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内固定失效原因探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31595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HS内固定失效原因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DHS内固定失效原因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HS内固定失效原因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HS内固定失效原因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DHS 内固定失效原因探讨【摘要】目的:探讨 DHS 内固定的适应症选择及失效原因。方法:分析 13 例DHS 内因定失效原因。结果:适应症选择不当及手术方法不当容易导致 DHS 内固定失效。结论:DHS 内寄存定适应证筛选及正确的术后恢复锻炼指导可避免 DHS内固定失效。 【关键词】髋部骨折;DHS;失效 本院自开展 DHS 内固定治疗髋部骨折以来发生 6 例失效,收治外院失效 7 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26-68 岁,平均 48 岁。原致伤原因:车祸 3 例、高处坠落伤 5 例、摔伤 5 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2 例顺粗隆间骨

2、折,6例逆粗隆骨折,4 例粗隆下骨折,1 便股骨颈骨折。除股骨颈骨折外全部为粉碎性骨折,所用内固定 DHS 国产 9 例,进口 5 例。发生失效(断钉、切穿股骨颈等)时间为 3-5 个月。主要表现为疼痛、术后活动受限明显,X 线片证实断钉、切穿颈部或伴骨不连等。 1.2 治疗方法: 13 例病人 9 例术前应用胫骨结节牵引,全部于伤后 2-7 天行切开复位 DHS 内固定术。术后住院 8-32 天,出院前 X 线片证实无失效发生。 2 结果 通过术后随访及病人复诊发现 13 例失效。通过对以上病人的回顾性分析,均存在适应症选择不当及手术方法不当的问题。 3 讨论 对于 DHS 内固定治疗髋部骨

3、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23.1 选择内因定不正确:11 例分别为逆粗隆骨折、粗隆下骨折和股骨颈骨折选用DHS 内固定。由于主钉加压作用而造成头旋转切割,故逆粗隆骨折禁用,粗隆下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慎用。DHS 的特点和股骨颈骨折的特性决定了 DHS 不应该常规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如果采用 DHS 固定应在其上部加用一枚螺钉或克氏针复位不良。 3.2 钉位置不正确:主攻钉在正位应该位于股骨头中心或偏头内下,侧位略偏头的后部或中部。主攻钉应尽量长,位于头下 0.5-1cm。本组有 1 例主攻钉过短且侧位偏后方造成主攻钉切穿股骨颈。 3.3 复位不良:忽视内侧支持结构重建,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带小转子骨

4、折块,未进行复位,造成剪切力过大,致主钉断裂或头旋转切穿股骨颈等。 3.4 不恰当的功能锻炼:个别骨科医师过分依赖内固定,认为固定加强术后无需制动和免负重,在骨折尚未愈合的情况下,让患者过早活动伤肢,活动过度或锻炼方法不得当,导致内固定失败。个别患者急于求成,违反医嘱,擅自过早负重造成内固定失败。 3.5 合并其他疾病:本组 2 例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1 例同时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甲基强的松龙加剧骨质疏松并影响骨折愈合。 4 体会 DHS 是一种可伸缩的内固定装置,且有静力和动力性加压作用,其结构坚强,更符合生物学特性,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粗隆骨折的方法。DHS 内固定能使骨折两端紧密嵌插,维持骨折轴向嵌压,同时通过负重产生轴向滑动加压,使骨折断端稳定接触,利用骨折愈合,能有效地防止髋内翻。但因基是单钉固定头部,不能有效防止旋转,故逆粗隆骨折禁用。对粗隆下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应慎用或不应该常规使用2。如果要用可加用一枚螺钉防旋转。 3参考文献 1蒋光明,蒋正帅,熊克明,等.DHS 和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重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