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71354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CT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CT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T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CT 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 中的价值作者:郭玉芳赵桂玖常占营金先景王庆兵杜红升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对致密型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看能否随着 CT 技术的更新和完善,确认一种更经济的检查方法。方法 15 例乳腺癌患者均行 X 线和 CT 检查,乳腺摄片时间为月经后 10d 内,CT 检查在摄片后一周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X 线诊断乳腺癌 10 例,准确性为 66.7%。CT 诊断乳腺癌12 例,准确性为 80%。结论二者相比较,MDCT 低剂量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比钼靶检查有明显的优越性,性价比较高,可以考虑列为致密型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常规检查

2、方法。 【关键词】CT 低剂量乳腺癌诊断 乳腺癌的 CT 诊断,国内外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是随着 MRI 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防护意识的提高,CT 扫描的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中逐渐退出主流。然而 MRI 高昂的费用注定该项检查不能常规应用于所有病人。随着 CT 技术的更新和完善,低剂量 CT 扫描在临床大量开展,乳腺扫描的放射剂量减少到 2-3MSv,低于或等于年本底辐射量。笔者想通过低剂量 CT 扫描,提高致密型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 15 例乳腺癌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 38(2845)岁,均以乳腺肿块就诊,均为致

3、密型乳腺,5 例经手术治疗,10 例穿刺活检证实。 2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知情同意下,采用 GEAlphaST 钼靶机,常规摄双侧乳腺头足位(CC)、内外斜位(MLO),对拟诊或疑似病例再用 PhilipsBrilliance64 排 CT机及 MX8000 双排 CT 机低剂量平扫。15 例患者均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腋窝顶部至乳房下界。扫描参数为 120Kv,50mAs,层厚 1-1.3mm,pitch 值为 1.0,窗宽为250Hu,窗位为 3545Hu。然后,根据病变大小对兴趣区作层厚为 0.5-1.3mm,最大矩阵 10241024 重建,必要时加做 MPR 等重建项目。全部病

4、例平扫后均未作增强检查。 1.3 图像分析 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对 15 例乳腺癌的钼靶及 CT 图像资料进行双盲法分析,测量肿块大小、位置,分析乳腺癌的征象,并着重分析钙化数目、形态,且两人达成一致结果。 2 结果 2.1 征象分析及诊断率 2.2CT 特征乳腺肿块:本组中 15 例 CT 显示肿块 12 例,占 80%,高于 X 线的66.7%。肿块分叶有毛刺征、伪足者 12 例,占 80%,也高于 X 线的 66.7%。钙化:显示钙化者 8 例,占 55.3%,主要为针尖状、泥沙样、条索状,高于以往统计数据。位于肿块内的钙化 CT 检出率 33.3%,明显高于 X 线检查的 20%。

5、肿块外的钙化CT 检出率 40%,略低于 X 线检查的 53.3%。皮肤增厚及收缩 2 例,占 13.3%,与 X 线诊断率相当。乳腺后脂肪间隙消失,侵犯胸壁者,CT 诊断 1 例,占6.7%,X 线未发现。腋窝或(和)内乳淋巴结肿大 4 例,占 26.7%,高于 X 线的20%。 2.3 CT 诊断本组 15 例乳腺癌 CT 诊断正确 12 例,正确率为 80%,3 例均误诊为乳腺增生。 3 讨论 3.1 低剂量 CT 扫描的可行性本组病例使用低剂量 MDCT 扫描,毫安秒为 50mA,单3次扫描的 CT 剂量指数(CTDl2vol)2-3mGy,常规乳腺摄影为 0.13MSv1。但是,常规

6、钼靶摄影乳腺对射线的吸收率为 98%左右7,而 CT 为高千伏摄影,穿透性强,乳腺对射线的吸收率远低于钼靶,所以 CT 检查对乳腺的不良影响并不会增加200 倍。 低剂量 CT 扫描时会增加图像噪声,但所获得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病灶形态、边缘、钙化及密度不均等征象均与常规剂量 CT 扫描相同2。致密型乳腺在常规钼靶照相时,由于组织致密,显示的肿块征象及病灶的特征明显少于非致密型乳腺,钙化的发现率也相对较低。既然很多可疑病例被要求三个月后短期复查,再接受一次 X 线照射,那么不如早期做一次 CT 扫描,能获得包括早期钙化、腋窝淋巴结在内更多的信息,不仅有利于病变的早期定性,为病

7、人争取三个月的宝贵时间,同时可以辅助进行临床分期,为术前作更充分的准备。相比 MRI 检查,患者不需要负担更昂贵的检查费用,也不必接受一次造影剂的注射,获得另一种疾病 NSF 的可能。还有一些患者根本不能耐受长时间 MRI 检查,那么,一种更方便快捷、更经济的检查对患者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的。之所以仅限于 CT 平扫,没有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是考虑到降低射线剂量及经济方面的原因。 3.2 乳腺癌的 CT 表现与其病理基础的关系乳腺癌的影像征象的复杂与其病理变化的多种多样密切相关。乳腺癌大体病理观察特点为病变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有放射状小梁从实质向四周脂肪伸展而呈明显的星状或蟹足样。CT 表现肿块

8、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伪足,此为乳腺癌较有特征性的征象3。乳腺癌侵及皮肤,堵塞皮内及皮下淋巴管,可造成皮肤水肿增厚。CT 表现乳头后方或邻近的癌灶易致皮肤增厚,此征象对判断乳头后方肿块的良恶性有很大帮助,但见于临近乳头或晚期病变,显示率并不高。钙化:乳腺癌钙化与癌细胞的坏死、癌细胞本身4的代谢、乳腺内组织坏死后引起的钙盐沉着等因素有关4。钙化可出现在癌巢或癌巢外的乳腺组织中。腋窝和/或内乳淋巴结肿大,以短径大于 10mm 为标准5。3.3 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 BI-RADS 将乳腺钙化表现类型分为典型良性、中间性(不能定性)和高度可疑恶性三类。良性病变的钙化多较粗大

9、,形态可呈颗粒状、爆玉米花样、粗棒状、蛋壳样、新月形或环形,密度较高,分布比较分散;而恶性病变的钙化形态多呈细小砂粒状、线样或线样分支状,分布上常呈簇状、线样走行或段样,大小不等,浓淡不一,钙化可位于肿块内或外。在一些早期病变中,钙化可能是乳腺癌唯一的早期征象6。可以认为,从分析钙化入手,能增加乳腺癌的诊断率。本组病材选取病例均为致密型乳腺,钙化的发现率较既往报道高,主要是肿块中的钙化检出率有所提高,乳腺癌的肿块中可以发现中间性及恶性钙化,由此提高了肿块型病变的诊断率;当然在非肿块乳腺组织中,钙化的检出率略低于常规钼靶。分析原因,应该是因为致密型乳腺中组织重叠较多,常规钼靶摄片肿块内的钙化被掩

10、盖,而 CT 检查避免了组织重叠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超大矩阵重建及 MPR 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 CT 检查的空间分辨率,所以对肿块内的钙化检出率明显提高,而对于没有发生肿块的乳腺组织,常规钼靶摄片的高空间分辨率降低了组织重叠带来的影响,使得钙化的检出率仍然高于CT 检查。总而言之,因为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低剂量 CT检查对于发生肿块的致密型乳腺,能更早检出病变中的钙化,从而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3.4 低剂量 CT 在致密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由于 CT 密度分辨率高,而且横断面扫描无组织重叠的影响,所以 CT 扫描易于发现乳腺肿块,特别是致密型乳腺肿块,较常规钼靶摄影

11、有明显优势。乳腺癌的基本征象:包括边缘毛刺、钙化,特5别是钙化,以往认为钙化在 CT 中发现率较低,但在本次对照中,肿块型病例钙化检出率明显提高,应用合适的窗宽床位,能较钼靶更早发现其中的中间性及恶性钙化。乳腺癌分期:CT 扫描能够判断腋窝及内乳淋巴结转移情况,显示肿块侵犯的范围、有无肺内转移灶,这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手术定位:对于临床未能发现的隐匿性病灶的手术,CT 可以定位,指导手术。局限性:BI-RADS 定义的钙化,包括钙化的形态、分布,CT 由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不能很好地鉴别钙化的分布,所发现的钙化主要是从大小、形态及分布密度分析。 综上所述,乳腺低剂量 MDC

12、T 扫描,大大降低了受检者的 X 线辐射剂量,在了解乳腺肿块的内部结构及钙化,显示肿块的边缘情况及对周围胸壁的浸润程度,了解腋窝 T 纵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等方面同常规剂量扫描一样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和常规钼靶摄片相结合,能够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作为致密型乳腺癌的常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吕滨主译.心脏 CT 血管造影手册 PobertPelbergWojciechMazur.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ISBN:750913118. 2王建俭,成峰,吴凯宏,周林峰,张世培.低剂量 MSCT 乳腺扫描临床应用.实用全科医学,2007 年 8 月第 5 卷第 8 期. AppliedJournalofGeneralPractice,August2007,Vol15,No18. 3徐开堃.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治疗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592593. 4徐金刚.乳腺钙化的病理形态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7(3):157. 5凌贤才摘.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CT 与病理对照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1992,15(3):169. 6刘佩芳.乳腺影像诊断必读.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ISBN 号:9787509112694. 7乳腺摄影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燕树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