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12279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看社会性别利益和 需求的发展论文关键词性别教育社会性别利益需求 论文摘要本文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的发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女性发展的影响,反思目前我国高校性别教育的现状,认为其基本上是停留在满足实用性的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水平上,只有向满足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转化,才能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 在我们赴日考察的几所大学,都设有女子短期学院。其实,在日本,女子短期大学(或学院)很普遍。足以说明日本对性别教育的重视。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分析,对我们的高校性别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1 什么是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之分,生理性别指两性在生

2、理方面的差异,是先天的。社会性别,泛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分配、经济体制等)中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美国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认为,社会性别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它表现在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中,如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分工、教育(如男校、女校、男女同校等)和政体中,也表现在两性对自己身份的主观认同中。 根据摩塞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利关系结构,不同的社会性别便有不同的利益和需求。实用性社会性别的利益和需求,是在现有的社会性别分工条件下,由两性角色所产生的生活上的迫切需求;这些利益和需求的实现不挑战现存的两性关系格局,不会改

3、变女性的从属地位;这些利益和需求来自两性现存的生产与再生产角色;其满足将促使两性有效地完成并继续现存角色要求。所2以,我们又称之为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则基于女性改变从属地位、争取平等的要求。它们与劳动、权力和控制资源相关,包括诸如法律权利、同工同酬和女性对其土地资源的控制等方面。满足女性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工作或项目包括促进女性参与立法、进入高层决策等。满足女性的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并不排斥满足她们现实需要的活动,而是提倡在性别平等的框架下满足女性现实需求,达到两性的和谐发展。 2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看日本女性的高等教育 人们历来对日本女性有很高的评价,

4、日本女性在各国妇女的“横向比较”中往往独占鳌头,故而曾有“美国的工资、英国的房子、中国的厨子、日本的女子”之说。这与其在短期大学内所受的教育有密切关系。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的学制只有两年,课程安排相当紧凑,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课程例如“服饰文化”、 “育儿学”、 “家庭管理学”、 “家庭经济学”、 “烹饪学”等都被列入必修或选修课目。日本社会男女分工与职责十分明确,为了保证男性在社会上毫无后顾之忧地工作,女性把操持好家务、培养好子女、管理好家庭经济当作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女子短期大学比较受女高中毕业生的欢迎。一是因为在学时间较短;二是教授的科目非常实用;三是目标明确。一般两年之后,学生至少都有本科目

5、学习的一个资格证明,学营养的可获得营养师资格,学儿童保育的,一毕业即具备“幼儿园二级教育”或“保育”资格。这种资格,是对两年来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又是对学生踏上社会,参加工作的一种支持。有了这类资格后,学生踏进社会,参加工作时的优势就显得十分明显。 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的发展源于近代日本政府倡导的“贤妻良母主义”和男女有别教育的理念。到了 20 世纪 60、7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即农业社会转换到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得以强化,在人力3资源上实行“性别配置优化”,由此达到稳定社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这决定了战后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沿着这种性别分化格局发

6、展,也产生了男子上大学,女子上短期大学和女子大学的基本格局。在高校专业上,女生集中在人文科学、教育、家政等三大领域学习,男生则偏向于社会科学、工学等实用性强的领域。女子高校而言,此时达到了最繁荣时期。 自 1951 年至 1971 年止,短期大学(实质上是女校)从 180 所猛增到 486 所。这样,日本女性高等教育走上规模化道路,同时女子高校是培养新娘和家庭主妇的场所的观念也蔓延开来,形成了性别偏差现象。此阶段,女子短期大学的发展满足了日本女性的实用性社会性别的利益和需求。它在现有的日本社会性别分工条件下,由两性角色所产生的生活上的迫切需求;这些利益和需求的实现不挑战日本现存的两性关系格局,

7、不会改变女性的从属地位;这些利益和需求来自两性现存的生产与再生产角色;其满足将促使日本两性有效地完成并继续现存角色要求。 80 年代之后,日本性别分工模式由于多种内外因素的互相作用开始瓦解,促使日本高等教育向纠正性别偏差的方向转变。首先,日本经济结构的重点从工业迅速地转换为服务行业,为女性创造了就业空间,促进了高学历女性参与社会;第二,国内妇女运动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成果逐渐得到社会认可,改善妇女社会权益的法律陆续出台,促进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改善社会的性别平等环境,这进一步推动了女性高等教育的质的飞跃。这一时期,日本女子短期大学改革的措施包括:除了“鲜明大学的特征”外,还需要完善教学内

8、容、方法、课程,科研体制。日本女子大学目前重点开设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等特色课程,家政学科等传统学科改称“生活科学学科”,以使更多的人愿意接受这门课。他们还根据当代女性的多样化兴趣与就业上的需求,增设以往被视为男性本位的社会科学、理工科4等学科,试图扩充专业,提高总体科研水平。 这些变化,反映了日本女性的社会性利益和需求正在由实用性向战略性转变。它将改变女性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和权力关系,改变现有的日本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状态,有利于两性的和谐发展。从日本女子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培养层次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转化。 学科设置: 家政学部(儿童学科、食物学科、居住学科、被服学科、生活经济学科) 文学部(日本文学科

9、、英国文学科、史学科) 理学部(数物科学科、物质生物科学科) 人间社会学部(现代社会学科、社会福利学科、教育学科、心理学科、文化学科) (研究生院)大学院设以下课程: 家政学研究科(儿童学专门研究、食物营养学研究、居住学研究、被服学研究、生活经济研究) 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前期、后期(日本文学研究、英国文学研究、史学研究)人间生活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后期(人类发展学研究、生活环境学研究) 人间社会研究科博士课程前期、后期(社会福利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现代社会研究、心理学研究) 理学研究科数理、物性构造科学研究;物质、生物机能科学研究 从学科设置和培养层次看,其内容和培养目标较多集中在“能够实施有效地

10、发挥女性素质的教育,专门研究女性固有的问题”, “培育女性的领导能力和主体性、独立意识”方面。由此看出,当前日本的女大使命已从过去的培养贤妻良母转移到培养社会参与型的、积极发挥作用的女性以及实现性别平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5的妇女运动目标上来。为了克服性别单一的偏差,他们还加强与综合大学间的联系,实施互动培养,同时向周围居民开放,为社区、为女性的终身教育贡献,以此提高女大的社会声誉。 可以预测,将来日本的女子短期大学有可能在基本的专业设计、教学内容及科研水平上与其他综合大学趋同化,而在更好满足女性的需求,使女性与社会紧密挂钩,为女性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出优秀女性人才。 日本短期大学的发展从满

11、足女性的实用性的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向满足其战略性的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转化,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在现有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变化是缓慢的、艰难的,但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 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信息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中国女性获得了“男女平等”的新空间。然而,平等的机会并没有带来平等的结果。有关调查表明,无论是在学业、就业,还是在工资收入、事业开拓等层面,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家庭对女性的期望,甚至女性对自身的期望,都明显低于男性。在女大学生教育方面,我国高校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教育缺乏,不重视女生能力的培

12、养,造成女生整体素质与能力提高不快,使她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女性的整体素质水平、综合竞争能力低于男性。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人们对“社会性别平等”认识的加深,不少女性已经无法忍受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她们不再拘泥于旧的性别观念,而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带动了全社会对性别意识的关注。当前应该加强性别教育,促进男女平等,使之和谐共生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性别课程(主要针对女性),开设的科目内容主要涉及情感、恋爱与婚姻、家庭与经济、女性美学、社交礼仪、家政学、母亲教育与人才成6长、女性文学、女性心理调适、人际关系沟通技巧、音乐、舞蹈等方面,目的在于启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性别意识,

13、使其认识到性别的差异和自身的特点。但从课程内容也反映出这仅是一种性别生活技能教育,主要是培养女性的角色意识,帮助她们更好地定位自己,将女大学生培养成为“传统而不失时尚,简约而崇尚多元”的女性。 在这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性别教育的不足:相同的教育体制下,相同的老师传授着相同的教学内容。然而,许多调查却表明,培养出的女性自主创新意识相对较弱,进取心、竞争力严重不足,视野不够开阔,缺乏时代的洞察力和使命感等等。再如专业学习有严重的性别偏向。有学者曾指出“重理轻文”的另一层含义便是“重男轻女”。如果我们再来审视当今方兴未艾的女子职业高等学校,它们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就业服务等等方面紧紧围绕着女

14、性特点来做文章,而对女性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传统性别观念的指导下对市场经济的迎合,培养的人才大多局限在旅游管理、礼仪服务、导游、服装表演、形象设计、幼教、家政等领域。如果从两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看,以现代女性的培养为标准,高校性别教育的这种定位是有待探讨的。 在性别教育刚刚起步的现阶段,这种性别生活技能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不是完善的。其内容大多数是基于传统的对两性社会角色的定型理解,强化了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它满足的是两性当前的性别利益和需求,即实用性的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借鉴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的发展历程,若仅仅停留在满足实用性的性别利益和需求阶段,距离“两性和谐发展”的目标,还

15、有很长的路要走。 4 我们应如何加强高校的性别教育 提高女性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当前女性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学中怎样进行性别教育?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重点研究女性固有的问7题,培育女性的主体性独立意识、领导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实现性别平等是其目标。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的传统包袱,探索的步子会迈得越来越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4.1 课程是基本途径 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从根本上讲,应该用男女平等的观念审视、清理、批判以往所有的知识领域,建构男女平等的知识体系,改造学术和教育中忽视性别的传统。从目前来看,首先是在大学里开设性别教育课程,必修课、选修

16、课、讲座课,并形成系列。在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已经在普通大学中把性别教育纳入必修课和选修课,美国大学每年开设三万多门与性别有关的课程。我们国家目前还只有极少数大学开设了性别理论课程,普及得很不够。需要使性别教育课程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于性别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关于性别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与性别教育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基本的观念,如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别分析。基本的范畴有,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个体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分析、性别刻板印象对个体性别社会化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性别关系的历史女性历史的失落。分析和介绍妇女历史地位的演变轨迹,以及不同文化传统和性别制度中的性别关系。妇女寻求解放的历程。 (3)两性参与与社会发展。探讨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参与、经济生产、脱贫与就业、赋权等问题。主要分析现代社会两性在社会性别角色扮演方面的困惑和冲突及其原因。 (4)女大学生的人生准备。主要针对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和关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咨询,它包括女大学生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