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52385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心理学有很多不同的分支,我是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方面的理论,说说我的看法。学习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人,看法可能又有所不同:1,关于必须和不能做的:我认为得是一些久经检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才配得上必须和不能这么严重的字眼。朋友们,如果今天有这种教条还不为大众所知的话,请相信,心理学者是绝不会无视名利,只一味在小圈子内传播的!最有把握的教条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必须保障孩子的生理需求,不能虐待(注意是虐待而不是惩罚),不能抛弃,这些都与常识无异。2,有的儿童心理学家整日观察儿童的行为

2、,总结出一套规律。这些规律总体上经验性的成分居多,例如发现蹲下对孩子说话比站着说效果更好,近距离比远距离更好,有肢体接触比无肢体接触更好,之类。行为学家还会上升到理论思考的层面,比如应用行为的效果律,去设计强化和惩罚机制以行为学家还会上升到理论思考的层面,比如应用行为的效果律,去设计强化和惩罚机制以塑造儿童的行为表现。这些想法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塑造儿童的行为表现。这些想法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案方案。现。现在也有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在研究层面上设计和检验这类方案,可能国外会更多一点。国内在也有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在研究层面上设计和检验这类方案,可能国外会更多一点。

3、国内还是以抄为主。还是以抄为主。3,这些方案的推广过程中,通常会有商业因素的参与,有时不免会有夸大和过度解释(起码在国内是这样)。但就它们的设计初衷,和经过实证检验的部分而言,都只能聚焦于即时行为的改变和优化(比如我刚学习过一套来自美国的类似于如何让孩子学会在超市里守规矩,如何强化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之类的行为方案,就很棒,以后有机会可以分享),减少养育过程中的冲突,提高家庭沟通的效率,等等,但不可能聚焦于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孩子能否成功或幸福。4,为什么不可能?因为方法论远远没发展到那一步。二十年的纵向数据很难积累且不说,就算积累了也没法得出因果性的结论,因为混淆变量实在是这个稍微受过科研训

4、练的人都明白,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多少变量的影响?他小时候被骂,长大以后自卑。你就能说被骂导致自卑?5,但现在很多父母的担心,恰恰是在于十年二十年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焦虑,我觉得一方面是来自于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思,发现如今的问题都来自于早年,说白了就是父母的错(请看豆瓣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很多心理治疗学派也从早年着眼,最突出的当属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但还远不止这两家。很多心理治疗学派也从早年着眼,最突出的当属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但还远不止这两家。说起来,这种思路从逻辑本身并没有错,毕竟说到底,现在的问题肯定和过去的经历有关。说起来,这种思路从逻辑本身并没有错,毕竟说到底,现在的问题肯定和过去的

5、经历有关。但我要强调的是另一方面,很多人据此引申出一个推论,在我看来,这才是育儿经在今天大行其道的根源:既然我今天的问题源于当年父母的错,那么我作为父母只要不犯或少犯错,就能培养出一个没有或少有问题的或者说,成功或幸福的孩子来!6,在我学习心理治疗之初,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也希望为将来的孩子创造更完善的成长环境。我估计这种想法也有不少同行有过。但是随着见到的越来越多,我开始迷惑:到底怎样的养育方式才是更好的?什么时候该接受,什么时候该拒绝?这个说要无条件积极关注,那个说边界要清晰,这个说要关注感受,那个要关注行为,都有道理,都拿得出实实在在的案例。然后聪明人说了,哪种说法都不能走极端,要找到

6、一个折衷的平衡。好吧,但问题是这更难了!什么样才叫平衡?7,后来我慢慢就不再思考这些问题,觉得很无所谓。一方面是理性思维告诉我:影响一一方面是理性思维告诉我: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因素多得很,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我根本就没法预测她今后的走向。而个孩子成长的因素多得很,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我根本就没法预测她今后的走向。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通过一些体验和学习,对自己认识得更透彻一些。我发现我之所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通过一些体验和学习,对自己认识得更透彻一些。我发现我之所以想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所谓的,更好的环境,其实更多是为了我自己。想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所谓的,更好的环境,其实更多是为了我自己。这种

7、追求的本质还是把孩子当做一个实现自我的工具。嗯,我好像一直在跑题。现在说回来,心理学的知识背景肯定可以给育儿一些指导,比如前面说的,在即时行为的的改变上提供经验性的参考(不能保证一定适用),又或者,对孩子的某些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更早期的识别。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之外,心理学工作者在育儿方面最大的优势,可能就在于不会被任何育儿经唬住了。因为我们很清楚那些东西是怎么写出来的也知道它们距离真正的科学结论还有多远这份淡定会让我教养孩子更自由,更轻松,这在我看来特别宝贵。而且这份淡定是学不来的。即便看了这篇答案的你们,也不见得愿意或者能够做到这种淡定。说说我的孩子吧。我家闺女现在一岁半,目前看来性格相

8、当顽劣,黏人又怕生,又任性,稍不顺意就咔咔大闹,人送外号咔咔公主,从来没有对任何除了吃以外的事物表现出特别的专注和兴趣但是我和孩子妈妈都很淡定。我们有时会宠着她,只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不想看到她失望,而不是因为育儿经说无条件积极关注,也有时会拒绝她,只是因为我们能力有限,没法满足她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育儿经说要设置合理的边界。我们带她去过婴儿游泳,去过早教班,也只是为了尝试一些新活动,而不是因为育儿经说有助于智力开发,她不感兴趣,然后我们就退出了。我们也会累也会烦,也会让她受委屈受惊吓。当然,我们心疼她的感受,所以我们也会道歉。我们不觉得这家伙会表现出什么不一样前面也说了,她性格不怎么好,也丝毫

9、没有早慧的征兆,学会说话走路都偏晚。同月龄的小孩都会背唐诗了,这位姑娘还停留在叠音词的地步,估计将来学习也就那样吧。反正清华北大我也都见识过了,也不需要她再考一次她跟我俩的关系很好,这倒是比别的小孩稍微明显些,有个什么好东西都记得给我俩吃(没人教她),常对我们搞一些恶作剧也不害怕,如果是我们跟她商量事情她也会比较合作。但这也没什么,因为迟早也是要叛逆,要分开的。总体上就是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不点一个,优点和缺点都不少,肯定会有很多她自己的问题(没法预测是什么),免不了要吃苦也免不了要难过,很可能也会在豆瓣上哭诉,是父母祸害了她但是我想这也没办法吧,如果这些发生了,那这就是她的生活,而且谁说这样的生活不可以?硬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在大部分的年轻父母都孜孜以求孩子成长得不一样的今天,这种平凡的小姑娘反倒是真的不一样吧。不过这些其实真的都很无所谓啊。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完 心灵咖啡观点:心灵咖啡观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而大部分家长虽然很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可是他们更多的是不懂教育的。我发现家长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很像的,他们往往听听激动,却没有行动,或者行动不能持久。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惰性,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良习惯。这正如巴尔塔萨.格拉西安所说:“首先控制我们自己,然后才能控制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