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06343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社会保障法规规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的相关试题吗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第二章 养老社会保险第三章 失业社会保险第四章 医疗社会保险第五章 工伤社会保险第六章 生育社会保险第七章 社会福利第八章 社会救助第九章 社会优抚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本章共分为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含义二、社会保障的特点和功能三、社会保障的内容和体系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给付五、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一、社会保障的概念1.一般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各种项目的总和。 2.国外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英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

2、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美国:社会保障是安全网,对生老病死、伤残孤寡、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方面提供安全性保护。德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为因生病、残疾、老年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其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 法国:社会保障是使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不预之灾,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在生活上提供保障。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而追求到的一种社会成果,这些政策

3、和措施是对因疾病、失业、年老以及死亡而中断收入来源、陷入贫困的公众(或者是其中的大部分)加以保护。我国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3、各国对社会保障定义理解的共同点认为社会保障是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不仅与政治、文化有关,而且还受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是个多维的概念。二、社会保障的含义对社会保障的概念要给予比较全面的、准确的、科学的概括,至少从以

4、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补偿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以稳定社会。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基于人的生存权的保护,二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3、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社会成员只要符合社会保障的条件,就应该无一例外地成为社会保障的对象。但是就具体的保障项目来讲,谁被保障,谁不被保障,是有严格的限制的。如社会救助只包括在基本生存上遇到困难的特殊社会群体; 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社会立法:即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确定社会保障的范围、资金来源及支付标准等基本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得以实现。三、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对象1

5、.保障的一般对象社会保障的一般对象全体社会成员。按经济活动性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国家公务员(包括军人、我国包括比照国家公务员待遇的人员)、工商业工人、农业工人(包括渔业)实现农业商品化如在农场工作的人员以及个体劳动者。 2.具体的保障范围:视保障的原则及国情而定。实现普遍性原则国家:保障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实现特殊性原则国家:保障对象有选择,为部分社会成员;我国的社会保障范围:面向社会全体成员,但许多项目只面向城镇的工薪阶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设之中,由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决定。大多数地区农民是家庭保障。但如果进城打工,就应该受到保障;发展趋势:随保障内容的完善而不断扩大。但何时扩大

6、到更广的领域,要视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承受能力而定。本节重点:1、社会保障的一般概念2、社会保障的含义选择题:1. 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单选)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2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单选)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C思想教育是非题:1、社会保障不是一项社会安全制度(1) 错,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安全制度。(2) 因为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使社会成员不至于因为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陷于贫困。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一、社会保障的目的和意义制度设计的目的:

7、维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1、经济目的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2、政治目的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二、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社会性社会保障对象具有社会性,即其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社会性。社会共同承担制。 二是强制性各国均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观随意性。社会保障所规定的某些保障项目,不论个人或雇佣单位愿意与否,都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参加并接受其保障;社会成员个人无权选择所参加的社会保障

8、的项目、待遇,社会保障机构也无权拒绝社会成员享受其权利的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立法形式保证实施,符合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缴纳,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某市外商投资企业以本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理由,拒绝参加企业的基本社会保险。问外方老板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要点: (1) 不对。(2) 城镇企业参加基本社会保险是政府立法规定的,立法范围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3)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参加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是应参保企业的义务,是其职工应享有的权利,因此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社会保险。三是普遍

9、性保障项目普遍:社会保障的项目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多个方面;保障对象普遍:覆盖至全体社会成员;四是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案例分析某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以及留住人才为由,只为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缴纳了社会保险费,问该企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要点:(1)不正确。(2)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为所有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只为部分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违背了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五是互助性横向互济:部分保障项目如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

10、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此外,还有企业间、地区间的互济;纵向互济:代际之间的互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体现的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反哺。 案例分析:某企业是一家私营企业,于 2001 年建成投产,招收的均是 30 岁左右的年轻劳动力。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该企业按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但该私营企业主以本企业没有退休职工为由,只答应承担与本企业员工相关的社会保险费用,拒绝缴纳社会统筹的其他社会保险支出。请问:该企业老板的做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分析要点:(1)该企业老板的做法是错误的。(2)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实现社会统筹的原则,也即全社会各类企业按照相同的资金筹集原则,缴纳

11、各类社会保险基金。(3)企业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中,一部分划入本企业职工的帐户,另一部分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在不同的地区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统筹。因此仅为本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做法违背了社会互济的原则,不利于社会统筹。六是储蓄性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其实质是“取之于已,用之于已。”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特点: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机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经济、无法协调效率与公平等。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与以政府

12、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干预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2.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 社会减震器” 。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 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客观地描述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社会保障的公平功能(即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功能)起点公平: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不致于因先天不足或

13、生活无保障而陷入生存困境;过程公平:则意味着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让一部分竞争的失败者重新参与社会的公平竞争;结果公平:而社会保障所具有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在客观上起到了降低社会成员发展结果的社会不公平性的作用。(公平是相对的) 2、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社会保障费、国家资助(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经过长期积累,数量巨大,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支柱。平衡需求功能:经济要保持健康的发展,就要保持需求与供给的总体平衡。在经济扩张时期,就业比较容易,失业率低。在经济紧

14、缩期,找工作困难,失业率高,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保障被称之为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当经济衰退而失业增大时,由于失业给付,抑制了个人收入减少的趋势,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以购买力,从而具有唤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而当经济高涨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因此增大,减少了社会需求急剧膨胀,最终又使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可见,社会保障支出自动地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变化情况呈现出反方向增减变动,这就是社会保障支出手段的“内在稳定器” 功能,以支出为手段,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自动地平抑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现

15、象,维持社会安定,促进和保持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的环节,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将高收入者以征税的形式收上来,通过财政手段转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通过失业救助,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就业培训,又使得失业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业。促进劳动力有效配置:通过社会保障调控,劳动者无后顾之忧,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部分劳动力则通过失业救助,找到了最能发挥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实现了有效配置。选择题:以下哪些是现代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可多选)A.实现共

16、同富裕 B.维护稳定社会 C.保持社会公平 D.促进经济发展三、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经济发展状况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发达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高福利,发展中国家面向部分成员的保障,我国主要面向城镇居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保障的项目和内容:社会保障项目和内容的扩大基本上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前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保障的水平:社会保障的支出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有关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它不仅可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而且又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及健康发展。2、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国家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社会保障收支是调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政府可以利用膨胀性和紧缩性政策,刺激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源投资及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社会保障为劳动者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各种教育、培训机会,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社会保障对资金积累和资本市场具有影响作用:社会保障资金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