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3128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影响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影响 LASIK 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分 析【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 LASIK 术后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的手术设计方案。方法 对 380 例(751 眼)接受 LASIK 手术的近视患者中出现视觉质量下降的 35 例(70 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分析。结果 综合分析与以下因素有关:术前屈光度、瞳孔大小、主视眼转换及激光切削中心偏移、术前是否配戴隐形眼镜。而与视力、眼压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LASIK 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与众多因素相关,术前严格检查筛选、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合理手术设计可明显提高视觉质量。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视觉质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2、LASIK)在我国已开展 10 余年,在治疗近视、远视及散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准分子激光设备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病理性的、炎性并发症逐渐趋于减少,但往往会出现一些视觉功能方面的问题,人们对视力的要求不仅仅只是裸眼视力的提高,所期待的是更好的视觉质量,本文通过对在我院进行 LASIK 手术的近视患者 380 例(751 眼)中出现视觉质量下降的 35 例(70 眼)做了相关检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 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的手术设计方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5 年 6 月2006 年 1 月,在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手术

3、患者 380 例(751 眼)中有 35 例 70 眼在术后 1 个月仍自觉有程度不等的视觉质量2下降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女 23 例(46 眼),男 12 例(24 眼),年龄 1848 岁,平均 28 岁。术前屈光度:术前球镜屈光度为-1.00 DS-14.00 DS,散光-0.25 DC-4.50 DC。所有患者屈光度均稳定 2 年以上,曾配戴隐形眼镜者 20 例(38 眼),均在术前停戴 2 周以上,经详细严谨的术前检查排除青光眼、圆锥角膜等眼部其他病变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全身疾患。1.2 视觉感受 视物重影者 21 例(42 眼),占 60.00%;视近物疲劳、眩光、暗视模糊 15 例(

4、30 眼),占 42.86%;眼干涩、视物不能持久等其他视物不适者 12 例(16 眼),占 22.86%。1.3 方法1.3.1 瞳孔 采用电脑验光仪(Topcon 8000)进行暗室下瞳孔测定。1.3.2 屈光度 采取散瞳检影、电脑验光及插片验光确定。1.3.3 眼压 采用非接触眼压计(Topcon CT-80)进行每眼 3 次测量后取平均值。1.3.4 激光切削中心 采用角膜地形图(TOMEY 型)进行检测。1.3.5 主视眼检查 用主视眼表检查主视眼别。1.4 手术方法 采用美国科以人公司鹰视世纪波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和法国Moria-2 型旋转式板层角膜刀进行手术。角膜瓣厚度 130

5、m,光学区 5.56.5 mm,治疗区 7.19.5 mm。2 结果3对 LASIK 手术后出现视觉质量下降的 35 例(70 眼)患者的年龄、屈光度、眼压、视力、瞳孔大小、主视眼别以及激光切削中心、配戴角膜接触镜等 8 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前屈光度、瞳孔大小、主视眼别转换、激光切削中心偏移及术前曾配戴角膜接触镜者与视觉质量下降有密切相关性,LASIK 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影响因素,见表 1。表 1 LASIK 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影响因素3 讨论视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物理现象,部分患者 LASIK 术后虽获得良好裸眼视力和接近正常的屈光度数,但并未感到视物清晰、舒适,出现功能性视力下降,影响了

6、视觉质量,功能性视力是由美国眼科基础和临床科学学会提出,即影响生活质量的视力。本组 380 例(751 眼)LASIK 术后患者中出现视觉质量下降率为9.32%(70/751),较文献报道的 15%复发率低1。 3.1 与术前暗室下瞳孔直径、光学治疗切削直径关系 LASIK 术中光学治疗切削区通常设计为 6.5 mm,而某些近视患者因角膜厚度相对较薄,切削直径缩至为 6.5 mm 甚或 5.5 mm,采用小光学径切削可减少切削深度,但激光切削直径过小或瞳孔过大,光线通过了治疗区以外的角膜部分,近视的模糊圆重叠在通过中央角膜成像的清晰像上,而且小光学径常因角膜中心的曲率锐变易产生眩光并发症,尤其

7、在高度近视中,切削光学径大多在 5 mm 以下,更易发生2。在中央瞳孔区直径约 4 mm 的区域近似球形,周边部逐渐扁平,因此中央部的波前像差较小,当瞳孔直径7 mm 的区域时,会增大波前像差3,并且引起球差。但如果要增加光学区直径,势必要增加切削深度,也增加了中央岛的可能性。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瞳孔过大同时度数过深者应谨慎设计,甚至劝其不采用此类手术方法。43.2 与患者年龄、屈光度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视觉质量问题越多,尤其多见于 40 岁以上患者,高龄患者以高度或超高度近视为主,随着预矫屈光度的增加,其激光切削直径越大,切削深度增加。由于角膜厚度有限,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要在保

8、证角膜安全性的前提尽可能矫正屈光度,不得不采用较小光斑切削。因而高度或超高度近视一般设计的激光切削直径较小,易造成眩光和视物模糊,视觉质量下降。有报道在 LASIK 时,年龄是位于切削范围、切削深度之后第 3 个主要影响因素4。为减少术后屈光度数回退及眩光的发生率,采用大切削直径矫正部分屈光度数,术后配低度镜矫正,往往视觉质量更理想。3.3 与手术前后主视眼变换关系 主视眼视远时起主导作用,非主视眼视近时起主导作用,Schachar 认为主视眼视物时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中枢神经而非主视眼辅助主视眼的视力,在主视眼神经冲动的带动下非主视眼逐渐恢复聚焦功能5,若手术前后发生了变化,干扰将对视觉神经网

9、络产生影响,原有的双眼视觉系统发生转变,则会产生视疲劳现象。手术设计时可考虑将主视眼增加-0.25 D 或非主视眼降低-0.25 D。3.4 与激光切削中心偏心关系 准分子激光切削过程中,眼球不自主的颤动、固视不良或头部移动均可造成激光束偏中心切削,偏心范围在 1.01.5 mm,导致术后散光度数增加及出现眩光、暗光下视物模糊,夜间驾车困难68者进行眼固视训练尤为重要,术中注意患者头位、制作角膜瓣前行瓣缘定位以免眼球出现旋转,观察瞳孔中心与视轴中心有无偏移以减少偏中心切削。3.5 与曾配戴角膜接触镜关系 长期配戴接触镜后,容易引起角膜形态的不规则性改变,影响角膜的正常生理9使眼表面细胞损伤,影

10、响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5减少或成分变化引起干眼10者视物不能持久,容易疲劳。术前应适当延长停戴时间,滴用人工泪液。3.6 与术后视力及术前眼压关系 本组出现视觉质量改变 35 例(70 眼)中,发现与患者视力及眼压无明显相关性。LASIK 治疗近视具有预测性好、精确度高、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视觉问题而影响治疗效果。综上所述,LASIK 术后视觉质量下降与众多因素有关,可通过术前严格检查筛选、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合理手术设计可明显提高视觉质量,降低其发生率。【参考文献】1 吕帆,王勤美.进一步重视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482-485.2

11、沙翔垠,张效房,孙秉基,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手术治疗近视临床相关因素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4):315-317.3 诸仁远,瞿小妹.应当重视波前像差的应用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3-5.4 许琛琛,王勤美.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 LASIK 手术的影响杂志.眼视光学杂志,2002,4(4):205-207.5 张铭志,杨晖.巩膜扩张术治疗老花眼一例.眼视光学杂志,2000,2(4):243.6 Applegate RA,Howland HC.Refractive surgery,optical aberrations and visual performan

12、ce.J Refract Surg,1997,13:295-299.7 Aktune R,Aktune T.Centration of excimer 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and changes in astigmatism.J Refract Surg,1996,12:268-271.68 陆文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87-90.9 金婉卿,冷学兰.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5,13(1):86-87.10 郑蕾.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与干眼症相关因素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478-4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