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和巴赫金比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52994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尼采和巴赫金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尼采和巴赫金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尼采和巴赫金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尼采和巴赫金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尼采和巴赫金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尼采和巴赫金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尼采和巴赫金比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种美学乌托邦: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 论尼采美学与巴赫金美学的对话关系(2011-04-09 22:47:13) 转载 标签:杂谈标题:标题:两种美学乌托邦: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 论尼采美学与巴赫金美学的对话关系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黄世权,男,湖南桂东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摘要:尼采美学以酒神精神为出发点,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巴赫金美学则是一种狂欢美学,试图激活欧洲民间节日的狂欢精神以达到对官方意识形态的片面严肃性的消解而赢获个体自由。两种美学都非常强调生命和物质肉体因素,企图用具体感性来克服抽象理性,恢复生命的丰富意义,在陶醉和狂欢中建构一种人人平等、泯灭等级的

2、世界大同的乌托邦图景,在此基础上,两者构成丰富的对话关系。关键词:尼采;巴赫金;酒神精神;狂欢精神;美学乌托邦对于当代美学和艺术创作来说,有两个人物的影响日益加剧,这就是尼采与巴赫金。他们凭借敏感的艺术颖悟和独特的世界感受,从原始节日和民间节庆中发掘出两种颇为类似的美学冲动,这就是酒神精神和狂欢精神,从而开创了现代美学的新视域,成为影响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特别是在文化转向后现代主义的实践路途中,这两人的声音更是强而有力。仅提到后现代的文化实践,例如电影和流行小说中对物质肉体因素的果敢追求和大胆表现,就可以看到尼采和巴赫金的深刻影响。那么,这两种现代美学中思路颇为奇特的美学话语,到底构成一种

3、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尝试以尼采的酒神精神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参照点,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其它的相关命题,对这两种美学话语之间的关系作一次探试性的说明。在我看来,即使不说巴赫金的狂欢话语受到尼采何种程度上的影响,至少,按照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对话关系,体现出现代欧洲美学的大体趋向。巴赫金的狂欢美学与对话理论独创新颖,很少有人追溯它所受到的影响和启迪,这里我想提供一种说法。一尼采的酒神精神是在他的第一部美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来的。他深入考察了古希腊的悲剧,认为悲剧的诞生在于酒神精神和梦神精神的结合。尼采顺着古希腊哲学与艺术的脉络,诊断出古希腊悲剧文化死亡的原因,那就是苏格拉

4、底的理智主义。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生命冲动与苏格拉底的理智主义对立,成为古希腊悲剧灭亡的契机。这种对立,成为尼采美学致思的原创点,此后尼采的哲学美学从酒神精神走到超人,走到强力意志,可以说都是围绕这点来展开的,只不过后来的酒神精神获得更加哲学化的处理:强力意志。而苏格拉底则换成了基督 1。尼采后来的攻击路数就是用超人的强力意志来冲击基督教所精心培育的温顺谦卑死气沉沉的奴隶文化和奴隶道德。虽然他的思想不无变化,然而酒神精神大的生命冲动一直奔涌在尼采的美学奇思中。酒神精神也成为尼采美学的关键,正如强力意志成为他的哲学的关键。当然,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酒神精神具有什么样的美学内涵呢?对此尼采有十分

5、生动的描述:从人的内心深处,甚至从性灵里,升起狂喜的陶醉,那末我们便可以洞见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性,把它比拟成醉境也许最为贴切。或是在醇酒的影响下原始人和原始民族高唱颂歌时,或是在春光渐近万物欣欣向荣的季候,酒神的激情便苏醒了;当激情高涨时,主观的一切都化入了混然忘我之境。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再次得以巩固,甚至那被疏远,被敌视,被屈服的大自然也再次庆贺她与她的浪子人类里言归于好。此时,奴隶也是自由人;此时,专横的礼教和“可耻的习俗”,在人与人之间对立的顽强敌对的藩篱,蓦然被推倒了;此时,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人不但感到自己与邻人团结了,和解了,融洽了,而且是万众一心1。 这段描述渲

6、染了酒神来临的情景,很有诗意地把酒神的美学意义揭示出来了。首先是世界大同的乌托邦图景,在酒神精神里,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处于一种融融泄泄的欢乐情境中,生命得以充实,精神飞扬,所有的隔膜和恐惧都被克服,生命得到高度的肯定与张扬。其次是人人平等和异质融合。在酒神精神的陶染下,人与人的关系一一平等,连“ 奴隶也是自由人”,各种社会等级,礼教的束缚,都已被推翻,人类进入一种大团结、普天同庆的理想状态。应当说,尼采对酒神精神的描述触及了艺术的特性,特别是尼采常常提及的德国音乐如贝多芬的欢乐颂那样的有着深刻人类意识的伟大作品,尼采也从德国音乐的伟大成就中看到了悲剧再生的希望。然而具有尼采所畅想的那种洋溢着世

7、界大同气息的酒神精神的艺术作品,从古至今都很少。能入尼采眼帘的也就只有古代的希腊悲剧和现代的德国音乐。这种高远的艺术境界是很少人能够到达的,尼采认为,原因就在于苏格拉底的出现,使得科学精神得以迅速发展,势不可挡,后来又有蔑视生命的基督教的普遍胜利,致使人类的生命一次次遭受否定。酒神精神的提倡,说到底是尼采有感于现代文化的隳败。用尼采的话来说,是对欧洲虚无主义的抨击,尼采把科学精神和基督教都视为虚无主义,因为它们都崇拜抽象理性,蔑视肉体和生命。可以说,尼采对酒神精神的发扬,的确切中了欧洲文化的长期痼疾,那就是把感性与理性截然二分的形而上学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惰性。尼采对启蒙主义以来的欧洲现代美学,从

8、笛卡尔康德到黑格尔的理性主义传统的冲击,使得美学第一次在尼采的酒神精神这里重新回到感性的地面上,回到物质肉体因素的地面上。这标志着现代美学的转向,尼采与随后受到其影响深巨的弗洛伊德以及后来自辟蹊径的巴赫金,着重从生命、无意识和物质肉体因素重奠美学的根基,从而使现代美学进入到后现代的境地。这一过程,自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转折和艺术自身的逻辑演变,然而尼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说尼采的酒神精神营造出一种志在肯定生命,消灭等级,异质共存的世界大同的美学乌托邦,那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又有什么特点呢?狂欢理论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然后在拉伯雷研究中得到了极其详尽富赡的论证说明。正

9、如尼采追溯酒神精神要把眼光遥遥地投射到古希腊的原始节日葡萄节(也称酒神节)一样,巴赫金发掘狂欢精神也深入到了欧洲古往今来绵绵不绝的狂欢节上。其实,这两种节日有其一致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酒神节也是狂欢节,而狂欢节哪里能少得了纵酒作乐呢?在此,我敢说,熟悉尼采乃至整个欧洲哲学思潮的巴赫金不可能不了解尼采的酒神精神,受到尼采的启发因而是完全可能的。尽管巴赫金提到尼采时总要批评他的生物主义倾向,但这也许正体现了巴赫金对尼采美学的辩证扬弃。巴赫金是这样概括狂欢精神的意蕴的:狂欢式这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感受。这种世界感受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也使人接近了人(一切全卷入自由而亲昵的交往

10、);它为更替演变而欢呼,为一切变得相对而愉快,并以此反对那种片面的严厉的循规蹈矩的官腔。决定着普通的即非狂欢生活的规矩和秩序的那些法令、禁令和限制,在狂欢节一段时间里被取消了。首先取消的就是等级制,以及与它有关的各种形态的畏惧、恭敬、仰慕、礼貌等等,亦即由于人们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所造成的一切现象。人们相互之间的任何距离,都不再存在;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2。与尼采一样,巴赫金异常强调狂欢精神所具有的世界大同的乌托邦性质。如果说尼采在酒神精神中看到的是人人平等、异质共存的新型人类关系,看到了人与宇宙的完美合一,那么同样,巴赫金在

11、狂欢式中看到并一再强调的也是一种消除了等级秩序,克服了相互隔膜的新型人类关系。同样的,这种情境的展开都是在一种具体感性的形式中,在纵酒狂欢无拘无束中展现出来的。这里没有抽象的科学理性,没有人与人的对立,甚至人与世界的对立。一幅其乐融融的人类乌托邦图景。可以说,在酒神精神和狂欢式中透露出来的共同旨趣,我们不妨概括为:1.都是一种自由的肯定生命的世界感受;2.都有着人与世界、人与人和谐共处同乐的世界大同的景象;3.都有着消除等级、异质共融的乌托邦图景;4.都体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当然,这些共同旨趣之外,差别还是有的,那就是巴赫金更清醒地强调了狂欢式的人民性和对官腔的消解。当然,在这

12、点上,他与尼采也是声气相通的,因为后者始终对于占据主流的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对人类的偶像进行不遗余力的攻击。这样看来,巴赫金的狂欢式的确与尼采有深刻的共鸣。我们也许不能说巴赫金直接吸取了尼采的思想,但是受到启发是肯定的。或者说尼采的酒神精神构成了巴赫金狂欢式的重要来源。巴赫金认为一切话语都是对话,他自己的理论话语也是一场大型对话,在整个巴赫金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听到欧洲许多重要声音在争辩、赞许、鼓掌欢呼与拍案称奇。柏拉图,基督,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胡塞尔,海德格尔,弗洛伊德以及俄国形式主义等等的声音都在巴赫金的大型对话中一直回响不绝。其实,尼采的声音也是存在的,不过没有那么清晰嘹亮而已。在我看来

13、,除了在酒神精神与狂欢式上,这两位气质不同的哲人存在着对话之外,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听到他们的言语交流:或是争辩,或是赞许,或是沉默的支持,或是锐声的反对。下面我将在他们对待启蒙主义,对抽象理性的批判,对物质肉体的高度肯定,对生命的态度等等哲学美学的思想领域进行链接,予以比照,具体展示这场智者对话的声色氛围。对这些领域持论的根据,在尼采是围绕酒神精神和后来由此演变的强力意志,在巴赫金那里则是狂欢式和对话理论。二尼采和巴赫金的美学视野都是开阔的,他们不满足于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启蒙主义以来的狭隘的美学见解。由此,一个深入到古希腊的悲剧,深入到原始节日中找寻原始生命的充沛淋漓的激情,来疗治现代文化

14、的贫弱,后者也遵循同样的思路,把目光聚集在为一般学者所长期忽略的中世纪的狂欢节上,并对欧洲文学和文化中的狂欢精神的发展演变乃至衰微都作了精湛的研究。这两种美学致思都是对启蒙主义以来的资产阶级那种狭隘的抽象的理性主义美学的超越。它们打开了美学的新天地,为现代美学和艺术,特别是当今后现代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持。从这个角度讲,这两人的美学都存在着与启蒙主义哲学美学的暗中争辩。实际上,这两人都对启蒙主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尼采对启蒙主义的批判立场是很鲜明的,他对启蒙主义的几位公认的大师如卢梭康德都是否定的。他尖锐地嘲笑卢梭滥情的女性文化,对卢梭的冷嘲热讽成了他一生的乐趣。对于康德,他的态

15、度倒是前后不一的。在悲剧的诞生中也许受到叔本华的影响未尽,他高度赞许康德对科学精神的限制,认为康德的理性批判给科学认识的作用作了清醒的规定,遏制了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科学精神的骄傲肤浅的乐观主义。但是后来却十分憎厌他的伟大同胞,嘲笑康德是概念的木乃伊。他尖锐地批评康德审美无功利的说法,认定生理快感是美学的基本因素。可以说,尼采对启蒙主义大师的批评,是他洞识了卢梭和康德道德哲学中隐藏的基督教因素,在尼采的眼里,基督教甚至道德本身就是生命的敌人,因此对启蒙主义的批判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巴赫金对待启蒙主义的态度也是批判的。在谈到启蒙主义不能理解和正确评价拉伯雷时,他批评启蒙主义者那种抽象

16、的纯理性主义、反历史主义,热衷于抽象的普遍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无法认识民间节庆的丰富含义。他这样有趣地评价启蒙主义者:“使世界失去特色,是启蒙主义者的倾向,世界上现实的东西要比看起来少得多,现实靠残余,偏见,错觉,幻想,理想等等被夸大其辞。这种狭隘的、纯粹静止的现实概念决定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评价,并使他们试图对文学作品加以净化和缩减。” 3390巴赫金没有集中篇幅论述启蒙主义的总体美学观念,但是他的确抓住了启蒙主义的某些特点,例如抽象的理性主义,对普遍概念的喜好。这种美学观念主要体现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世界上的艺术都被强行纳入到他自以为得意的完美体系中,并依照他的辩证法有条不紊地发展演变。原本丰富多姿异质共存的美学现象,用巴赫金的话来说,被大幅度地净化和缩减了。以理性为唯一的标尺,势必要把那些不符合理性规范的美学因素如原始神话,无意识心理,各种物质肉体因素都排除出去。这就是耽于理性,并制造理性神话的启蒙主义的美学的狭隘性质。如今,尼采和巴赫金把酒神和狂欢精神积极果敢地引入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