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31769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 究进展【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环境;治疗;人类疾病在 Watson 和 Crick 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后的 50 多年里,基因工程药物在治疗人类疾病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基因治疗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的新兴学科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证据1。它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复杂的临床现象,为解开生命奥秘及征服疾病带来新希望。表观遗传学是研究没有 DNA 序列变化的情况下,生物的表型发生了可遗传改变的一门学科2。表观遗传学即可遗传的基因组表观修饰,表观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X 染色体失活

2、、基因组印记、非编码 RNA 调控等3,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可能导致疾病,包括癌症、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和智力迟钝4等。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逆的,这就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乐观的前景。本文从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环境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以及表观遗传治疗 3 个方面进行综述。1 表观遗传学修饰与人类疾病1.1 DNA 甲基化相关疾病DNA 甲基化是指在 DNA 甲基转移酶(DNMTs)的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到胞嘧啶碱基上的一种修饰方式。它主要发生在富含双核苷酸 CpG 岛的区域,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近 5 万个 CpG 岛5。正常情况下 CpG 岛是以非甲基化形式(活跃形式)存2在的,DNA 甲基化可导致基

3、因表达沉默。DNMTs 的活性异常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位于染色体上的 DNMT3B 基因突变可导致 ICF 综合征。有报道6表明,重度女性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与 2 条 X 染色体上 TMP1 基因去甲基化比例增高有关。DNMT 基因的过量表达与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风湿性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 DNA 甲基化之间关系已经确定7,在 SLE 病人的 T 细胞发现 DNMTs 活性降低导致的异常低甲基化。启动子区的 CpG 岛过度甲基化使抑癌基因沉默,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导致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受到抑制的基因如癌基因被激活8,都会导致细胞

4、癌变。1.2 组蛋白修饰相关疾病组蛋白的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ADP 核糖基化、羰基化等,组成各种组蛋白密码。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乙酰化、甲基化。一般来说,组蛋白乙酰化标志着其处于转录活性状态;反之,组蛋白低乙酰化或去乙酰化表明处于非转录活性的常染色质区域或异染色质区域。乙酰化修饰需要乙酰化转移酶(HATs)和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组蛋白修饰酶异常可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例如,H4K20 的三甲基化是癌症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甲基化 CpG2 结合蛋白 2(MeCP2)可使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浓缩而失活,其中 Rett 综合征就是 MeCP2 的突变所致。

5、1.3 染色质重塑相关疾病染色质重塑是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共同作用。它3通过影响核小体结构,为其他蛋白提供和 DNA 的结合位点9。其中染色质重塑因子复合物主要包括 SWI/SNF 复合物和 ISW 复合物。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如果发生突变,可导致染色质不能重塑,影响基因的正常表达,导致人类疾病。如果突变引起抑癌基因出现异常将导致癌症,例如:小儿科癌症中检测到 SNF5 的丢失。编码SWI/SNF 复合物相关的 ATP 酶的基因 ATRX、ERCC6、SMARCAL1 的突变可导致 B 型 Cockayne 综合征、Schimke 综合征甚至肿瘤。ATRX 突变可引起

6、DNA 甲基化异常,从而导致数种遗传性的智力迟钝疾病如:X 连锁 2 地中海贫血综合征和 Smith Fineman Myers 综合征,这些疾病与核小体重新定位的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抑制有关10。1.4 X 染色体失活相关疾病哺乳动物雌性个体不论有多少条 X 染色体,最终只能随机保留一条的活性。X染色体失活由 X 失活中心(Xic)调控,Xic 调控 X 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基因(Xist)的表达。X 染色体的不对称失活可导致多种疾病,例如男性发病率较高的Wiskott Aldrich 综合征是由于 WASP 基因突变所致。X 染色体的 PLP 基因突变失活常导致 Pelizaeus Merz

7、bacher 病;X 染色体的 MeCP2 基因突变失活导致 Rett综合征11。在失活的 X 染色体中,有一部分基因因逃避失活而存在 2 个有活性的等位基因,使一些抑癌基因丧失功能,这是引发女性癌症的一个重要原因12。1.5 基因组印记相关疾病基因组印记是指二倍体细胞的一对等位基因(父本和母本)只有一个可以表达,另一个因表观遗传修饰而沉默。已知在人体中有 80 多种印记基因。印记丢失导致等位基因同时表达或有活性的等位基因突变,均可引起人类疾病。一些环境因素,4如食物中的叶酸也会破坏印记。印记丢失不仅影响胚胎发育,并可诱发出生后的发育异常。如果抑癌基因中有活性的等位基因失活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如

8、 IGF2 基因印记丢失导致的 Wilm s 瘤13。15 号染色体的表观遗传异常可导致Prader Willi 综合征(PWS)和 Angelman 综合征(AS),PWS 是由于突变导致父本表达的基因簇沉默,印记基因(如 SNURF/SNRPN)在大脑中高表达所致;AS 是由于母本表达的 UBE3A 或 ATP10C 基因的缺失或受到抑制所致。Beckwith weideman 综合征(BWS)是 11 号染色体表观遗传突变引起印迹控制区域甲基化的丢失,导致基因印记丢失引起14。1.6 非编码 RNA 介导相关疾病功能性非编码 RNA 分为长链非编码 RNA 和短链非编码 RNA。长链 R

9、NA 对染色质结构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短链 RNA 对外源的核酸序列有降解作用以保护自身的基因组。小干涉 RNA(siRNA)和微小 RNA(miRNA)都属于短链 RNA,在人类细胞中小片段的 siRNA 也可以诱导基因沉默。miRNA 能够促使与其序列同源的靶基因 mRNA 的降解或者抑制翻译,在发育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转录的反义 RNA 可以导致基因的沉寂,引起多种疾病,如使地中海贫血病人的正常球蛋白基因发生甲基化。由于 miRNA 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53 基因可通过调控 miRNA 34a c 的表达治疗肿瘤。在细胞分裂时,短链 RNA 异常将导致细胞分裂异常,如果干

10、细胞发生这种情况也可能导致癌症。2 环境表观遗传学对多基因复杂症状性疾病来说,单一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研究远远不能解释疾病的发生机理,需要环境与外界因素的作用才会发病。疾病是外界因素与遗传因5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疾病与环境有明确的关系,高血压、中风、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15。特别是在发育初期,不利的环境、 营养的缺乏都有可能导致出生低体重、早产、胎儿发育不成熟等16。环境与 DNA 甲基化的关系一旦建立,将为环境射线暴露与癌症发生提供依据17。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均有可能增加基因的不稳定性,每个人对环境和饮食的敏感性可因先天遗传不同而不同

11、,环境因素与个体遗传共同作用,决定潜在表观遗传疾病的危险性。有人推测上述因素肯定会在我们基因组上遗留下微量的基因表遗传学痕迹1。随着年龄增长,DNA 甲基化等化学修饰改变也在长时间中错误积累,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很多疾病总是在人进入老年后才发生。由此可见,如果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环境污染,都有可能降低表观遗传疾病的发病率。因此研究环境与表观遗传改变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表观遗传学药物人类许多疾病都可能具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表观遗传学治疗研究如火如荼。已经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通过改变 DNA 甲基化模式或进行组蛋白的修饰等来治疗疾病。目前,很多药物处于研制阶段,尽管其

12、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给癌症、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复杂的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3.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目前发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 Inhibitor)有近百种。其中 FK228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引起乙酰化组蛋6白的积聚,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或分化等作用18。FK228 单独用药或与其他药物或方法联合应用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可阻碍血管生成,具有抑制肿瘤转移、逆转耐药性、调节免疫力等作用。FK228 还具有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药理学作用。3.2

13、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核苷类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作用机理是在体内通过代谢形成三磷酸脱氧核苷,在 DNA 复制过程中代替胞嘧啶,与 DNMTs 具有很强的结合力。核苷类似物 5 氮杂胞苷(5 azacytidine)是第一个发现的甲基化抑制剂,最初被认为是细胞毒性物质,随后发现它可抑制 DNA 甲基化和使沉默基因获得转录性,用于治疗高甲基化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剂量治疗白血病。其他核苷类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有 5 氮 2 脱氧核苷(5 aza 2 deoxycytidine),Zebularine(5 azacytidine的衍生物)19, 5 Fluoro 2 deoxycyt

14、idine,RG108,Procainamide,Psammaplins(4 amino benzoic acid 衍生物),MG98(寡聚核苷酸)等。DNA 甲基化抑制剂 Procainamide 可用于抗心律失常。另外在茶叶和海藻中提取的 EGCG 也显示具有体外活性。临床中应用反义寡核苷酸对 DNA 甲基转移酶进行抑制正在进行实验。3.3 联合治疗DNA 甲基化抑制剂与 HDAC 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疾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进行表观修饰治疗后的细胞可能对于化疗、干扰素、免疫治疗更具有敏感性。在癌症的治疗方面,应当包括遗传治疗和表观遗传治疗两个方面,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7以上表观修饰的方法对病人

15、进行治疗对人类疾病意义重大。3.4 其他方法人胚胎干细胞保留有正常基因印记,这些干细胞可能具有治疗意义20。另外,在女性细胞中非活性的 X 染色体中存在正常的野生型基因,如果选择正确的靶点,就有可能激活这个正常但是未被利用的野生型基因,从而对其进行基因治疗。有报道21运用 RNAi 技术沉默胰岛 细胞相关基因,抑制胰岛淀粉样形成可能用来治疗糖尿病。短链脂肪酸(SCFAs)丙戊酸钠用于抗癫痫,丁酸可用来治疗结肠癌22等。siRNA 可在外来核酸的诱导下产生,通过 RNA 干扰(RNAi)清除外来核酸,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作用。目前,RNA 干扰已大量应用于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研究,为一些重大疾病的治

16、疗带来了新的希望。4 结 语从表观遗传学提出到现在,人们对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human epigenome proiect,HEP)已经于 2003 年开始实施,其目的是要绘制出不同组织类型和疾病状态下的人类基因组甲基化可变位点(methylation variable position ,MVP)图谱。这项计划可以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于人类基因组的认识,为表观遗传学方法治疗人类复杂疾病提供蓝图1。但是,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生物学行为(临床表型)有密切关系,人类对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角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更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学机制、基因表达以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有效减少表观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努力探索这片造福人类的前沿领域。【参考文献】81 DAVID R,MELLISSA M. Epigenetic and human disease:translating basic biology into clinical app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