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898513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提高学生“两课”教学参与性探讨摘要:学生学习“两课”存在认识误区、课程教学与考核手段比较单一、学生“两课”专业基础和性格差别较大是学生参与性低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就必须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立有效参与的方式方法、创新考核手段方法等方面入手,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两课”教学教学效果之目的。 关键词:参与性;思路;课堂提问;教学效果 提高“两课”教学效果一直是“两课”教师关注焦点和追求目标,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提高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值得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那就是学生参与“两课”教学积极性不高。因此,本文主要结合毛泽

2、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为概论 )的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分析学生参与“两课”教学积极性低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探讨提高学生参与性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参与性低的表现及成因 (一)学生参与性低的表现 笔者认为,学生参与“两课”教学积极性主要包括“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态度、良好学习兴趣与方法、师生双向互动交流习惯的养成等三个层次,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动力足,兴趣高,2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上课专心致致,勤于思考,能听懂并理解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良好,这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最理想状态。但现实的情况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实用主义色彩较重,认为政治课没什么用,学不学无所谓,学习兴趣

3、不浓,上课喜欢任课教师从头到尾讲授,被动接受知识,不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些学生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希望甚至害怕教师提问,即使被叫道了,也是消极回答,或者只会在课本上找答案,或者很害羞不说话,或者干脆说不会等等。考试前喜欢老师划范围和给标准答案,六十分万岁,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这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提高与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二)学生参与性低的成因分析 学生参与“两课”课堂教学积极性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来看,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对学政治课存在的认识误区是学生参与性不高的思想根源。社会上一般都认为政治课就是读读背背,学了也

4、没什么用,尤其是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死记硬背,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一般不深入理解,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普遍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其含义与形成过程基本都讲不清楚,又如对基本分配制度的理论体系把握不完整,在结合分配理论分析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时,多数学生只凭3感觉或使用论据不合理,难以自圆其说。正是存在这些思想的认识误区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两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两课”课堂教学积极性的难度可想而知。 2 “两课”教学与考核手段比较单一是学生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现在思想政治课一般都是教师一言堂

5、,以知识灌输为主,师生双向交流较少,课件、影象资料、专题讨论、课堂提问等素质教育手段与方法运用较少,知识讲解比较抽象,难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以最后一次考试来确定学生该课学习通过与否的考核方法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惰性。 3学生思想政治课基础和性格差别较大是学生参与性不高的客观原因。从总体上讲,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文化基础一般且差别很大,如文科生历史政治等基础知识较好,但缺乏理论系统性与深度,理工科学生基础一般,从职高上来的学生基本没有学过。同时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没有形成独立思考氛围和积极主动表达个人见解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很大制约,甚至有很多学生性格内向害羞,即使

6、有想法想讲但讲不出,从而养成不敢讲或不愿讲思维。这增加了教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难度。 二、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学政治课的正确观念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前提与保证 从长远看,坚持素质教育原则,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才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4念的长远之策。但现在大学生被动学习习惯已养成,而营造学生参与教学观念的最佳时机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年第一学期,恰巧“两课”教学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年。从上课开始,我们就强调改变学习态度和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主要强调以下几点:(1)学习目的与意义主要在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7、同时也可使学生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锻炼,对自己今后工作生活亦有重大益处。 (2)大学时期更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因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但要有正确的行动就必须对理论有正确理解和系统把握。为此就必须改变以前被动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考核方法与以前也不一样,不再以最后一次考试作为判断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把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纳入综合成绩评定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在以后教学中坚持贯彻学生参与能力培养,就可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参与课堂教学习惯。 (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与技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基

8、础 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必须和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习惯学与全面提高习兴趣相结合,才能为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性目标提供可能性。而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与枯涩难懂,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就必须在注重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与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1)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地位仍须坚持,但要注重教学内容简洁生动与通俗易懂,尽量避免空洞说教。如通过大家比较熟悉的“分粥故事”引入公平与效率教学内容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好的引入讲授内容。 (2)注重包括课件、影像资料等现代教育手段与技术综合运用。目的主要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积

9、极性与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思考。教学课件主要通过图表、经典原著的摘录、图片、讲课提纲等形式简洁直观体现教学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通过演示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如对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发展稳定改革的关系等内容讲述,通过课件演示就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影像资料的专题性直观性较强,合理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有极大帮助的,受课时限制,不可能太多完整采用,一般根据授课需要截取其中某一片段,完整的影像资料可以提供给学生课余时间去看,如记录片复兴之路的第一集千年变局以详实生动历史资料形象直观的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讲概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就可以完

10、整采用,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就可选取观看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告新中国成立影像资料片段导入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手段与技术合理运用有效弥补教师课堂讲授的不足,优势互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 (三)课堂提问、专题讨论、答疑等师生双向互动交流形式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主要形式 6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基础上,必须确立与合理运用提高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课堂提问主要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以启发式为主,避免教师“一言堂” ,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主要形式,合理恰当运用对提升学生参与性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因此,在实

11、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1 问题难易适度原则。结合学生个体具体状况,提问要由浅入深,以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为准,如讲概论第一章第四节科学发展观时,就可让学生以自己所见所闻举例说明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学生一般都能讲一点,参与性就强,但若要从理论上论证就有点难为他。2公平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带有偏见,一般随机叫学号,给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对一些性格内向学生多给几次锻炼机会。3 鼓励原则。提倡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学生在个人见解、回答问题的声音、参与态度和逻辑性等方面哪怕有一点进步或值得肯定的,都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并提出改进意见,但要主意方式。如先讲某方面好,若能某方面深入思考更佳等。专题讨论主要

12、建立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一般也就一两次,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如就可以在讲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关于基本分配制度时,在讲解完基本分配制度的理论体系后,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设计一堂讨论课,对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专题讨论。要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从个人收入出现差距问题的程度、表现、原因、二重7性、影响和解决思路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对个人收入差距问题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答疑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一种必要方式,学生有疑问说明他们认真思考过,对此一定要给与鼓励,及时认真全面给予讲解,一般可采用电话、网络或面对面等方式进行。 (

13、四)考核手段方法和手段创新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必须改变过去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特点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积极性主动性考核,在考核方法和手段上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1)把平时成绩量化为最后综合考核的一部分。综合考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分别占 40%和 60%。平时成绩由课堂发言与讨论、笔记与作业、考勤等几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老师实施并做好相关记录,把学习态度和过程纳入综合考评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在注重基础知识理论考核基础上,强调对知识点理解运用,适当增加材料与案例分析分析题比例,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但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平时学习的积累,想通过考核也是有难度的。这样,多环节与多层次的综合考核办法不仅保证考核的公正与公平,更能真实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