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05698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儒家孔子(春秋)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奴隶主家庭:政治主张:(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2)主张德治;(3)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为仁。 “礼”就是周礼,包括祭祀之礼,父兄之礼,君臣之礼等。对鬼神敬而远之,相信鬼神存在,但从不谈论它。 )教育方面:(1)开创私人讲学之风;(2)主张有教无类;(教育不分贵贱) (3)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影响: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整理的典籍有“六经”即诗 书 礼 乐 易春秋 。孟子(战国):(1)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

2、学说;(3)提出民贵君轻的原则。 (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的基础)(4)提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战国):(1)强调“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 唯物论);(2)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4)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5)提出人之初,性本恶。道家:老子(春秋)主张:(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3、2)追求逍遥;老子和庄子都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1)将“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集权观);(3)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治观);(4)主张事异则备变。(改革观)墨家:(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有刻苦俭朴的精神,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第二课:汉代儒学(糅和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形成新儒学,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秦朝:“焚书坑儒”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影响:它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

4、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朝:罢黜百家、太学原因:为实现文化的一统,促进政治的“一统”局面。内容:汉武帝认可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影响:积极(1)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2)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太学的出现:影响:(1)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

5、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进一步推动会儒学的传播和发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明清时:八股取士)科举制的特点:(1)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2)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第三课:宋明理学理学的创立: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创立:北宋时期,以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节、义(儒家的传统道德)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6、。张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成熟: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表现:理气方面:认为理气相互依存,但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理离不开气。修养方面: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仁”和仁者境界。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心学理学的发展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陆九渊:(南宋)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本心体悟”。

7、王守仁:(明代)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明朝中后期)思想主张:(1)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2)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写作风格主张“真心”。三大思想家: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别称 梨洲老人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政治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2)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呼吁废除君主专制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3)

8、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1)“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2)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历史运动势在必然”。共同点 (1)明末清初思想家;(2 )都进行过抗清斗争;(3 )都主张经世致用;(4)都批判君主专制。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出现 发展 传播 地位与意义造纸术西汉早期东汉(105 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公元 8 世纪传入阿拉

9、伯,之后传入欧洲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纸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的“司南”北宋应用于方向测定(指南鱼)梦溪笔谈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技术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东晋抱朴子提到火药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出现了火药箭、火炮;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12、13 世纪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到欧洲乃至全世界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唐代雕版印刷杰作宋代毕升创造

10、了活字印刷术;无代王桢创制了木14 世纪,由波斯传入西方。14 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金刚经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中期出现铜活字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书法: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铭文、钟鼎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总趋势: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书法艺术的发展:字体 基本情况创作 秦代特点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小篆代表人物 李斯发展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隶书特点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特点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11、,最能表现和抒发感情。(写意性发挥到极致)东晋:王羲之(书圣)草书代表人物盛唐:张旭、怀素(颠张醉素)形成 形成于汉末特点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楷书代表人物 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发展 开始盛行于晋代特点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书圣)行书代表人物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北宋四大书法家;元代赵孟頫(赵体);明朝文征明、董其昌绘画:中国画(又称国画)艺术形式的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1、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主要描绘自然风景,以意境为灵魂。分类 2、按表现技法分:工笔、写意。类型:宫

12、廷画、民间画、文人画。其中文人画的特点是“画中有诗”,注重诗意。它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其鼻祖是王维。戏曲:宋代开始,曲子词、豉子词、诸宫调、杂剧、南戏出现。元朝时元杂剧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成熟)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京剧(又称“皮黄”因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它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角色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形成过程:(1)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2)道光年间(1840 年以后),湖北汉剧艺人

13、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形成。(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现代科技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地主知识分子)主张学习外国器物。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抵御外来侵略。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翻译外国资料,主持编写四洲志和华事夷言。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二、洋务思想(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核心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强调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挽救清朝统治。三、维新思

14、想:(资产阶级中的维新派)想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学习西方制度)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著作:孔子改制考;是维新变法的发起者;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模式来代替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谭嗣同: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 1898 年翻译天演论,他所宣传、提倡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权(学习西方制度)1894 年,

15、孙中山在“兴中会”的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3 年, 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系统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1903 年,邹容发表革命军,宣传反清革命。1905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一、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妄图复辟帝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也复古逆流。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起就改名新青年。运动中心:北京大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指导思想:即两大旗帜: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