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15676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 保障分析(论文关键词城市化 农村空巢老人 养老保障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出现了变化,空巢老龄化家庭逐渐增多,这给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带来了困境,使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速其进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农村空巢老年化,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观念的开放与改变。但同时也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

2、战。另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人们关注的重点也始终在城市。事实上,农村社会保障同样存在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巢老年化的养老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随着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持续上升。从收人来看,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悬殊,两者的保障能力相差悬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将从隐性转为显性。因此,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分析 据统计,目前上海空巢家庭大约占到

3、老年人数的三分之一,并预测到 2020 年上海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 80%。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是由于: 21.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成为不可能。随着我国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导致“四、二、一”结构家庭的日益增多。20 世纪70 年代,我国推行的是少生子女政策,在 80 年代,我国强制推行的是独生子女政策,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目前 70,80 年代出生的小孩现在已进人青壮年时期,他们在城市化发展和改革的大浪潮的推动下和比较利益的驱势下很少整年在家务农,要么在外工作(打工),要么在外求学。 2.城镇化使城镇聚集了部分农家

4、子女,导致老人和子女分住农村和城镇两地。人口移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不断深入,一些农民工家庭迁移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而这类家庭通常是年轻的核心家庭,老人仍留在农村生活。 3.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代际间及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变。这是由于:(1)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随着人们购买住房或者建造住房能力的增强,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愈来愈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他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2)城市生活既丰富又复杂,而且生活节奏快,精密性要高。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因此,他

5、们一般选择留在乡村。(3)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愈来愈突出。老人与子女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老人们常常选择独立生活。(4)子女“孝亲”观念淡薄,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老人独居后,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就难以保证。另外,和传统社会相比,现在的大多数已婚妇女都有自己的工作或劳作安排,小孩均要接受教育,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失去了家庭人员保证。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正如马克思所言, “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交换、职能的更替以及工人的全面3流动性”。而人口的流动往往又使农村中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离开父母而向城镇流动,不可能再像过去

6、那样与父母共同生活给予老人更多更细的照顾。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 从 20 世纪末开始我国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种进程,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弱化了土地保障作用,促使了社会养老方式的产生;另一方面,工业化生产劳动方式的重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的角色,家庭赌养和生活照料功能随之受到削弱。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结构转型,家庭养老负担加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和农村经济市场化,传统的“多子多福”生育观正在改变,另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扩散也提高了

7、农民的预期寿命。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家庭结构“金字塔型”(老年人少,年轻人多)向现代的家庭结构“倒金字塔型”(四个老人,两夫妇,一个小孩,甚至是八个老人,两夫妇,一个小孩)转型。这样的家庭结构如果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只能造成老年人生活贫困以及年轻人不堪重负。 2.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淡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摸是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同时,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年农民的赡养状况。另外,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也是势在必行。这种转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村劳

8、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分离。随着分离时间延长.,会削弱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由于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将面临困境。 43 社会养老保津制度不健全,农村空集老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阵。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缺乏社会保险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低;农保基金的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不稳定等方面。目前在我国农村中,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感,有些空巢老人还存在焦虑感(一般表现在:担心生病时无人照顾,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

9、心经济困难无法养活自己,担心突发事件无人救援,还有的为子女的状况担优等方面)。 三、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基本思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我国农村空巢化的来临,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未完全建立起来。显然,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轨还有很大距离。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1,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为农村空集老人养老提供经济墓袖。从长远来说,要缓解家庭养老负担,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关键在于农村城镇化。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农村城镇化是改变我国二元养

10、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城镇化,可以带动城镇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人水平,增强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生产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可以家庭养老功能,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能力和集体经济补助支持社会养老保险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2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在全社会内特别是农村社5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广大农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尊

11、重老人,爱戴老人,使每一位老人都能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我国政府于 1996 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文明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子女要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这是对子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不容乐观,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不少。因此,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由必要的。 3 改进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和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化的来临,我国农

12、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状况不容乐观,因而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首先,要加快立法,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有法可依。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世界各国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通行做法。实践证明,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比较完善,一方面与其较强的经济实力有关,另一方面是靠完善的法制体系强制推行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相对滞后, 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法律,仅仅是面向城镇居民,而把广大农民排斥在外。因而,为促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强化养老保险的法制化,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保

13、险法律法规势在必行。第二,要增加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供款,解决农民养老保险资金不足。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历程表明,政府角色不明、职能缺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村的养老主体中,农民个人、家庭成员、村集体、政府都应承担养老责任。其中政府尤其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6制度供给的主体。要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现出它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我们可以借鉴欧盟国家的政策,实施对农民养老保险补贴,针对目前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尽可能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补贴制度,提高集体补助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第三,要规范农保基金财务管理,强化

14、农保的监督机制。社会保障的实质是物质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搞好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的内部审计,能为整个农保工作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监督机制应主要强化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具有权威性和公平性的社会监督机构,以协调、监督和制约相关养老保险管理部门的活动,规范部门行为,纠正管理偏差。 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程度,使基金有效使用得到有力保证。针对农保基金巫待增值的需要打通一条专门的投资通道,使其实现保值增值。最后,建立专门的农村社会养老管理机构和队伍,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是推动工作发展的组织保证,尤其是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工作水平和管理质量,是关系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乡镇此项工作处于无编制、无人员状况,工作大部分由兼职人员代管,业务生疏、素质较低。因此,有关部门要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和人员的编制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健全工作机构和队伍,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