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38498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 例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 吸力学动态监测作者:李翠玉,陈继昌,龙苹,覃文华,蒋永江,梁卓信 【摘要】 目的 研究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型呼吸衰竭新生儿 24 例分为两组,每组 12 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并进行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在高频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 2、12、24、48h 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过度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 C 随疾病的好转逐

2、渐增加,撤机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R 在撤机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V在撤机前明显升高,MAP 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均0.05)。结论 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对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高频通气是治疗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婴儿,新生;高频通气;呼吸力学新生儿型呼吸衰竭是指新生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青紫,动脉氧分压(PO2)低于 6.67kPa 且伴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是新生

3、儿科急危重症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高频通气是机械通气的一种形式,是应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通气频率进行通气。笔者对在我院 NICU 中应用高频通气治疗的212 例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了呼吸力学指标的连续监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5 年 6 月2006 年 11 月在我院 NICU 住院的患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 24 例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按照 1986 年全国新生儿会议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24 例患儿肝肾功能均正常,均在生后 12h 内入院。男 15 例,女 9 例;出生体重 13002953g,平均 1606g;胎

4、龄 2936 周,平均 31.24 周。24 例原发病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随机分为观察组 12 例,对照组 12 例。两组性别、年龄、胎龄、体重及病情等方面符合齐同配对原则,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常规检查血糖、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多参数监护仪监护生命体征;X 线胸片检查。常规治疗原发病、禁食补液、对症支持等。观察组用德国产的 Babylog8000 呼吸机采用高频震荡通气加间歇指令通气(HFOVIMV)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该呼吸机同时具有常频通气、高频通气和呼吸力学监测功能,IMV 呼吸频率设置 510 次/min,HFOV 频率 1012Hz,振幅调至看到患儿

5、胸壁有合适的振动为止,流量 810L/min。监测记录在高频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 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过度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进行治疗,呼吸机参数初调:流量 810L/min,吸入氧浓度(FiO2)0.40.6,吸气峰压(PIP)1.962.94kPa,呼吸末正压(PEEP)0.290.69kPa,吸气时间(It)0.40.6s,呼吸频率(RR)4060 次/min。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病死率。3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1.5

6、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测得值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 12 例中痊愈 10 例,治愈率为 83.33%;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1 例;死亡 1 例,病死率为 8.33%。对照组 12 例,痊愈 9 例,治愈率为75%;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1 例;死亡 2 例,病死率为 16.67%。两组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 分别为 0.25、0.38,P 均0.05)。观察组治愈的 10 例均一次撤机成功,对照组治愈 9 例有 1 例第 1 次撤机失败,行第 2 次上机。 2.2 HFOV 治愈的型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 见表 1。由表 1

7、可见 C 在治疗后逐渐增加,治疗前及治疗后 2、12、24、48h 时间段与撤机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 均0.01);R 在撤机前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 时间段(P 均0.01);C20/C 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 均0.05);MV 逐渐增加,撤机前 MV 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2h(P 均0.01);MAP 在治疗过程中各时间段逐渐降低,与撤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或 0.05)。表 1 HFOV 治愈的 10 例型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略)注:与撤机前比较,a:P0.01 或 0.05,b:P0.053 讨论高频震荡通气是一种小

8、潮气量、低周期压力变化和超生理呼吸频率的肺泡通气方式2。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肺泡均匀膨胀,改善气体交换及肺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合及促使二氧化碳的排出,可以有效地避免肺泡过度扩张所致的气压伤和慢4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动力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因此,在完成初始通气参数设置和患儿开始接受通气后必须对其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正确评估通气策略的有效性3。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作用下肺容量的改变,表示肺和胸壁被扩张的容易程度。分为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两种,动态顺应性为在进行潮式呼吸或机械通气时气体进出肺泡过程中所测得,反映肺组织顺应性和气道阻力,降低时提示肺顺应性降低或气道

9、阻力增加4。每分通气量为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当每分通气量不足时,可造成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即型呼吸衰竭。本组应用高频通气对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呼吸力学动态监测的结果显示,C 和 MV 在治疗后随疾病的好转逐渐增加,在撤机前明显增加,提示随疾病的逐渐好转,肺和胸壁的弹性阻力渐降低。呼吸衰竭患儿顺应性迅速增加,表明肺部病变明显好转,相反表明肺部病变严重或无明显变化,肺部病变的情况通过对本研究对象胸部 X 片检查也支持。因此,对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的动态监测,不仅能够评估通气策略的有效性,也能推测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肺过度膨胀是指吸气停止时肺顺应性突然下降或在吸气压力输入并没有明

10、显增加时吸入压力升高。肺过度膨胀可导致容量伤和气压伤。过度膨胀系数 C20 是指在最后 20%的吸气压力的潮气量增加部分,如果在最后 20%吸气压力时容量增加很少,C20/C 将小于 1,提示肺过度膨胀5。本组 C20/C 均大于 1,临床上未发现气压伤的发生。说明高频通气时行 C20/C 的动态监测,可以避免气压伤的发生。Balsam 等6报道动态顺应性大于 0.110.15ml/kPakg-1 时,撤机成功率 9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愈的 10 例一次撤机成功率 100%,撤机时 C 值为(0.0720.019)5ml/kPakg-1,撤机成功的 C 最低值为 0.06ml/kPakg-1

11、,明显低于上述报道;撤机成功的 MV 值为(0.980.2)L/min。撤机时的 C 值、MV 值较袁雄伟等5报道的常频通气时的这两项值高,说明高频通气对这两项参数的改善好。提示高频通气时动态监测 C、C20/C、R、MV,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撤机时最佳的 C 和 MV 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中治愈率观察组83.33%高于对照组的 75%,病死率观察组 8.33%低于对照组的 16.67%,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可能与本组研究资料病例数少有关。高频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参考文献】1 全汉珍,黄德珉,

12、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1-465.2 McGettigan MC, Adolph VR, Ginsberg HG, et al. New ways to ventilate newborns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J. Pediatr Clin North Am,1998,45(2):475- 509.3 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118.4 Smith J, Vanlierde S, Devlieher H, et al. Birth weight a

13、nd early lung compliance as predictors of short-term outcome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S Afr Med J,1995,85(11):1157.5 袁雄伟,邓继岿,刘晓红.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3):201-203.6 Balsam MJ, Jones JG, Watchko TF, et al. Measurement of pulmonary mechanics prior to the elective extubation of neonates J. Pediatr Pulmonol,1990,9(4):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