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5203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引言在近几年来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渐渐成为社会的泄压阀、舆论场。某一热点事件发生后,该事件相关讯息都会第一时间在国内各大网站及其论坛上迅速传播,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进而成为舆论焦点,之后再经由网友们轮番发帖、转帖、跟帖、讨论,进而形成网络舆论。从“躲猫猫”、王帅案、邓玉娇案可以看到网络在社会民主监督以及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网络已渐渐成为“观点自由的市场”,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也必将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即为舆论。而网络舆论是新兴的

2、舆论形式,是网民们针对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网络话题所发表的意见的集合。网络舆论依托互联网形成,其特点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形成的舆论。网络舆论的主体就是参与舆论讨论的网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充分的虚拟空间,他们可以在网上扮演多种角色,真实表达观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网络舆论所涉及的话题丰富多样,再加上网络的快速传播,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很快就会在网上传播、扩散,形成舆论。借助互联网形成并传播的网络舆论造就了一个开放、自由的表达平台,主流和2非主流的声音都可以在这出现。网络的匿名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也让更多普通人拥有发表言论观点的表达途径。但网络舆论主体的虚拟性和情绪化等特征,

3、使其很容易被一些“网络推手”利用,散布谣言、造成社会混乱,或是形成舆论一边倒,造成网络舆论暴力。网络舆论正效应:邓玉娇案舆论风暴扭转乾坤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像贫富悬殊、官员腐败等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网络上各种热点事件都是现实中矛盾问题在网络上的映射。在知情权无法通过传统媒体得到保障的时候,网络成为网民探 究真相的突破口。像 2009 年发生的邓玉娇案就是一场民意和权力的博弈。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三名工作人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执。邓玉娇用一把水果刀将对方两人刺伤,其中一人被刺中喉部,不治身亡。案发前,三人曾要求邓玉娇提供特殊服务。新浪网首先转载了该事件

4、的报道,并很快成为新浪言论评论的榜首。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各大网站也相继跟进,网络民意来势汹涌。网民纷纷对邓玉娇案的判决提出质疑,力挺邓玉娇。凯迪社区网友“超级低俗屠夫”吴淦还亲自到巴东,说服邓玉娇家人让律师介入。最终,网络民意对司法裁决产生了强大压力,在此影响下,邓玉娇被判防卫过当,免除刑罚处置。邓玉娇案被誉为是“广大网友的胜利”,广大网友的监督促使当地司法部门较为透明公开地查办了案件,还原事实真相。网民舆论的影响力在此案的判决中得到集中体现。在这场官民博弈、挑战权威的论战中,网络舆论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3用。网络的低门槛,让它成为“草根”们表达意见的平台,社会的不断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表达

5、的欲望和表达的权利。网络恰好为网民提供了表达的工具。网民们长期以来在实际生活中积聚的对社会不公、司法腐败等的不满情绪,在网络中得以宣泄。现实社会中由于力量悬殊和社会阶层瓶颈等原因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晒”到网上,接受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从某种方面说也成为惩戒“腐败”的一把利器。负效应: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死亡博客所谓群体极化现象是美国当代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极化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终形成极端观点”。实践证明,网络的群体极化问题更为突出。群体极化现象存在

6、于一切传播形式之中,网络也不例外,轰动一时的“死亡博客”事件就是网络传播群体极化现象的典型案例。北京某公司 31 岁高级白领姜岩在家中跳楼自杀,在生前博客中,她将自杀原因归咎为丈夫的不忠,并在博客中贴出了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在她去世后,她的博客被网友转贴到各大论坛,引起网友们热议。2008 年的第一场网络舆论风暴由此展开。许多网友炮轰“第三者”和她的丈夫,在网上号召其所在行业驱逐他们。激动的网友甚至找到了“丈夫”父母的家,在门口贴满恐吓的标语。由上述案例可见,造成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的虚拟性4使一些网民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失衡、紧张、焦虑等情绪带入网络讨论中,对于现实社会

7、的种种不满在此肆意宣泄。一旦有触及某些社会问题或社会道德的问题出现时,网民们就借助网络的虚拟身份畅所欲言,既有理性、建设性的观点,也有非理性的个人情感宣泄。这种非理性宣泄一经网络传播就会被无限放大,并走向极端,形成蝴蝶效应,逐渐演化成网络言论暴力,触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公布他人的隐私,践踏他人尊严,侮辱他人人格甚至威胁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舆论可能将事件的主角逼上悬崖。因此网络舆论的风暴也会带来“网络暴力”,影响社会的稳定。诺依曼在她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认为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还对维持社会整合起着重要作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

8、会解体。网络舆论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极度混乱甚至可能会带来社会的崩溃。因此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和非理性因素都应成为网络舆论调控的重点。 规范网络舆论的建议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理性公正的网络舆论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在网络问政、网络反腐方面的作为可圈可点,培养了大批的意见领袖和具有思辨精神的网络公民,为公民社会的到来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网络舆论的负面效果也不容忽视,群体极化事件、网络舆论暴力以及网络舆论中的民粹主义思想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网络时代更需要形成主流舆论引导,并对舆论传播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对重大议题的设置要加强把

9、关人的作用。合理选择5事件或信息发布,多选取能够激发网民独立思考、营造理性舆论氛围的议题,并通过有意识的设置主题引导理性舆论的方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气候。其次,通过意见领袖来引导舆论。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大多思想成熟,思辨能力强,对问题的看法客观公正,通过他们对网民的讨论进行整合,梳理网上杂乱无章的信息,让主流、权威、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网络中一些名人博客、高素质网民的言论对网络舆论环境的净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要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网民,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网络舆论的公正、客观性有直接的影响。如果网民对于各种信息缺乏辨别和批判意识,就容易被“网络推手”利用,言论

10、也会成为“网络暴力”。因此,要积极开展网民的素养教育,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创造条件。结语2003 年的“孙志刚事件”开启了网络舆论监督元年;2008 年网络舆论对社会国家重大公共问题的关注开网络问政之先河;2009 年,网民开始回归对民生、衣食住行等关乎人的基本生存状态这类问题的关注,“邓玉娇案”和河南新密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河北容城县“艾滋女”事件,网友都参与到事件的实际行动中,其舆论为推动事件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网民对于社会事件的讨论和参与,成为网络公共领域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网民公民意识的形成,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失控现象仍然存在, “网络监督”与“网络暴力”也只是一步之遥。如何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舆论环境;如何正确、有效地发挥主流舆论的正确导向,避免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事件,成为我们急需深入关注探讨的重要课题。6注 释: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47 页。孙伟:从华南虎事件谈网络舆论, 新闻知识,2008(10)。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 222 页。2009 中国网络舆情报告。参考文献:1.雷跃捷、辛欣: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组织: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2009 中国网络舆情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