电子胃镜;胃癌;活检阳性率;方法 ;探讨 胃

2、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各种肿瘤之首,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 23.02%。胃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对数线性递增,男女分别为31.4120.5/10 万和 15.951.1/10 万,尚无明显下降趋势。胃癌好发年龄 4059 岁,男女性别之比为 2.06:11。活体细胞检查为确诊胃癌必要手段。2001 年元月至2008 年 2 月,我院胃镜室共做胃镜检查 2996 例,诊断为胃内肿物 21 例,全部取活体组织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确诊胃癌为 9 例,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 例胃肿物患者中,男 18 例,女 3 例,男女之比 6:1。确诊胃癌患者中男

3、 6 例,女 3 例,男女之比为 2:1。年龄最大 79 岁,最小 16 岁,平均年龄为 53 岁,其中 40岁以上 17 例,占 80.95%。病程:1 个月内 5 例(23.8%),26 个月 4 例, (19%),2612 个月 2 例(9.52%),3 年 1 例(4.76%),3 年以上 6 例(28.57%)。内镜检查:21例胃癌的部位分布:胃窦部 11 例,占 52.38%,胃体部 6 例,占 28.57%,幽门口癌4 例,占 19.05%。 1.2 方法 1.2.1 活检钳型号的选择 活检钳型号的选择很重要,发现胃内肿物后,应选择 FB-55K-1 型号的带针的鳄咀型活检钳,而

4、如果选用 FB-25K-1 的有窗标准型活检钳或 FB-23K 有窗活检钳采集的活体组织标本胃癌阳性率低。 1.2.2 活检钳操作技巧 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我们发现,当选定要采集标本的部位后,插入活检钳前,内镜医师先调好钳瓣的方向。调好钳瓣方向后将活检钳瓣置于关闭位,内镜医师由内镜钳道管插口插入。操作中必须在顺滑条件下插送活检钳,用力不能太猛,护士动作迅速、手法要轻巧、适当。寻找到目标后,张开活检钳瓣,内镜医师将活检钳对准活检部位并接触到需活检的组织,护士收拢活检钳瓣,将活检钳从活检钳管道中抽出。 1.2.3 活检部位选定的方法 活检取材部位选择是否适当,是能否取得组织标本的关键。要重视第一块标

5、本取材部位的选择。发现病变后,应仔细观察其全貌,选择最适当的部位作为,第一块标本的取材部位,以免活检后出血影响以后取材的准确性。活检标本数不应太少,一般 68 块为宜。尽可能深取,必要时可在第一次取材部位继续作第二次深取。取材不应集中在一处,分散取材获得阳性标本的机会较多。活检与刷检结合可互补不足,提高阳性率。刷检和活检相比,其刷检的面积较活检大。尤其在活检取材较困难时,刷检常可取得阳性标本。 1.3 活体组织标本的固定 3活检组织标本要在活检纸上排列好,并间隔一定距离排列。排列过密或重叠放置,都会影响活检阳性率。标本用 10%甲醛溶液或 95%乙醇固定在标本瓶内,密封好及时送病理科检查。 2

6、 结果 21 例胃内肿物患者中,低分化腺癌 5 例,低分化磷癌 3 例,印戒细胞癌 1 例,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3 例,异常增生 3 例,中重度慢性活动性溃疡 5 例,胃癌未知浸润程度 1 例,占 4.76%,胃癌阳性率占 42.86%。 3 讨论 胃癌发病普遍,地区差异显著,其流行情况一般北方比南方高,沿海比内地高,以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东北及内蒙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2。胃癌在胃内可分布于任何部位,其中以胃窦部最多,约占 50%,其余分布在其它区域。活体组织检查为确诊的必要手段,镜下多点活检法大大提高胃癌的检出率。活检取材部位是否适当,是能否取得组织标本的关键。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凹陷性病

7、变在凹陷边缘内侧四周以及凹陷的基底取材;浅凹陷病变主要在基底部;深凹陷在病变内缘,因外缘常为正常粘膜,而基底部有较厚的坏死组织,且易穿孔;隆起病变分别在顶部及基底部取材。为判断病变的范围,还应在距癌灶贲门侧 35cm 处取 12 块,单独固定送检;取材数目以 46 块为宜,应分散在病灶各处。第一次活检十分关键,在粘膜粗糙和触之易出血的部位取活检阳性率较高。镜检中发现一个癌灶后仍要仔细观察其他部位,以免遗漏多发癌灶。本组病例诊断前多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史,表明胃癌前来就诊者多因伴随疾病而就诊。胃癌是被意外发现的。本组 40 岁以上可疑胃癌患者居多,有 17 例,占 80.95%,所以

8、40 岁以上的患者,4若出现上腹隐痛,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及呕吐、消瘦、乏力者都应常规行胃镜检查,查明原因。对癌前病变患者,包括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等病变,进行密切观察、随访,方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本组胃癌阳性率偏低,因此不要过分强调活检病理诊断,由于活检组织太小,病理有时难以确诊,若临床高度怀疑胃癌但反复活检又不能确诊者应考虑手术治疗3,以免耽误病情。 参考文献 1杨云生、刘庆森,主编.实用消化内镜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378. 2李改焕,主编.内科护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0124. 3甘涛、王一平、杨锦林.胃癌性溃疡假性愈合原因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2982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