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6210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论文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 报道 媒体论文摘要: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媒体的报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虽然我国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传播规模和业务方法上基本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体现出新时期我国媒体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介绍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理论基础,分析重大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应该采取的报道策略。 我国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传播规模和业务方法上基本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体现出新时期我国媒体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

2、进步。但现有的突发事件报道方式还不够完善,对事件报道的整体把握尚不够成熟。因此,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 1.1 突发事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灾害性突发事件。灾害性突发事件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即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二是社会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是由各种社会矛盾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 1.2 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般认为,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异常性、紧迫性、爆发性、偶然性、严重性

3、、破坏性、继发性、关联性、多变性和影响广泛性等众多特点或特征。笔者将突发事2件的特点概括为突发性,破坏性及关联性三种。 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其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及影响的程度往往都是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之外的。例如 2004 年 11 月 21 日发生的包头空难,早上 8:20,东方航空公司一架小型客机从包头机场起飞,仅飞行1 分多钟就坠入离机场不远的南海公园,机上 47 名乘客和 6 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另外造成地面 2 人遇难。事发后,由于政府部门处理及时,安排得当,得到了遇难者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这一事件很快平息下去。破坏性。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破坏

4、性是以爆发的激烈形式出现的,如车祸、空难等,一旦发生,在瞬间即可造成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有时,这种破坏性带有连续性,如地震、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伴有持续的余震;疫情则有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譬如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从 2002 年底广东发现发病者开始,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多个省市,虽然期间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控,但还是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几大的损害,也破坏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关联性。突发事件的爆发是往往是矛盾激化的结果,呈现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的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状态。例如松花江水污染时间,因松花江遭到严重的污染,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的哈尔滨市全市停水四天。这不仅

5、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还打乱了市场、交通以及政府办公等的正常秩序。 2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价值 2.1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 从新闻学的角度讲,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在所有的新闻传播实务中,突发事件报道因本身的突发性和巨大性,信息量巨大,报道难度高,显得错综复杂,己成为大众媒体追逐的一个新的热点,并且愈演愈烈。按照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的总结,新闻价值主要包括:影响力、接3近性、及时性、显要性、异常性、冲突性等要素。这和我国新闻先驱者徐宝瑛、邵飘萍引进的关于新闻价值的要素,差别不大。 2.2 重大突发事件的社会价值 重大突发事件,情况复杂,影响深远,在报道的时候,媒体不能只考虑它的新

6、闻价值,还要重视它的社会价值。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报道,更能凸显重大突发事件的价值。 2003 年的全国范围爆发非典型肺炎这一突发事件,在发生初期由于一些原因,政府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人们,媒体也没能发挥出监测环境的功能,谣言四起,造成了人们对当时情况的错误认识,使人们做出了许多错误判断,致使疫情迅速蔓延。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改变做法,将正确信息逐渐公开化,媒体也开始恢复它的这项功能,人们了解了真实环境,媒介此时才起到了较好的监测环境的作用。 3 媒体要强化责任意识 3.1 新闻责任意识 以汶川地震为例,事件发生时“我在现场”,这是媒体人最本能的职业反应。重大突发

7、事件由于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而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全社会救援行动始于人性的大爱思想,抗震救灾报道实践发于传媒的新闻责任理念。从下面几点就可以看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整合资源,调整节目编排。5 月 12 日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广电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立即行动,七次发出紧急通知、通报、电报,周密部署广播电视开展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要求所有电台、电视台立即对所有节目做出调整,明确要求停播所有娱乐性节目和喜庆类影视剧,将重点立即转到抗震救灾宣传上来。国内各省级广电媒体在得知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辨明形势,积极启动应急报道机制,纷纷形成了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报道态势。4创新新闻报道方

8、式,彰显优势,实现联动效应。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各省级广电媒体都把坚持正面报道,宣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为报道的主基调。本着最快、最全、最真实的报道宗旨,各省级电台、电视台纷纷开设了直播节目,高密度地播出抗震救灾方面的新闻。电视直播节目采用了演播室主持、专家访谈、现场报道、新闻滚动、电话连线、视频连线等一系列节目形式,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获取震区新闻的主要信息来源,有效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扩大了观众覆盖面。 3.2 宣传责任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新闻来进行宣传,这在我国的各种媒体报道中运用得尤为普遍,新闻和宣传往往出现一定的特殊的复合现象。但新闻和宣传是两

9、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媒体宣传则侧重传播包括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在内的一定的观念。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个比较乐观的变化是,我们的媒体在宣传党政机关、民间机构、海外华人、国际友人的捐赠、救助活动时,也不忘将问责的目光投向了政府。比如,有媒体质疑我国的地震自救教育为何长期缺位、地震信息发布制度为何长期不透明、部分党政领导救灾期间指挥无措等等,从另一个方面叩问这场天灾中的“*”。在都江堰重灾区,一幢幢沦为废墟的校舍触目惊心:厚厚的混凝土中包裹着的,竟然不是本该存在的钢筋,只是被偷梁换柱的八号铁丝!这样的建筑质量绝对当之无愧“豆腐渣”的称谓,为什么当地党

10、政机关的办公大楼在八级地震之后依然能岿然不动,稳如泰山,而孕育祖国花朵和民族未来的温室学校,其建筑质量却令人胆战心惊?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工程监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法人都干什么去了?以往,这些都是所谓的“ice eye”,是不能见光的“黑镜头”,但幸亏这次大灾,我们的媒体终于有了敢于向政府“叫板”的底气和勇气。一5方面,说明我们的政府执政理念正在逐渐现代和开放,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媒体素质正在向国际化、民生化的方向发展,敢于为民众利益“鼓”与“呼”,不再单纯的作为自上而下的“传声筒”,不再自诩为“党和国家(政府)的喉舌”。 汶川大地震的余波和阴影都已离我们远去,但它留给我们传媒事业和传

11、媒人的种种思考还远未止息。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中国传媒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因此更须谨慎,要博学通用,切忌固步自封,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心胸要更开阔,我们的视野要更开阔,我们的思考要更深邃,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希望。 4 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现时期我国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报道都要客观和公正,但也有一些媒体急于发稿,对很多重要的事件及其复杂背景,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实。因此,本文认为,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专业、客观,强化宣传责任意识,在报道中凸显人文关怀,积极的参与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合作宣传,通过严谨的表述来报道,正确的引导舆论。 参考文献: 1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刘伯贤.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05). 李春暐.关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文教资料,2009,(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