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13750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论文关键词: 择业观择业现状 影响因素 措施 结语论文摘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的命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形下,择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甚至许多高校都有专门的择业指导方案.本文通过对择业观认识的描述,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对择业问题如何在当下解决提出了积极的方案.引言由于大学扩招,门槛不高,大学生不象过去佼佼者那样飘飘然,加上就业压力、竞争压力过大,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功利色彩特别明显。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笔者以为,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的是确定他今后人生的历程中能否得

2、到快乐和满足,如果一味追求高薪美差,那无异于本末倒置。如果单位里来了位大学生,他来工作除了生存需要,还能将快乐和幸福感染其他人,我想无论到了哪里,周围的人都会欢迎他、接受他。 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第二点看法,是要在思想里实际一些。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报导,一位大学毕业生被介绍去了一家企业,但回来后却垂头丧气的,他说那家厂太偏了,干上几年人就变儍了,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一点。同他这样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绝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众心捧月似的长大,挫折教育受得少。看到这我们不禁反问:一是你的心理预期这么高,将来在你心目中不算好的单位里2工作,你带着坏情绪工作,能干得好吗?二是大城市诚然好,开销也大,而偏

3、僻地方含金量高,你能攒一笔积蓄下来;如果你觉得流动性不强,你还能少受干扰看多看点书,通过不断提高改变命运。三是企业起初不了解你的能力,如果今后工作中你能力突出,觉得你应拿更多的薪水报酬,你不就具有跟老板提要求的资本吗? 第三点看法,大学生切忌存有“骑驴找马”的想法。大学生在社会上是特殊群体,年青有朝气,敢于创新,但不等于要社会对你“虚席以待”。正常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允许的,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自己的员工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也是不少单位不愿录用高学历人才的原因。其实,大学生择业,出发点是生存,没有最基本的这一点,个人的发展和成就感都是空中楼阁。1 总之,大学的教育背景仅仅为个人适应社会提供了技

4、能和知识上的训练,为今后的继续再教育、工作中提高和完善作了有益的铺垫。大学生要以此为起点,把思想、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认认真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我想这样的择业心态会更加理性、更受社会欢迎。一.大学生的择业观择业观,通常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择业观对人们的求职、择业、就业准备等多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拓宽奋斗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自主择业一直难以适应。还有一些大学生受社会腐败现象及国外不健康文化影响,再加之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因而滋生3出贪图

5、享受、不愿吃苦的思想意识。表现在择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倾向:(一)、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2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 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3%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到国外、到沿海、到最赚钱的地方去。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室 1998 年调查,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依次为:经济收入(53.7%),出国深造(32%)。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到的不是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

6、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二)、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 首位。他们把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专长,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作为择业的唯一要求,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据统计,43.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有的单位“条件好、待遇高、适合自身发展”,他们可以放弃户口;33.1%的毕业生表示,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适合,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 (三)、靠不正当的社会关系择业心态3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择业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上。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 7.3%

7、的高校毕业生认为, “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4作的最佳捷径。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改进,以上这些不良倾向正在进一步得到改善.二、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现状(一).西部创业,放眼长远4近年来,沿海高校的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热情逐渐高涨,这固然与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国家开发大西北政策指引和投资力度增加,使西部的吸引力显著增加,一方面为广大学生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待遇条件逐渐与东部接轨,许多名牌大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和新疆塔里木油田签了约,准备到那里当一名技术人员,做自己所热爱的专业本行,他们认为,做出这个选择并非“理想主义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他们都曾到人

8、才市场看过行情,他们觉得现在名牌大学毕业生要在沿海发达城市找份工作不算很难,但很可能要被迫放弃自己的专业和理想.尽管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但那里有广阔的事业天地等待开拓,与其在大城市做一份自己不开心的工作,还不如到西部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近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使得边疆和偏远企业的实力和地位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塔里木油田就提出,本科生实习期年薪 3 万4 万,第二年不少于 5 万,并提供 40 平方米的住房.这样的待遇再加上广阔的塔里木盆地和美丽的新疆风光,更增添了人们的向往,有专家认为到西部创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二)好的方面51.自主择业意识。由

9、原来的国家硬性分配向“双向选择”的转变,国家所给的“铁饭碗”已经打破,所谓的“铁饭碗”已不复存在。要想拥有自己的满意岗位只能由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这样,也就给了大学毕业生一个机会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而不再是过去的“我是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你搬”的主体性意识的缺失。这种自主择业就体现在“我满意岗位,我选择你;岗位满意我,你选择我。 ”在这样的双向选择下,互动互利,进而形成满意的双边协议,有利于人才资源的恰当分配和利用,当然,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原来的大学毕业生根本不担心就业问题, “毕业就等于永远就业。 ”根本就不需要和少之又少的大学毕业生相竞争,尽管“我”自身素质可

10、能低,但是,这根本不影响就业。有这样的情况,根本没有人去竞争保送硕士研究生, ,而是需要鼓励保送,因为都知道就业是 100%的事情,所以,权衡两者,就业的是绝对性的居多。因此,对于那时的大学毕业生,竞争意识很弱甚至没有,更不谈危机意识了。回过头来看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大学毕业生群体日益增多,我们大多自我定位、自我期望值过高。为了要找到一个满意的“精英”岗位,压力是很大的。 “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这样的现实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竞争,要求我们也必须有危机意识。 有竞争才有发展,因此,竞争和危机意识带来的是全体大学生努力提高自我素质以适应这种竞争。当然,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因此而带动。 3.自我推销意

11、识。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学会自我推销。 “精英岗位”不会主动找到我们,只有我们主动去找“精英”岗位,我们不能过于谦虚而不懂得表现自我,我们必须展现自己,寻找每一个机会推销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拥有立足之地。 4.务实意识。竞争的后果带来的是我们必须是努力提升自我素质,而不能尽做表6面功夫。实际的能力(工作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是我们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有外交能力,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能说出来;需要有推销的能力,就能够有较强的交谈说服能力总而言之,表面的功夫已不再能应付对于岗位的严格要求。只有踏踏实实,上好基础课、打好基础功,这样

12、就使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务实意识。 5.创业意识。原来的单纯的国家安排就业忽视了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意识。现在大学生有了相应的政策作为后盾,有着自己的愿望作为精神支柱,再加上自己创业的豪情。因此压抑与心中很久的创业意识由此而萌发了。这样的创业,一方面,可以锻炼自我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拓宽了道路。自我创业意识带来的就是个人的自主奋斗意识的提高,社会的创新,社会的进步。(三).存在的问题(对个人状况的了解程度)5调查发现,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 51.9%和 29.3%;对个人的性格.气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 58.1%和 24.7%;对个人的能力.素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

13、分别占 39.4%和 13.4%;其说不清的占 32.2%.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 1/5 的大学生对个人状况说不清,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个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就业指导部门及相关人力资源机构予以充分重视.(四).大学毕业生择业存在的七大误区6:1 “追热门,随大流,是第一个择业误区。 ”不少毕业生择业时易受社会上一些舆论7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而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结果既影响择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 2据介绍,人事部对 89 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显示,公务员职位虽然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 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 30%大

14、学生的目光。 “千军万马挤这个就业独木桥,反映出大学生群体择业取向存在一定偏差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是第二个择业误区。 ”3不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顾职位是否学以致用,也不管是否是自己专业特长、兴趣能力所及,而优先考虑那些高薪高酬、福利好的职业和单位,今天认为这个单位待遇不错,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有利于自己发展,在多个单位中难以取舍,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丧失就业机会。 “追求高薪高酬职业,是第三个择业误区。 ” 4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一项统计显示,许多学生求职的理想地点是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稍偏远的地区就不予考虑。 “片面强调就业地区,是第四个误区。 ”例如,2004 年北京郊区密云

15、国税局公务员职位就无人应考,即使是税务局这一热门报考单位也因地理位置而招不到大学生.5 “图轻松,缺乏事业心,是第五个择业误区。 ”据介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避苦就易,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在职业选择上有些学生虽然意识到基层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却又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6 “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满足,是第六个择业误区。职业是人们满足兴趣、发展自我的一个途径,但如果一味率性而为地择业,不顾主客观条件,便会在择业时遇到8许多冲突和阻碍,反而屡屡受挫。 ”7由于社会现实的种种限制,个人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并不能一一对接。 “狭隘地理解专业,是第七个择业误区。

16、”据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提醒,如果求职学生狭隘理解“专业对口”,就会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针对大学毕业生择业中存在的 7 个误区,专家建议正在求职的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新择业观念,摆脱传统束缚,消除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客观认识社会转型时的诸多现实,达到个人、社会、国家利益的统一,在主客观限定范围内,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就业道路。 (五). 择业现状总的概况1.调查数据统计结果7(1)学生的求职方向: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 31.2%的要去三资或民营企业就职,12%的选择了大型国有企业,3%的选择从事科学研究,27.5%的学生愿到机关工作当公务员,3.05%的人渴望出国留学,63.08%选择报考研究生。(2)工作价值观:在调查中选择“体现自己的价值”,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高收入”的占前三位,占总人数的 50%至 60%;选福利。升迁机会。工作稳定的占 30%到 40%,不重视工作的轻松程度和单位所有制性质不到 10%。(3)对工作地区的选择:在择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