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4565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正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1-引引 言言学生组织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纽带,其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关系,因此学生组织的管理长久以来是各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在团中央的指示下,各高校开始构建“一体两翼、双核团建”的团委建设模式,以共青团组织为中心,以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为两翼构建新型的团建模式,在此条件下,给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学生社团自发联合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受高校党委的领导、高校团委的指导,是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学生社团联合会模式作为学生社团管理的高级模式,逐步受到各高校团委的青睐。但相比于学生会这样的传统学生组织

2、,学生社团联合会在组织机构、制度管理、工作运营,文化积累,历史传承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学生社团的松散性、独立性、动态性的缺点,加大了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的难度,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于 2004 年 5 月 26 日成立,历时九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校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坎坷,虽然实力逐步壮大,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突出等问题也逐步凸显,为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埋下隐患,为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对于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长远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3、。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2-1 导论导论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随着各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社团,促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各高校相继在团委设立了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在学生会设立社团部或者单独设立学生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机构。学生社团联合会与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学生会社团部相比,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专一性,管理也更加方便,而近年来,团市委和市学联提出在各高校构建“一体两翼”体系,即以团委为核心,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两翼,实现两大学生组织的共同发展,也使得学生社团联合会成为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构的主要形式。 但不可忽略的是,由于发展基础、历史传承、工作思路

4、、组织架构的差异,学生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传统组织相比,在工作职责和工作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并略显模糊, 。且由于学生社团管理的松散性、自发性、随意性等特点,导致了各高校的学生社团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社团干部能力差异明显,加大了学生社团联合会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的难度,也为这一新生的学生组织的发展产生阻碍,目前为止,各高校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较为缓慢,发展水平普遍不高。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前身是 1998 年在校学生会设立的社团部,2002 年独立运营。2004 年 5 月 28 日北京联合大学第一次学生社团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并成立了北京联合

5、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经历了 20062007 年的发展高峰,20082009 年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发展出现严重问题:社团管理不畅、文体活动匮乏、组织规模狭小等,导致发展缓慢近乎停滞。2010 年,校学生社团联合会重组,针对前两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经过三年的努力,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制度不断完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趋合理,文体活动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发展时间较短,且我校学生社团发展水平较低,社团工作内容丰富但不稳定。因此,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访谈和调查找出问题所在,

6、运用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提出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及运营的改进意见,以期解决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生活做出贡献。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3-2 相关概念相关概念2.1 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社团又称为社会团体,是指以文化、学术或公益性为主的非政府组织。根据国务院 1998 年 10 月 25 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社会团体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生社团,顾名思义就是由学生组织的社团。尽管如此,学生社团也没有一个能为多数人接受的定义。在团中央、教育部共同下发

7、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大学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学生社团的解读是:“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 ”石向实、陈晓慧在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提到:“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组织的群众性团体。 ”李妍、曲广华在当代大学生社团的类型与心理分析中也写到:“高校社团是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爱好 群众性学生组织兴趣或共同的责任,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大学生实现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 ”综上所述,我们可

8、以对高校学生社团做出这样一个界定: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的一种群体组织,是由高校大学生个体自发组成一个团体,并存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目标,以满足团体成员的共同需求,如:娱乐需求、交际需求、知识需求等,该团体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框架,在学校相关部门注册成立的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校规校纪运营的群众性自治组织。2.1.1 学生社团的类型学生社团的类型关于学生社团的分类,大体上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学生社团按级别划分,一种是学生社团按类型划分。学生社团按级别可以划分为校级学生社团和院级学生社团。但学生社团按类型划分,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都有所不同,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雷建民在我国高校学

9、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一文中将学生社团划分为五个类型:信仰型社团、学术型社团、文娱型社团、友谊型社团、服务型社团。李妍、曲广华在当代大学生社团的类型与心理分析则将学生社团划分为六个类型:理论研究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文化娱乐型社团、公益服务型社团、网络信息型社团、时尚新兴社团。在北京市,较为官方的社团类别划分根据是北京市团市委向各高校下发的高校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4-团属学生社团基本情况统计表的规定。该表将高校学生社团划分为八大类,分别是学术型社团、理论型社团、文艺型社团、爱好型社团、体育型社团、公益型社团、实践型社团、其他分类社团,这一划分较为细致、全面。目前是北京市各高校学生社团类

10、别划分普遍使用的标准。2.1.2 学生社团的特点学生社团的特点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大学生个体因兴趣爱好自愿结合的群众性自发组织,具有以下的特点:(1)自发性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个体自愿组成的大学生团体,自发性是其明显的特征,自发性决定了学生社团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自主的管理,激发了高校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2)群众性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个体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目标自发结合组成的群众性团体,其基础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目标,高度贴近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爱好,且具有高度自主性,对于普通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有效的吸引众多不同年

11、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参与社团及其活动,因此具有广范的群众基础,较强的群众性。(3)灵活性由于学生社团的种类丰富多样,如文艺型、体育型、理论型、实践型、公益型等,活动形式也较为灵活,如研讨会、演讲会、讲座、文体比赛、电子竞技、社会实践等,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其信息的传播和接收的方式也较为广泛,社团人员可多可少、活动地点校内外均可,因此学生社团整体灵活性很强,可塑性很强。2.1.3 学生社团的缺点学生社团的缺点尽管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灵活性、群众性的特点,也具有松散性、独立性、动态性的缺点,导致学生社团管理难度的加大。(1)松散性由于学生社团是自发的群众性组

12、织,多数社团组织结构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社团管理较为松散,如学生社团组织规模不稳定,可多可少,少则十几个人,多则数百人。正是因为加入学生社团不像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一样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也不像加入团组织和党组织一样经过繁琐的手续和严格的组织审查,多数只需要向相关负责人报名登记即可加入,而退出则更加自由方便,更多的情况下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5-都不需要打招呼就算退出,所谓的入会退会机制形同虚设。(2)独立性 由于学生社团的注册成立只需向学校管理学生社团的部门提交申请并得到审批即可,其运营和管理只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校规校纪,即可由学生社团的成员自主决定,加之当

13、下学校对于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场地、经费等,许多学生社团的经费均通过企业赞助或会员会费等方式解决。由此导致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经常出现学生社团不服从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管理的现象,加大了学生社团管理的难度。(3)动态性由于学生社团是发起者们根据其兴趣爱好自发结合组成的,组织结构不完善、组织规模不稳定、加之社团管理较为松散、人员流动性强、凝聚力不够,社团管理骨干常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导致许多学生社团多伴随着发起者的兴趣爱好而产生,并伴随着发起者的离任或兴趣爱好的消失而衰落解散。由于以上学生社团的缺点,在我国目前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重心偏向学生会的情况下,导致了多数高校的学生社团

14、发展都不成熟、社团管理体制较为混乱,对于将自身组织定位为专职管理学生社团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直接导致很多高校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2.2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伴随着各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社团,促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各高校相继在团委设立了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在学生会设立社团部或者单独设立学生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机构。2.2.1 团委管理模式团委管理模式团委管理体制是一种学生社团管理的初级模式,属于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为了方便管理社团,通常在各级团委下设立的一个社团管理机构隶属于各级团委编制

15、。以常见模式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为例(见图 1) ,管理中心主任通常由各级团委委派老师担任,并由录用部分同学参与社团管理的相关工作。因与各级团委联系密切,所以团委对其控制力度很强,并能有效配置团委的相关资源。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可操作性较强,但由于各级团委控制力强且教师代表校方意志而管理机制僵化,缺乏活力。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6-图图 1 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管理模式图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管理模式图2.2.2 学生会管理模式学生会管理模式学生会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学生社团管理的初级模式,这种模式将社团管理纳入各级学生会的管理,在各级学生会设立社团部管理各级学生社团(见图 2) 。该模式下,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具体工作都需服从各级学生会的整体工作安排。但学生会往往工作内容较多,且团委关注力度不够(社团部的管理服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