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6206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建设会议讲话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议材料 3科学谋划 重点跨越为振兴百年河大提供科研支撑在学科建设暨科研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河南大学副校长 宋纯鹏(2011 年 6 月 9 日)同志们:这次召开的学科建设暨科研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我校“十一五”期间的科研工作,分析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安排部署“十二五”科研工作,动员全校师生强化科研竞争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学谋划,重点跨越,促进我校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我校正处在贯彻落实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重振百年名校风采的关键时期,如何使我校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我校全面发展和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下面,我代表学校就科研工作谈几点看法和意见。一、“十一五”期间科研工作回顾“十一五”是我校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时期。我校科研工作在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资源、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为学校科研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 111 个,在自然科学领域,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 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4 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

3、实验室 9 个,河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3 个。2011 年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实现了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 2 个、河南省重点研究基地 10个,其中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 2010 年度教育部 152 个重点研究基地综合评估中,获得第 29 名的优异成绩。学校已初步形成国家省(部)学校三级研究机构为主体,院系虚体研究机构为补充的创新平台体系,为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保障。(二)争取国家科技资源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校争取国家科技资

4、源竞争力稳步增强,创新能力和科研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全校在国家 863 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取得重要突破,累计获得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25 项。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的数量从 2006 年的 15 项到 2010 年的 45 项,增幅达到 200%,显示了我校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和科技创新方面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科学研究继续保持全国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及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等 101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逐年上升,特别是近两年获批国家社科

5、基金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展现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科优势和地方特色。科研经费从 2006 年的 1400 万元增长到 2010 年的近 6000万元,有力地支撑了我校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科技人才的成长。(三)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增加,成果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我校共出版专著 752 部,发表学术论文13284 篇,其中 SCI 收录 1008 篇。发表文艺作品 382 幅(首)。在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成果质量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在某些领域的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如“植物逆境生物学”与“特种功能材料”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

6、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高技术应用领域也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成果,如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发的“民航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被全国 44 家机场采用。这些成果对地方经济建设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奖励 1860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 168 项,在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奖总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四)产学研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学校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

7、重大问题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鉴定科技成果和申报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共鉴定科技成果 96 项,其中 85 项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7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 17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53 项,成为第四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建立了“河南大学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横向课题经费连续多年实现翻番。“造纸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新技术”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并成功在河南华丰纸业实施工业化生产,“电化水处理装置和技术”在河南高速五个收费站成功实施;我校专家学者积极参与“郑汴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的论证与研究,一系列建设

8、性观点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我校与河南省政府研究室联合成立“中原发展研究院”,承担了一大批产业、城镇、旅游规划课题,与开封市政府共同组建了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利用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系统开展大宋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大宋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大宋文化品牌,有力提升了学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五)推动科技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型研究团队。“十一五”期间,我校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立体人才工程和“攀登计划”,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

9、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原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省特聘教授及黄河学者的科技人才梯队。同时我校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凝练研究方向,培育科技创新团队,2010 年,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生物节水分子遗传学基础和技术”研究团队被批准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实现了重大突破。此外,我校还获批河南省创新团队7 项,院士工作站 4 个。这些成绩的取得,有效地推动了我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良性互动,为我校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六)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对外联系日益加强。“十一五”期间,我校设立学术交流基金,积极开展各种学术

10、交流活动。五年间,共举办“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等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116场;共邀请 1500 余位国际和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我校已与美、俄、澳、英等 20 多个国家的 80 多所高校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加强了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联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建设河南大学研究生院。(七)积极探索科研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十一五”期间,学校围绕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强化激励机制,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为导向,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科研管理政策。出台河南大学科研奖励实施办法,

11、鼓励自主创新,探索科学、合理、公正、规范的学术评价标准,鼓励高起点高层次项目和高层次成果,增加原创性、标志性、应用性科研成果在科研奖励中的比重。河南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将横向课题纳入到学校科研评价体系中,引导科研工作者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河南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经费使用范围,简化报账程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河南大学关于加强学术规范的规定明确将学术诚信作为衡量教师和科研人员学术品德和科研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捍卫学术尊严。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五年来,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2006 年发布

12、的河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预定目标。但是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我校的科研工作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发展不平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学科实力较弱;科研队伍力量较为分散,缺乏知名的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国家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只分布在很少的学科点上,有重大影响的特别是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较少。这些问题制约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我校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目标和路径,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二、“十二五”期间科研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我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机遇和

13、挑战。国家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十二五”将是国家科技财政投入的集中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的作用和内涵将更加丰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和与产业的关联性。河南省以“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为指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开展。省委、省政府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强化高等院校创新生力军功

14、能,推进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校九次党代会提出用十年的时间,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建成国内著名、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大学,这个宏伟蓝图为我校科研工作提出了奋斗目标。未来五年是我校科研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贯彻落实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全面推进科研工作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二)“十二五”期间我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未来 5 年,我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名校全面振兴为

15、目标,瞄准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前沿和国家科技目标,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构建创新型河南战略,坚持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并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突出特色,保持优势,形成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格局。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数量大幅增加,实现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的突破,加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科学研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为建设高水平

16、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三、“十二五”期间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创新科研平台体系构建,加强科研人才和团队建设。加大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力争五年内获得 3-5 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努力建设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争取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与发展使其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达到 2 个。在全校建设研究型学院,通过聚合优质资源,以点带面,推动全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整合校内资源积极申报新一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施“杰出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着力延揽和造就以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实施“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依托重点科研机构,建立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组成稳定的科研群体,重点建设一批优秀学术团队,带动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人才后备梯队快速成长。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后备梯队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40 岁以下、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科研骨干,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