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3110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 可持续利用对策作者:王玉海,尤勇,冯成强,梅智胜,张文生,黄玮【关键词】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资源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反哺机制北京地区的中药产业基础雄厚,中药资源种植历史悠久。但近年来,中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步下降成为拖累北京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中成药新产品工业产值比重较低(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50%70%),而且对创新成果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相应地对中药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与“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规划拟定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的要求差距很大,也与已经形成的“四、三、二”产业格局不相称。时下,北京京郊正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

2、且几个中药重点区县已经形成了集中化规模种植的局面。北京中药产业的发展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挖掘中药资源除经济价值以外的生态、品种等价值,依托强大的医药产业基础,未雨绸缪、理清思路,构建中药产业反哺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及体系。1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状况1.1 近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近年来,北京地区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销售收入、尤其是销售利润增长趋缓,而且利润总额还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这种状况与全国相比较更为明显,其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在全国的地位呈现出下滑态势,利润总额由 2001 年的第 4 位下降到 2006 年的第 6 位。

3、与上海、2天津等医药重点省市比较,虽然利润对销售收入占比仍然较高,但利润总额绝对减少,尤其是新产品产值增长乏力,2006 年仅为 3.10%,而同期上海和天津增长的幅度分别为 20.70%、57.10%。见表 1。表 1 2006 年北京地区和全国、上海、天津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略)注:括号内为同比增长(%)1.2 2006 年北京地区医药各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状况分行业来看,2006 年北京医药工业领域的化学制药、生物医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四大子行业各有差异。化学制药工业销售稳定增长,但利润大幅下滑;而中药制药工业销售和利润均同步下降。化学制药工业和中药制药工业利润大幅下滑是2006

4、年整个北京地区医药工业利润严重滑坡的最主要因素。生物生化制品和医疗器械这两个子行业经济运行良好,展现出销售、利润同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利润出现快速增长(达到 29.5%和 37.6%)。相比较而言,中药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成为整个北京市医药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见表 2。表 2 2006 年北京地区医药各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状况(略)根据表 2 数据分析,北京市医药产业总体平稳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高附加值新药品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已经影响到现在的利润增长,而且还会制约将来长远的产业发展;二是制药工业利润下滑,说明中药资源产业化发展成为北京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联系近年

5、来生物创新医药高速发展的趋势,中药产业化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北京医药产业提升的关键。2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状况2.1 中成药产业状况3近年来,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经济总量提升较快,提升速度始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由 2000 年的 14.26 亿元提高到 2004 年的 35.20 亿元,提高 1.5 倍,平均年递增率为 25.34%,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 11.03 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 11位提高到第 9 位,稳定位于全国中上水平(第 911 位)。2005 年统计快报显示,北京中成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35.40 亿元,与 2004 年基本持平。初步分析认为,占北京中药销售收

6、入 1/3 左右的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在 2005 年销售出现负增长,影响了北京中药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工业效益不断提高,利润、利税总额持续增长,工业效益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利润总额由 2000 年的 1.30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7.28 亿元,提高 4.60 倍,平均年递增率为 53.83%,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39.96 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 13 位提高到第 2 位。2005 年统计快报显示,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实现利润 8.25 亿元,同比增长 26.20%。利税总额由 2000 年的 2.72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10.80 亿元,增加

7、3.00 倍,平均年递增率为 31.28%,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 17.41 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 14 位提高到第 3 位。2.2 中药制药工业状况中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步下降成为拖累北京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6 年,中药制药工业(包括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完成销售收入 42.60 亿元,比2005 年同期下降 1.70%,利润总额为 6.900 亿元,比 2005 年同期下降 19.20%。主要原因:一是主要中药企业经营状况下滑。北京中药制药工业经营状况下滑主要受同仁堂集团影响较大,同仁堂股份及同仁堂科技销售收入和利润在北京中药制药4工业中,占据近 50%的份额。但在国内

8、新兴中药企业的赶超下,出现业绩下滑和股价低迷。二是中药主打品种竞争地位下滑。长期稳居市场老大的主打品种六味地黄丸、鸟鸡白凤丸让出霸主之位,受到严重的挑战。2.3 中药企业状况北京国有和股份制的中药企业担当了近几年北京地区中成药产业发展与贡献的主力军。不论从工业总产值还是从利税贡献方面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都是绝对主力,两者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已占北京中成药行业的 90%以上。从企业规模方面看,大型企业在经济总量增长和提高工业效益方面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显示出企业规模效应。大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近 70%,利税占全行业的 90%以上。突出的体现出如下特点。2.3.1 销售收入和利润向优势

9、企业集中北京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健康药业和北人维信等 4 家企业年销售占整个北京中药制药工业的 56.00%,利润总额占 61.00%。2.3.2 企业体制创新的优势突出如与同仁堂合资的同仁堂健康药业,因为体制差异、管理模式不同,经营一枝独秀,销售与利润同步快速增长,已进入北京医药工业企业前 20 强的地位。2.3.3 兼并整合的趋向渐趋加强2006 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长春生5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51.00%的股权以协议方式转让给“天坛生物”。此外,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还与大股东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三

10、方共同出资组建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即“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拉开了疫苗产业整合序幕。华源生命 2006 年与华润股份签署协议,华润股份收购北药集团 50.00%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双鹤药业 48.89%的股份和万东医疗 51.51%的股份。2.3.4 资金募集国际化趋势明显科兴生物在美国上市,中生北控在香港上市。科兴生物在美国上市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到目前为止,北京医药类上市公司已达 14 家,共融资超过 40 亿元,市值近 220 亿元,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医药工业的 1/4,利润总额占全市 1/2 以上。2.3.5 中医药国际化步伐加快2006 年,同仁堂香港生产研发基地同仁堂国药

11、公司在香港大埔工业园落成,这是第一家在香港全资投资的内地企业。近年来,同仁堂已在英国、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港澳台等 14 个国家和地区建了 22 家药店,产品销往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中成药出口量方面,同仁堂已居首位。 3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北京中药产业经济总量提升较快,工业效益也不断提高,利润、利税总额持续增长,工业效益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研发机构人才多,科研实力基础雄厚6北京拥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构成的国家中医药创新体系的核心,所获政府经费占全国的 40%;北京地区的中医药科技人员约占全国的 30

12、%,由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和优秀中青年专家为主构成了北京阵容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目前,“863”计划等重大国家科技计划的经费每年约有 1/3 以上投在北京;19972001 年,北京地区每年平均“产出”新药证书 117 张(其中“二类”以上 38 张),持续稳定占据全国总数的 1/10。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北京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基因组、生物芯片、转基因和干细胞等前沿技术平台的搭建已初具规模。3.2 临床资源丰富,院内制剂市场广阔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东直门医院是国家中药新药主要临床基地,院内中药制剂资源丰富。以广安门医院为例,院内中药制剂多达 90 种。院内

13、中药制剂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市场规模已初步形成,是北京未来创新中药大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3.3 政府机构汇聚,地利优势显著北京集中了国家药品管理体系中几乎全部的政府机构,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在北京市级以上的政府科研机构中,生命科学的科研机构有 55 家,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 16 个。4 北京地区中药材资源产业化发展分析4.1 中药材种植条件优越74.1.1 发展速度较快2000 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1 300 hm2, 2001 年增幅超过 150%,这几年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通州区和房山区的发展速度最快。4.1.2 种植区域相对集中通州、房山和怀柔 3

14、 个区(县)种植面积占全市 85%以上,主要品种 30 个左右,初步形成了房山以甘草为主、通州以黄芪为主、怀柔以西洋参为主的品种布局。4.1.3 主栽品种特色鲜明北京郊区(县)生态环境优越,凡华北地区种植的中药材在京郊均有分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主要有甘草、黄芪、西洋参、黄芩、丹参、柴胡、板蓝根等,主栽品种是甘草、黄芪、西洋参。4.1.4 具有产业化生产特征怀柔将西洋参经营企业和农民联系起来,签订药材购销合同,同时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通州和房山也依托当地的药材加工企业,发展本地药材生产。近年来,京郊还涌现出中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及销售

15、服务。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促进中药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4.2 中药材产业基础良好北京中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同仁堂始创于 1669 年。同仁堂现有 24 个剂型,800 余8个品种,无论从剂型数量还是品种数量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郊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我国原料药材重要流通市场,素有“国药”、 “京药”等美誊。北京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市场,药品质量全国领先,医药流通市场的药品合格率近年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便利条件突出,既有形成规模的院内制剂需求市场,还有相邻地区河北安国药材市场。此外,京郊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在药材种植方面能够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持。4.3 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形成“

16、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规划拟定,医药产业发展将重点发展中药产业,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医疗器械产业,加快扶持代表医药发展方向的生物制药,适度发展化学药,培育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化学药四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发展方案”确定,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亦庄药谷、京西医药产业带、京东医药产业群这5 个地区为中心(即 “一园、一城、一谷、一带、一群”),建成北京市的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并使生物工程与医药成为北京市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中关村注重发展生命科学的上游研发、中试与试生产以及企业的孵化等;大兴立足于产业化基地;亦庄药谷则定位于现代制造业基地。由此,形成了生物医药三驾马车协力抢滩生物经济的战略布局。2002 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白皮书”透露,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四、三、二”的格局,即创新、制造、流通和服务等 4 个产业环节,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技术和化学制药等 3 个核心领域,共性和专业性 2 个服务体系。4.4 发展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9北京将重点支持生物工程与医药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