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458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 奶粉”事件为例关键词: 食品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 内容分析摘要:本文以南方都市报、 人民日报和文汇报三家报纸 2008 年 9 月 12 日至 12 月 25 日间有关三鹿奶粉的报道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国内媒体如何建构“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资料表明:三家报纸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主要呈现的版面是国内新闻版;报道类型以消息为主;新闻来源以本报和新华社为大宗;最主要的报道主题为事件追踪、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和相关社会议题探讨;消息来源的选取耻仰赖政府单位、相关业者和媒体记者。一、绪论食品安全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点问题。据 Mead 等人估计,美国每年约

2、发生 7600 万例食源性疾病,其中 32%的人住院治疗,5000 例死亡1。英国每年有237 万食源性疾病病人,占英国人口的 1 /32。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3。据估计,全球每年因食品污染而致病者达数十亿之多4。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削弱民众对食品工业、食品监管部门的信心,造成个人、社会、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食品安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媒体也开始重视食品风险(food-related risk)议题。Chew 等人(1995)发现,美国的日报 1/4 的文章与健康有关,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的新闻出现在科学版,甚至是头版新

3、闻5。笔者搜索新华网标题带有“食品安全”的新闻,2006 年全年共2有 428 则,2007 年跃升至 1160 则,2008 年达到 1979 则。可见,食品安全议题越来越受国内媒体的关注。媒体对食品安全议题的关注度提高与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屡发有关。苏丹红、甲醛啤酒、阜阳劣质奶粉、多宝鱼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国内民众的健康,特别是 2008 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堪称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 2008 年十大新闻。截至 2008 年 12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患儿 29.6 万人,住院治疗 52898 人6。面对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媒体如何报道?

4、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欲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体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三鹿奶粉”事件。二、文献探讨(一)媒体的功能公众能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获取食品风险资讯(risk message),比如政府、大众媒介、消费者组织、研究机构、食品工业界、亲朋、邻居。新近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食品安全议题方面,台湾消费者认为大众媒体(报纸、电台和电视)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7。Rosati 和 Saba(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人际网络(亲戚、朋友,大众媒体(电视、报纸、电台)是民众获取食品风险信息最频繁的信息来源8。民众信任媒体,依靠媒体获取食品风险信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媒体在食品风险传播过程中发

5、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告知。媒体的报道扮演着告知民众食品风险的重要角色9,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和议程建构,提高民众对新兴食品风险知晓和重视的程度。 (2)教育。Sandman 强调媒体的新闻报道在健康风险信息传播中起“先期辅导”(anticipatory guidance)的作用10。在食品风险转化成危机之前,3民众已通过新闻报道提前了解食品风险如何影响到自己,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3)沟通。风险传播(risk communication)是一个由专家、民众、风险管理者、媒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Wildemann,2006)11。比如,转基因食品、疯牛病等食品风险议

6、题涉及政府、专家系统、食品行业、民众等多方利益,在食品风险传播的过程中,新闻报道架起沟通专家系统、政策制定者和民众之间的桥梁,并使科学研究更好的被公众理解、更好地被社会接受 12。 (4)监督。国内学者余建清认为,传媒通过对风险事件的报道,监督、批判了专家系统以及政府机构关于科技发展的风险决策过程,使之得以透明化、公开化 13。有论者认为,媒体力量之于食品安全,就是媒体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对经济环境的净化和维护14。研究者最常批评的是风险传播中媒体社会风险放大(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的负功能。媒体对食品风险的过度渲染,增加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和食品监管的不信任

7、,严重时会引发民众的食品恐慌(food scare)。1996 年 3 月,英国农业部长 Stephen Dorrell 宣称,vCJD(疯牛病的人体表现形式)与 BSE(疯牛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此言论引发了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并对英国当年的牛肉消费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数据显示,1996 年英国的牛肉销售量下降 17%,比预期多了 7 个百分点。到 1997 年,英国的牛肉消费量仍然维持 1996 年在水平,此时疯牛病危机并没有出现。而随后出现的疯牛病恐慌使牛肉消费量下降的趋势更明显15。此外,研究者认为,媒介风险报道的负功能还表现为:忽略风险预警,失实报道风险或转嫁风险,进而引发民众混

8、乱乃至社会动荡16。媒体的负面作用部分消解了媒体的正功能,媒介作为一种风险因素介入到风险传播中,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国内媒体对啤酒甲醛事件、苏丹红事件、海南注水西瓜事件的报道可作4为食品风险传播“失范”的案例。(二)媒体的传播效果媒体通过议题建构影响受众对某个风险议题的认知和态度,受众在媒体建构的事实基础上对风险作出符合自己情况的评估,进而决定自己的行为。媒体通过建构食品风险议题影响公众对风险的认知。Vilella-Vila 和 Costa-Font(2008)考察了英国和西班牙 1995 年到 2003 年间两国高级报纸对转基因食品的新闻报道和公众对此风险议题的认知和态度之间的关系,该

9、实证研究表明,欧洲报纸关于转基因食品(GM Food)的新闻报道的基调和民众对转基本食品的态度存在一致性。从 1996 年至 1999 年,由于媒体偏见(media bias),新闻报道大多着重强调转基因食品的健康风险和潜在的危害,忽视了新科技带来的益处,大量消极报道的累积使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积极态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9 年之后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偏见没有以前严重,与此相对应,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态度的民众数量有所上升17。可以肯定的是,媒体能影响民众对风险的认知,但是有意的和无意的信息在影响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影响能持续多久则无法确定(Wahlberg,2000)18。不只在认知和态度

10、层面,媒体对食品风险的报道还会影响公众的行为。Verveke 和 Ward(2001)研究了比利时 1995 年到 1998 年期间媒体的新闻报道和肉类消费的关系,他们发现,在此期间媒体关于疯牛病(BSE)和它的人体表现形式 vCJD 的新闻报道怀民众的猪肉支出减少 2%有关系19。媒体关于疯牛病的报道周期比较长,但有些食品安全报道很短暂,此种报道的主要内容在于告知民众污染风险的存在并教导民从如何规避。比如二恶英、毒海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5等食品污染的新闻报道很有可能是唤起民众的规避行为而不是长时间的持续报道(Kalaitzandonakes et al,2004)20。Swartz 和 S

11、trand(1981)考察了十氯酮(一种潜在的致癌源)对美国牡蛎市场需求的影响。尽管对此事都是负面的报道,但是他们发现媒体对需求所起到的只是适度的、暂时的影响,不久之后,牡蛎的销售量又恢复了原先的水平21。新闻报道的影响与消费者购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因为新闻报道是动态的,并随着新知识的发展和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而转变。新闻报道的影响与消费者购买之间很难评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短暂的食品安全风险新闻报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暂时的、小规模的;长时间的持续报道和证据的不断积累则会对消费者产生持久的、重大的影响。(三)媒体食品安全报道之缺失陈思颖和吴宜蓁(2007)认为,报纸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

12、时有以下不足:(1)议题广度不足,报道议题容易集中在主要议题上,而缺少对于其他议题的深入探讨;(2)消息来源比例分配不均,消息来源比重偏重于政府机构,其余消息来源的比例明显偏少;(3)报导型态不够创新,以纯文字的呈现方式为主,在版面的配置与图表、图像的呈现上缺乏创意;(4)资讯品质不一,容易偏重于某一项资讯的呈现,而忽略其他资讯;(5)资讯来源缺少专家支持与佐证,媒体太过依赖政府机构为主要消息来源,而忽略专家学者对于事件研究的支持与佐证22。另外,对于疫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研究表明,此类媒体报道还存在报道类型过于集中的不足,具体表现在报道集中于消息,深度报道和言论所占的比例比较低。有研究

13、者通过对扬子晚报在非典和禽流感期间报道情况的考察了得6出以下数据,2003 年非典报道、禽流感报道、2005 年人禽流感报道该表的消息占了 62.3%、64.5%、58.4%;深度报道分别占了2.8%、1.1%、14.6%;2.3%、1.1%、0(张海东,2006)。很显然,该报在报道非典和禽流感时以消息为大宗,评论和深度报道的相对贫乏23。另一项对 2005 年禽流感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亦得出相似的数据,在作者所考察的报纸里,消息所占比例为人民日报74.6%、 农民日报67.5%、 新疆日报和四川日报为 62.6% (聂靓,2006)24。三、研究方法(一)、分析样本1报纸的选取本研究以报纸作

14、为研究对象。为保证选取媒体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本研究所选取的报纸包括全国与地方日报、党报与都市报。经筛选,选取南方都市报、 人民日报、 文汇报作为分析对象。选择这三份报纸的理由分别为:南方都市报是广东省内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日报,新闻出版总署 2006 年发布的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检测结果显示,南方都市报名列竞争力第 1 名;人民日报是国内第一大党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报业协会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文汇报是上海地区较具影响力的日报,发行量达 40 万份。由于三报均实现数字化,为使样本抽取更为方便精确,以三报的电子版为样本来源。2时间范围的选取本研究的分析范围自 2008 年 9 月

15、 12 日到 2008 年 12 月 25 日,共 106 天。时7间范围的划分依据为,9 月 12 日全国各大媒体开始集中报道三鹿奶粉受污染的新闻,此前虽有少数地方报纸报导了婴儿因食用某品牌奶粉身体患病的新闻,但因为报道的数量少对该事件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未将本日之前的报导纳入研究范围。以 2008 年 12 月 25 日为止,则因为本日三鹿集团收到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民事裁定书,至此,三鹿奶粉事件进入收尾阶段。此时间段的媒体报道涵盖了事件从爆发阶段至消散阶段的内容,能呈现事件的基本面貌。对于搜集到的样本,每一则新闻(或一篇文章)视为一个分析单位,配发的图片、图表和档案

16、资料不计入在内。单纯出现“三鹿奶粉”“毒奶粉”“三聚氰胺”“肾结石”等字样,不以该事件为最主要议题的新闻报导不列入考察范围。(二)、类目建构依据相关研究文献25,结合研究的目的与需要,本研究的内容分析类目包括:(一)报导呈现的版面;(二)报导类型;(三)新闻来源;(四)报导主题;(五)消息来源;(六)是否引用多重消息来源。现分述如下:(一)报导呈现的版面:(1)头条要闻(2)地方/综合新闻(3)国内新闻(4)评论(5)经济新闻(6)其他(二)报导类型:(1)消息(2)通讯(3)深度报道(4)评论(5)读者来信(6)专访(7)答记者问(8)其他(三)新闻来源:8(1)新华社(2)本报(3)读者投稿(4)转载或综合(5)其它,包括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新华社以外的通讯社供稿。(四)报导主题:(1)事件追踪(2)事件调查(3)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4)相关社会议题探讨(5)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的提醒、释疑(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