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发展现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30549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发展现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股指期货的功能、股指期货的功能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简称 SPIF,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 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 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股指期货主要用途有三个: 一、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即防范系统性风险(我们平常所说的大盘风险)。 通常我们使用套期保值来管理我们的股票投资风险。 二、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所谓套利,就是利用股指期货定价偏差,通过买入 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卖出股指期货,或者卖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 同时买入股指

2、期货,来获得无风险收益。 三、作为一个杠杆性的投资工具。由于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只要判断方向正确, 就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例如如果保证金率为 10%,买入 1 张标价 1000 的沪深 300 指 数期货,那么只要期货价格涨了 5%,相对于 100 元保证金来说,就可获利 50,即获 利 50%,当然如果判断方向失误,也会发生同样的亏损。2、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我国期货市场和期货业在过去的 20 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理论准备与试办 (1987-1993 年) 、治理与整顿(1993-2000 年) 、规范发展(2000 年至今)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与试办阶段

3、。 新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开放。随着逐步放开价格管 制,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等一系列难题。这时,能否借助 市场机制,提供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价格信号,防范价格变动风险 (构建保值机 制)的问题就摆在人们面前。1990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批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现 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1992 年 1 月 18 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开业,5 月 28 日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1992 年 9 月广东万通期 货经纪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到 1993 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所达

4、到 50 多家,期货经纪机构将近 1000 家,我国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的发展局面。 第二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 1993 年 11 月和 1998 年 8 月,国务院先后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整顿。最终, 50 多家交易所被压缩合并为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三家, 交易品种也减少为 12 种,经过重新登记与整顿、淘汰,关闭了大批不合格的期货经纪 公司。 第三阶段:规范发展阶段。 2001 年 3 月,全国人大批准的 “十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 “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的方针,为我国期货市场长达七年的清理整顿画上了句号。2004 年 1 月 31 日, 国务 院关于推进资本市

5、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该文件对期货经纪公司 的性质、内部治理结构、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并提出要把期货经纪 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2007 年 2 月 7 日,国务院修订了 期货交 易管理条例 。该条例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商品期货扩大到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 交易,并将 “期货经纪公司”改为 “期货公司” 。2000 年以后,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 额和成交量保持稳步发展态势,三家交易所的交易品种从 2000 年的 6 个增加到 2009 年的 19 个。2006 年 9 月 8 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

6、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 立。这对投资者开辟更多的投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出金融期货品种提供了基 础条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尝试推出以我国股市为标的的期货,如以中国公司在香港和国 外所发行的股票和其他权益类证券为标的的股指期货,新加坡推出的以内地股票指数 为标的的股指期货新加坡新华富时中国 A50 股票指数期货。今年我国酝酿已久的 以沪深 300 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终于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作为我国期 货市场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市场人士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更好的促进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然而也不免有些许的担心,鉴于我国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监 管

7、部门对其缺乏管理经验等等现实因素,股指期货的问世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利的影响。 我国沪深 300 指数股指期货的问世对我们股市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我们将从积 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别探析。 (一)影响的积极方面 第一,有利于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一大动因是为了调整 证券市场的主体结构。一个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应该是以机构投资作为主流。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散户主导的现状,我国正在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 保险基金,三类企业纷纷入市。股指期货的开设将为这些机构提供低成本的避险渠道 和资产组合调整手段,有利于其多元化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稳定。而散户投资者将逐步 加入投资基金

8、,增加持股的种类和数目,从而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机构化进程。第二,有利于推动股票现货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拥有风险 管理的有效工具,这将大大增强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信心和热情。大批套利者和套 期保值者,尤其是一些机构的入驻市场,有利于提高股市现有的规模和流动性。与此 同时,期货投资者将为市场带来大量的资金。由于这些投资者会通过股票市场的交易 行为来影响股指期货价格,这在期货到期日将表现得尤为明显。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 市场交易量的同步上升,会促进两个市场的活跃度的提高,形成股市和期货交易量双 向推动发展的态势。 第三,为投资者提供双向盈利机会。在股指期货开设之前,我国股市投资

9、者只有 在股价大盘上升的时候才能盈利,如果大盘下跌就会被套或者损失惨重。这是由于我 国股市缺乏做空机制。而股指期货的启动正式弥补了这一不足,提供投资者必要的对 冲产品,在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建立起一种盈亏冲抵机制,以一个市场的盈 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实现锁定成本,稳定收益。股指期货启动之后,投资者不 仅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使得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均有可能获利。 (二)影响的消极方面 虽然股指期货已经酝酿多年,但是作为我国新兴推出的期货品种,我国的监管部 门对其风险控制方面经验尚浅。加之我国金融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客观凶素,可 能产生各种风险,如交割风险,结算风险等等,影响市场的有效性

10、和股指期货功能的 正常发挥。同时,由于股指期货本身存在着的杠杆效应,即交易者只需交付期货合约 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常为 5-10)即可进行交易。这种以小搏大的交易方式也容易引 起投机者的兴趣,利用股指期货作为工具进行投资,引发过度投资,即投机。然而中 小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抵御风险是有限的,过度投资必然影响证券市场的有序健康发 展。除此以外,有些学者还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加大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积聚风 险。金融产品日益多元化的市场,市场操纵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些可能存在的消极方 面影响和危险都需要我们仔细检查,防范于未然。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股 指期

11、货的推出丰富并完善了我国金融市场,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 资者的风险防范需求,另一方面也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消极影响。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及相配 套的法律法规建设等是工作的重点。 第一,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我国在金融衍生 品市场方面较西方发达国家滞后。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三级监管 机制,即政府监管机制,行业自律监管以及交易所自我监管。我国也应该同步建立并 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实现对交易的全程管理。首先,设立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相应 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其次,

12、金融行业协会等需在行业内部制定 相应的运作规则,起到行业行为规范的作用。再次,交易所需制定业务操作惯例,交 易规章等。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明晰各个监管机构的权责,加强力度,严格执行。如此, 我国金融市场才能有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股指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是为了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 风险而产生的。然而,此类金融衍生品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巨大风险。西方发达国家 的实践经验表明,风险控制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在实际运作中,面对各种可能的 风险都应积极的做好防范和监管工作。因此,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市场所不可或缺 的。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国家,建立并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13、 是当务之急。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很多方面,如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 和报告,风险评估等等。 第三,完善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和信誉机制。我国当前,由于金融市场信息披露不 规范而导致的内幕交易,欺骗客户,操作市场等等行为时有发生,这加大了市场的风 险,有损于普通投资者和我国的金融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必须从根本上 保证市场的透明与公开,减少并尽可能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因此金融信 息披露制度亟待完善。在具体的信息披露实践中,首当其冲的是企业的会计制度,应 以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为首要同标,根据市场的特点,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和程 序;其次应规范预测性财力的信息披露,防止企业经

14、营者操纵财务信息;再次,联合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进行评估监督,建立信誉机制,从而减少信息不对 称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影响。 第四,加强围际合作,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央行官员孙平在参加亚洲开发 银行举办的“全球金融危机与不良资产大会”时说道“尽管刚刚经历金融危机,但全 球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多样化的态势不可逆转,跨行业,跨 市场,跨国界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迫切需要用国际合作来解决由于国际化产生的风 险” 。金融国际化时代已然来临,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并轨时大势所趋,这对我国既是 机遇也是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是我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必经之路,也是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的需要。正如央行官员所言,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监管,才能对风险进行全面 有效的控制管理,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